浙江省宁波地区登革热疫情前后白纹伊蚊抗药性调查

来源 :疾病监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浙江省宁波地区登革热疫情前后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变化,为抗药性治理和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登革热疫情发生前(2018年)在宁波市辖10个县(市、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蚊,疫情发生后(2019年)在登革热旧疫点采集白纹伊蚊幼蚊.采集的幼蚊在实验室繁殖1~2代,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接触法测定幼蚊和成蚊抗药性.结果 2018年,白纹伊蚊幼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敌敌畏和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45.43、18.85、4.81、1.55和4.13,2019年抗性倍数分别为82.00、29.43、7.14、3.27和6.25.将白纹伊蚊成蚊暴露于0.4%高效氯氰菊酯、0.1%溴氰菊酯、3%氯菊酯、0.05%残杀威和0.5%马拉硫磷各1h,2018年试虫24 h死亡率分别为98.33%、83.33%、88.52%、95.24%和76.67%,2019年试虫24 h死亡率分别为98.89%、92.22%、98.89%、100.00%和98.89%.结论 宁波地区白纹伊蚊幼蚊对测试的杀虫剂均产生了抗药性,且较登革热疫情前有了较大提高,而成蚊对测试的杀虫剂则相对敏感,抗药性未出现明显提高.幼蚊和成蚊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并不一致,蚊虫防控应根据不同虫态的抗药性采取相应杀虫剂使用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 设计嘌呤核苷磷酸化酶抑制剂呋咯地辛(Forodesine)的新合成路线.方法 以手性环状硝酮和5H-吡咯并[3,2-d]嘧啶衍生物为原料,经可见光催化的杂环C-H官能化合成关键中间体C-氮杂核苷类似物,再经还原、引入Boc保护基、脱保护等步骤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 与结论该路线以4步、22%总收率成功制备了呋咯地辛,合成中的关键步骤为利用可见光催化实现硝酮和杂环的C-C键偶联,为合成C-氮杂核苷类似物发展了一种新方法.
目的 研究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水平及变动趋势,为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2020年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调查结果,采用ArcGIS 10.2软件对各城镇街道幼虫密度绘制示意图,采用SAS 9.4软件对幼虫密度变化情况进行趋势检验.结果 义乌市年均布雷图指数及容器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与2020年年均布雷图指数全部控制在10以下,年均容器指数在2018年达到最低,全部控制在0.31以下,但2020年有2镇有回升趋势.义乌市年均容器指数和永久性容器年均容器指数均呈逐年下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农村地区鼠形动物自然感染4种常见病原体的情况,为鼠传疾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9-12月在台州市三门县和天台县农村地区用夹(笼)夜法捕获鼠形动物,所获标本分别经分类鉴定和登记后,无菌操作采集鼠肝、脾、肺、肾等样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汉坦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4种病原体.结果 在2个县监测点共捕获鼠形动物7种167只,总捕获率为6.13%,其中黑线姬鼠(84只,50.30%)、黄毛鼠(31只,18.56%)、褐家鼠(25只,14.97%)为优势
目的 了解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鼠形动物中5种病原的自然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在龙游县野外捕获鼠形动物,解剖获取肺和肝脏组织.对鼠肺进行冷冻切片,用冷丙酮固定切片后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的携带情况;提取鼠肝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伯氏螺旋体、查菲埃立克体、无形体、鼠疫耶尔森菌.结果 2017年捕获的黑线姬鼠、针毛鼠、社鼠、臭鼩鼱、黄胸鼠和褐家鼠(共6种88只)中,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88.64%),其次为针毛鼠(5.00%),其他种数量很少.2019年捕获的黑线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因兼具有机、无机材料各自的性能优势,极大地促进了新型有机/无机杂化微胶囊的研究和发展.Pickering乳液具有稳定性高、成本低、毒性小等优点,在制备杂化微胶囊的应用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概述了有机/无机杂化微胶囊的结构特点;重点论述了采用Pickering乳液模板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微胶囊的方法,包括乳化-静电沉积法、乳化-离子交联法、乳化-共价交联法、乳化-液相聚合法及微流控法等,并着重探讨了有机/无机杂化微胶囊在药物控释(如温度、pH、磁性、酶以及光等响应性释放)方面的研究
目的 调查浙西南地区野生啮齿动物(鼠类)及其体表寄生虫种类与地理分布,为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鼠疫等疾病防制策略奠定基础.方法 2018-2019年在浙西南地区6个鼠疫监测点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开展啮齿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调查采集和分类鉴定、鼠疫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 共捕获啮齿动物2科4属10种989只,捕获率5.15%,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发现398只动物体表携带寄生虫,总染虫率40.24%,总寄生指数6.05.发现的体表寄生虫共8科18属30种2409只,其中蚤3科5属6种211只,染蚤率6.47
目的 观察白纹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BI)法与诱蚊诱卵指数(MOI)法密度变化趋势,比较不同生境下两种密度指标相关性以及风险等级一致性.方法 2020年4-12月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A区)和南浔区(B区)每旬各进行1次BI与MOI监测.采用灰色关联度和Spearman相关进行BI和MOI的相关性分析,根据媒介伊蚊监测指南风险评估标准对两指数进行风险分级,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风险等级一致性.结果 4-12月两种监测指数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趋势;当密度很低或很高时(BI<5或>20),BI均高于MO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丙戊酸钠中2-甲基戊酸的含量.方法 样品依次用水溶解、稀硫酸酸化、正庚烷萃取;采用DB-FFAP色谱柱(30 m×0.53 mm,1.50 μm),程序升温,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不分流进样;以苯乙酸乙酯为内标物,按内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量.结果 0.5245~10.49 μg·mL-12-甲基戊酸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定量限为0.3 μg·mL-1,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3.22%.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度好、专属性强,可以用于注射用丙戊酸钠中2-甲基
2021年8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9种,涉及225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25个)、登革热(27个)、麻疹(21个)、基孔肯雅热(10个)和霍乱(8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马尔堡病毒病(100.0%)、中东呼吸综合征(34.4%)、鼠疫(23.3%)、拉沙热(20.5%)和黄热病(16.7%).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COVID-19、疟疾、麻疹、霍乱和登革热.亚洲主要流行COVID-19和登革热;非洲
目的 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红景天的分类判别模型.方法 首先获取935~1720nm大花红景天、长鞭红景天和狭叶红景天的高光谱图像信息,然后分别提取红景天感兴趣区域的反射光谱值,在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SNV)和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对原始的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分别建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PLS-DA),通过对比两种预处理方法对PLS-DA模型判别结果的影响,得到SNV为较优的预处理方法.采用载荷系数法(x-LW)和竞争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提取经SNV预处理后数据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