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离不开我们,我们离不开拂晓”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拂晓报》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党和人民的报纸,在烽火岁月的光辉办报历程中,坚持党性和人民性原则,形成了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本文重温《拂晓报》办报思想,明确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强化党管媒体和党管意识形态,坚定不移地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推动“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关键词:《拂晓报》 党性 人民性 党报思想
  创刊于1938年9月29日的《拂晓报》,由新四军第四师主办(后为中共淮北区党委机关报,现为宿州市委机关报),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党和人民的报纸,在华中解放区当时300余家各类报刊中堪为翘楚,其办报实践全面诠释了中共党报思想,其办报思想亦可视为中共党报思想的缩影,写就了中共新闻事业史上的光辉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中共党史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回顾《拂晓报》战争年代办报的艰辛历程,重温其办报思想,对当下新闻传播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承和发扬党新闻事业的红色基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抗战的号角:《拂晓报》创刊的历史背景
  《拂晓报》的诞生既是时代使然,亦是中共党报优良传统承继的产物。《拂晓报》形成了艰苦奋斗和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全党办报和为工农兵服务的办报方针,这两大基本传统。
  1.确立办报理念与宗旨。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在中共努力下,国共实现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在此背景下,南方8省14个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组成国民革命陆军新编第四军,在中共领导下挺进敌后。与此同时,中共发扬无产阶级党报传统,积极开辟政治思想宣传和组织动员的“第二战场”。1938年4月2日,中共中央指示:“每个同志都应当重视党报,读党报,讨论党报上的重要论文。今后地方党部都必须根据党报、杂志上重要负责同志的论文当作党的政策和党的工作方针来研究。”自此,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报刊如雨后春笋,形成办报高潮。
  地处豫南确山县的竹沟镇四面环山、地势险要,革命传统深厚。抗战时期,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新四军留守处都曾在此设立,竹沟因此被誉为“中州的延安”。根据中央部署,时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四师前身)司令员的彭雪枫率部由竹沟向豫东皖北敌后挺进。在其倡议下,《拂晓报》于1938年9月29日诞生。在发刊词中,他以“拂晓”寄寓光明、希望和方向,阐释了党报的宣传、指导、组织、动员等原则、功能和使命,确立了“拂晓离不开我们,我们离不开拂晓”的办报理念。
  2.坚持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在抗日烽火和解放战争中,《拂晓报》坚持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紧密围绕大局和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放手组织和动员群众,给边区人民指明了方向,为抗战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做出不朽贡献。1939年12月5日,《拂晓报》百期纪念,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题词祝贺。毛泽东写信表示称赞和鼓励:“《拂晓报》看了几期,报纸办得好,祝同志们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成绩。”在豫皖苏边区,《拂晓报》被群众亲切地誉为“叫破五更的破曉鸡”和“抗战的号角”。除了大后方的重庆、桂林、香港等地,《拂晓报》还通过各种渠道将报纸寄发到美国、英国、加拿大、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向全世界宣传中国敌后的伟大抗战,激发了国际正义人士的同情和声援。
  二、党性:坚持党的领导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要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拂晓报》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政治方向,紧密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党中央关于抗战和解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对游击战争、根据地建设、延安整风、减租减息、大生产运动等都做了富有成效的宣传动员,有力激发了社会各阶层抗战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也成为再现当年火热历史的生动见证。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对国内外严峻局势,中共中央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可谓抗战期间“最大的政治”。《拂晓报》以此为报道主题积极进行宣传解释,并且特别强调坚持党性和政治立场,从党和国家大局利益出发,确保阐释方针政策的科学准确。该报曾有一篇报道标题为《我们到敌后来的任务是消灭汉奸土匪武装》,报社领导发现后坚决要求收回报纸,重新刻印发行,并强调“政策是党报的生命”。“进军敌后,首先是打击日寇,对汉奸武装要打击消灭,还要瓦解、争取。”“把我军任务片面地说成是打击消灭汉奸武装是错误的。”
  随着人民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蒋介石积极推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不断制造国共摩擦,掀起反共高潮。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发生。《拂晓报》在积极宣传党中央重要指示、转发新华社和中央机关报重要消息和言论的同时,用大篇幅连续报道对皖南事变真相进行揭露和抨击。1941年1月31日,该报头版刊登题为《彭雪枫将军谈皖南事变》的6000余字专访,向读者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皖南事变的反动本质。同年2月4日,该报用两个版的篇幅刊登军队首长题为《誓为皖南事变殉难烈士复仇》的报告,宣告了我党和我军对国民党破坏抗日行为坚决反击的坚定立场和态度。
  2.全党办报,加强领导。从组织上加强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良传统,《拂晓报》从诞生起就成立了以彭雪枫为首的党报委员会,加强对党报的领导。彭雪枫非常关心报社工作,经常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分析斗争形势,“整个报社工作没有一项他不过问,许多工作是在他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彭雪枫强调,《拂晓报》是党报,要发动全党来办。他不但动手修改重要稿件,还经常为报纸撰稿,“从《拂晓报》所收集到的他关于政治、军事、政权建设方面的文章有四十多万字”。党的领导同志要关心党报发展,积极为党报撰稿,在重要问题上为党报把关,给予有力指导;普通党员同志,要积极做党报的通讯员,把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和现象问题,及时反映给党报。加强对党报的领导,确保党报始终掌握在党的手里,也有效增强了党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   三、人民性:坚持群众路线
  1942年初整风运动开始,同年3月16日中宣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党报要经常“反映群众生活”,要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通讯员”,文字“应力求通俗简洁”。根据整风要求,《拂晓报》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检讨。该报传统上就要求编辑同记者一样要外出采访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后来随着报社规模扩大,很多知识分子参加报社工作。
  1.深入实际,联系群众。整风运动推动《拂晓报》转变作风,该报将部分编辑、记者派驻地方参加实际工作,同时承担新闻报道职责。在根据地的减租减息、组织农会、扩军、冬耕、征收救国公粮等实际工作中,都活跃着记者的身影。比如1943年的扩军运动,《拂晓报》记者一边参与实际动员工作,一边组织刊发报道。期间,该报刊发大量消息、社论、群众参军的感人事迹、新兵入伍后的生活、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以及军民对抗日家属生产生活的帮助和安排的相关报道。这类报道思路清晰,起伏有致,延展性强,生动呈现了根据地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日精神和面貌,也使扩军运动取得了较大成功,有力支持了敌后抗日战争。这一制度化做法增强了记者对现实的切身感知,提高了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也有效扭转了报道空洞、脱离群众的不良倾向。记者戴邦对此深情回忆:“我们的记者,直接参加实际工作,和基层干部、群众朝夕相处,同吃一锅饭,同睡一个草铺,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2.开门办报,重视受众。党报是办给读者看的,采访写作要心里装着群众,报道才会有的放矢,新闻宣传才会有效果,这既是办报理念问题,也反映了对人民的立场和态度。《拂晓报》重视读者反馈,广泛征求读者意见,认为“报社”不是“社报”,应走群众路线,开门办报,以避免主观主义,增强报道针对性。报社制定《本报通讯工作条例》,组建了3000余人的通讯员队伍,极大地丰富了报道内容。同时大力整顿文风,务使报道为根据地群众所喜闻乐见。经过努力,《拂晓报》的文风得到很大改进,格调清新、文辞精粹、语言新鲜活泼的文章大量涌现,得到读者喜欢和称赞。《拂晓报》500期时,彭雪枫寄语报社:“向着‘全党办报’,‘全根据地人民办报’的路走去!向着以工农兵的语言,以工农兵为主要读者对象的路走去!”
  四、“拂晓”启示: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是对中共党报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党报思想的本质揭示。抚今追昔,重温《拂晓报》的光辉历程和办报思想,在当下信息全球化和融媒傳播背景下,对广大新闻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传承和发扬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更好地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发扬“党管媒体”“全党办报”的传统。坚持“党管媒体”,掌握舆论主动权,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媒体的领导,亲自指导媒体谋划重大宣传、审阅重要文章、为媒体撰稿,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全党同志要重视党媒,把党媒作为增强自身理论修养的重要渠道,把运用党媒作为推动工作和实施领导的重要抓手。媒体要贯彻落实“开门办报”原则,组建遍布全党的党员通讯员队伍,让每个党员同志参与进来,鼓励他们积极为党媒撰稿,为党媒发展出谋划策,使党媒成为凝聚党员的桥梁纽带。
  2.强化新闻工作者党性意识。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网”,坚持把政治放在首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立场,坚定不移做到“两个维护”;要在国内国际复杂舆论背景下,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善于从政治上对新闻事实进行考量,爱党护党,杜绝“低级红”和“高级黑”;要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在喧嚣的舆论场坚守主流地位,唱响主旋律;对当前转型期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要善于从大局出发,摆事实、讲道理,纾解不良情绪,化解风险和矛盾,做到“帮忙不添乱”。
  3.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要敬畏人民,爱戴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新闻舆论工作要贯彻落实“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让人民在媒体上唱主角,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贯彻“群众办报”理念,加强群众工作,组建遍布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群众通讯员队伍。重视受众调查,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愿,并尽力加以满足,做群众工作是党报的重要思想和经验,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手段。
  五、结语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把党性和人民性割裂开来,党性和人民性都是整体性政治概念,站在全党和全体人民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握好党性和人民性。“拂晓离不开我们,我们离不开拂晓”,拂晓报社为人民,人民也给予报社可资汲取的无穷力量。残酷的革命战争塑造了党报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正是人民的强力支持,给了党的新闻工作者以无尽鼓舞和不竭动力,矢志不渝为抗战和解放人民的伟大正义事业而努力奋斗。学习党史,是为了汲取我党在光辉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学习党史,也是为了烛照当下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奋斗之路。鉴往知来,重温《拂晓报》“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党报思想,广大新闻工作者应认真思考“何所来、何所去”,以永葆初心之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勇前行。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融媒时代舆论引导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7BXW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传寿.烽火信使——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报刊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2]杨居人.拂晓报史话[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4]拂晓报.拂晓报——我们的良友[N].拂晓报,1939-10-05.
  [5]秦淮月.彭雪枫将军和《拂晓报》[J].新闻记者,1985(08).
  [6]柳坡.将军办报——忆彭雪枫与《拂晓报》[J].新闻知识,1992(07).
  [7]杜百根.《拂晓报》回忆片段[J].河南大学学报,1979(02).
  [8]解放日报.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N].解放日报,1942-04-01.
  [9]彭雪枫.贺《拂晓报》五百号[N].拂晓报,1943-12-02.
  [10]曲青山.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N].人民日报,2021-03-24.
  [11]人民日报.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2]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编辑:孙莹】
其他文献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中,党刊作为重要的舆论阵地,以其独特的政治视角和思想启迪性,在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传播党的声音、沟通党心民心、弘扬社会正能量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江西》作为植根于江西红土圣地的地方党刊,自2005年创刊以来一直坚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坚守党刊作为主流媒体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讴歌伟大时代,努力发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喉舌、联系党组织和党员的桥梁、推介
期刊
摘要:在融媒体建设的大环境下,地市级媒体面临着“一城多媒”的融合困境,需要在观念、体制、资源等方面下大力气,才能实现媒体融合、资源整合的初心。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人的因素。本文以三亚传媒影视集团为例,尝试从人才角度破解地市级媒体融合困境。  关键词:地市级媒体 媒体融合 媒体人才 三亚传媒影视集团  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全国各市、县的媒体融合进程不断加快,由于各地
期刊
摘要:行业媒体兼具“行业人”与“媒体人”两重身份,既承担着为行业发声的责任,又肩负着重大宣传的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背景下,行业期刊在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如何进一步壮大自己、发挥优势?笔者以《审计观察》杂志为例,分析了其在做好传统纸媒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融合发展,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关键词:行业期刊 行业智库 融合发展 《审计观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
期刊
作为党的主流舆论工作主阵地,党刊自诞生之始,就深深植根在党的红色基因、血脉之中。重庆市委机关刊《当代党员》于1958年创刊,60多年来,重庆党建全媒体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党建全媒体主流舆论引导、迭代升级、深度融合发展全过程,使红色基因、红色血脉在一代代共产党人、党刊人的奋斗中赓续传承,构建了以七一客户端为支点的“4+3+N”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
期刊
摘要:党报理论版存在政治性过强和吸引力不足的矛盾,以往研究多关注显性要素,对隐性要素关注不足。本文以《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的办刊实践为例,提炼出党报理论版隐性要素的三维创新路径:一是注重版面设计和搭配,实现大理论的联动效应;二是栏目设置轻重配合,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三是注重字体搭配,布局疏朗。三维创新路径综合运用搭配技巧,有助于理论文章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关键词:政治性 吸引力 党报理论
期刊
摘要:以纪录片为代表的视听作品是世界各国真实、立体、全面了解当代中国的“窗口”,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本文认为,要想充分发挥纪录片的国际影响力,应该从“文化维”“翻译维”“融媒维”建构纪录片的传播策略,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到了中国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纪录片 走出去 走进去 习近平治国方略  2019年10月11日,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在第四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中国之夜”
期刊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在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中国品牌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品牌的塑造。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红色文化品牌的塑造已成为当下红色资源转化和提升的重要途径。由关冠军、刘
期刊
主持传播作为一种注入了人际传播色彩的独特大众传播方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大众传播符号化的传播格局,而且有利于拆除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无形的厚墙,可以使受众感受到传播双方在传播处境上的平等性及亲密性。基于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及明显的传播效果,主持传播在我国受到了业界的关注,主持传播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传播主体及传播平台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受众可选择接收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主持传播格局发生了巨
期刊
摘要:我国于2019年推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评比。对播音专业而言,中国传媒大学被评为“国家一流”建设点,多所地方传媒院校被评为“省级一流”建设点。本文通过对5所传媒高校的情况进行对比,梳理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内在关系,总结了各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具体做法,旨在集成、融合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形成学理,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媒高校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
期刊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从最初的门户网站投稿模式到之后的博客论坛,再到如今的微信、微博、头条、抖音、小红书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平台也出现了迭代。针对使用新媒體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大学生群体,应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化对大学生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