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携程不打了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zm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
  7月底,住哪儿网COO魏赟从朋友处得知,去哪儿和携程马上就要开始合作了。8月2日,去哪儿网果然出现了携程的度假产品。
  这是两家此前看起来不可能合作的公司,光官司就打了三场。2006年和2008年底,携程两次告去哪儿侵犯权益,而2012年去哪儿又告携程用公关手段败坏己方名誉。
  2005年成立的去哪儿以创新者的身份出现在OTA(在线旅游代理商)市场上,在今年4月份之前,去哪儿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卖流量的媒体平台”,其平台上的OTA需要为每次点击付费。去哪儿因此最喜欢宣传自己的流量数据。
  携程是去哪儿最常使用的参照物。2011年11月,去哪儿援引调研机构Hitwise当月的统计数据称,其流量已是携程的3倍。而时任携程CEO范敏针锋相对的回应是:“这是开玩笑的事情,去哪儿至少落后携程10 年。”
  范敏当时对去哪儿的定位是:做搜索的,不是做OTA的,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但在大部分OTA都在去哪儿上架时,携程却始终避开这个最大的在线旅游搜索平台,去哪儿只能用自动抓取的手段获得携程的资 源。


  这两个互称“无竞争关系”的公司也互打价格战。此前,去哪儿曾推出酒店低价保障计划,以应对携程的“垄断”—其他OTA在跟随绝对领先者携程发起的价格战时,一般会提一句“要打破携程的垄断”。去哪儿今年初还曾指责携程匿名从去哪儿拿低价酒店,并卖给携程用户。
  现在去哪儿更爱突出订单量这个指标。2012年9月,去哪儿称机票出票量已超过携程。随后是今年,携程刚在二季度财报上称“移动端对酒店预订的贡献超过20%,对机票预订的贡献约为15%”,去哪儿便借本次互联网大会称无线订单超过携程。
  去哪儿在逐渐加重自己的OTA属性。正式的转型是在今年4月份,去哪儿向所有OTA推出TTS系统(中间页平台,让用户在去哪儿完成一站订票。区别于去哪儿过去会将用户跳转到其他OTA官网上的系统),不再纯粹按点击率收费,而部分采用交易额分成的方式盈利。
  现在很少有OTA说“与去哪儿之间无任何竞争关系”了。可以说,携程和去哪儿在最不可能合作的情况下合作了。此次合作不局限于度假这个从未为双方引起冲突的业务,还有酒店和机票产品,双方称正在谈判,并很快就要上线。
  对于魏赟来说,这次合作是意料之中的事。
  去哪儿已经成了OTA不得不重视的渠道。今年4月份去哪儿“TTS下架门”中态度最激烈的艺龙,在1个月后恢复与去哪儿的合作。艺龙CEO崔广福说停止合作是互损的局面—艺龙丧失至少10%的订单,去哪儿丧失艺龙的独家资源。而现在,国内最大的OTA公司携程也放下了与去哪儿的矛盾。流量要重新分配了,魏赟说。
  去哪儿和携程都需要一场合作。
  与这次合作并列的新闻是去哪儿在本年度上市。去哪儿的上市传闻从2010年开始,其时去哪儿向路透社透露,公司最快能在2011年下半年上市,一年之后去哪儿再次接受路透采访,称有信心在2012年上市。今年,去哪儿又传出本年上市的新闻。尽管去哪儿官方谨慎守口,称正在准备,无法确定何时上市。但这次看起来非常可信—2012年去哪儿内部进行了公司架构的大幅调整,2013年又为TTS系统的推行跟众多OTA进行了先期强硬、后期互相妥协的周旋。
  对去哪儿来说,显然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比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更有利。根据艾瑞的调查,2012年第四季度,携程的市场份额为46.9%,第二名艺龙远在携程之后,为8.1%。携程手中握有大量独家资源,也能影响合作伙伴跟其他OTA或去哪儿间的关系,去哪儿之前一
  直在通过技术抓取携程的内容,以补充这部分资源的空白。
  前两次官司也与这种抓取行为有关。与这样一个市场强势者关系紧张,至少会影响资本市场对去哪儿的评估。
  尽管已经跟超过3万家酒店直接签约,并兼职OTA的新角色,去哪儿现在还是一个平台,虽然对OTA的订单量有极大贡献,但同时也依赖这些OTA—在上次“下架门”中,去哪儿为挽留众OTA,做了下调涨价幅度的妥协。但多数OTA还是带着被抢走用户流量的担忧,接入了去哪儿的新系统。
  与其它OTA相比,携程的话语权就大多了。这次与去哪儿的合作,携程采用的是去哪儿几乎摒弃不用的跳转模式—用户在点击预订按钮后,会被跳接到内容提供商的官网上。
  不过对于携程来说,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它也不得不联合更多可能的商业伙伴。在今年5月的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携程COO孙洁两次强调:今年在线旅游市场及竞争格局均极具变化性,携程的首要目标是争夺市场份额。
  梁建章是携程这次转变的主导者。今年3月1日,携程创始人之一梁建章正式回归,并担任董事会主席兼CEO。他对外放出的信号是:挽救用户被分流的不利局面,用更开放的态度寻求合作者。
  过去以呼叫中心为主的携程正逐步加大线上订单比率。2010年第三季度携程有37%的订单量来自线上,而2012年底携程线上预订过50%。携程通过投放大量线上广告、购买搜索关键词等方式扩大线上订单占比,这其中包括与百度的合作。同样作为OTA的流量渠道来源之一的去哪儿,看起来不需要被携程特地绕过—携程在2012年5月跟另一个比价平台酷讯签订了合 作。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去哪儿从来就不是携程的主要竞争对手,携程的直接竞争对手是艺龙、同程这些国内同行,以及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但双方之间存在对用户和流量的争夺。
  “虽然长期来看二者是竞争对手,但短期内,与去哪儿合作符合携程的利益。”魏赟说。
  虽然线上旅游只占旅游业10%的份额,但这个行业正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着。而更有力的对手正进入市场。腾讯和阿里巴巴不仅分别推出自己的旅游平台,还在寻觅合适的投资对象。腾讯入股艺龙,而阿里投资穷游。   一些主打旅游度假产品的后进者也逐渐露出头角。根据Alexa的流量排名统计,今年1月份驴妈妈和途牛还分别排名第6和第7,而6月份途牛已攀升至第2位,驴妈妈进入第4。
  “不过竞争还不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现在要想办法快速抢夺增加的市场。”一位OTA高管称。
  去哪儿和携程选择的切入点是旅游度假产品。艾瑞调查称,2012年度假产品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业务,占比12.4%。虽然比不上酒店和机票业务,携程的度假产品在2012年也达到了6.9亿人民币,占总收入的16%,以25.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今年二季度更是同比增长40%。
  而去哪儿在度假产品上的市场地位就差多了。“之所以度假产品先上线,大概是因为去哪儿在这方面太弱势,容易妥协。”上述OTA高管说。根据这家OTA在上次下架门中与去哪儿的谈判速度来看,他猜测携程和去哪儿在机票和酒店方面一定正在进行拉锯谈判。
  与去哪儿合作的其他OTA多少有点担忧。一个强势竞争对手的进入,会抢走自己的流量,在短期内,来自去哪儿的转化率也会降低。这对于去哪儿来说同样是个问题。
  “去哪儿需要保持生态的多样性,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产品。但携程会破坏目前去哪儿的生态平衡。”同程网CEO吴志祥说。自从梁建章回归后,同程就准备好了携程会进入去哪儿的准备。
  对于携程来说,这次合作的未来也很复杂。
  从去哪儿过来的用户品牌概念非常模糊。“时间长了,用户要么第一步就是上去哪儿,不记得其他OTA都是谁,要么就被更低价的供应商吸引走了。”那位高管 说。
  去哪儿与携程之间的竞争关系在加大。原本去哪儿是一个平台,但现在它逐渐加重OTA属性,比如推行新系统,又与酒店直接签约等。携程原是OTA,却在2012年推出开放平台。“(携程)会通过开放平台引进更丰富的供应商产品。”梁建章说。
  无线端是去哪儿和携程更有可能产生冲突的舞台。在PC端携程还可能与去哪儿达成妥协,用跳转的模式买走流量。在无线端,App间的跳转会严重干扰用户体验,携程最多将并不重要的产品交给去哪儿无 线。
  无线端冲突的核心会是对用户的争夺。2012年各大OTA才开始真正重视移动端,与已有品牌优势的PC端不同,OTA们目前需要树立自己的无线知名度,最关注的指标是App用户数,和由此带来的无线订单占比。与去哪儿App合作只能带来无线订单,带不来用户数。无线是携程目前的战略重点,梁建章希望两三年后无线预订量能占1/3。
  手机是比PC桌面更残酷的竞争平台。内容的丰富度和价格将会成为OTA们的无线产品是否存活的关键因素。去哪儿和携程在这方面都有相对的优势,未来可能会在资源和价格上爆发更激烈的竞争。
  携程正在丰富自己的资源。在驴妈妈CMO王小松看来,梁建章的回归让携程呈现一个“补”的状态:补流量、补合作、补无线、补度假产品、补推广力度。
  作为竞争对手眼中的“傲慢垄断者”,携程正尽可能地聚拢生态链上的合作者,帮助其达到占领市场的目标。在今年,携程先是成为阿里旗下旅游比价平台一淘的供应商,又跟去哪儿言和,释放了更多的包容性。
  随着双方第二角色逐渐加重分量,携程和去哪儿将会变成真正的竞争对手。如果合作破裂,去哪儿将丧失一个大客户—相信去哪儿也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缺失的资源尽量补全,好降低对OTA的依赖;而携程可能会面临去哪儿对其用户的截留,携程大概会想办法做好去哪儿流量的转化工作。
  不过携程短期内倒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反而在去哪儿上的其他OTA才要忍受一段时间的混乱,比如来自去哪儿的转化率会降低,订单量会被携程分薄—携程在价格战上的大方投入很吸引去哪儿的典型用户。在去哪儿的流量快速增长后,这种情况才会得到改善。
  这次合作被去哪儿看做一种趋势:“不管是旅游行业上下游的合作、国内国际的合作、异业合作,都是整个旅游行业未来几年的趋势。”
  但对其它OTA来说,这个趋势却并不一定是个容易接受的变化。“看不懂去哪儿,这几年的角色定位一直在变。现在已经无法准确定义这家公司了。”王小松 说。
其他文献
凭借弗雷德梅开二度和内马尔的漂亮一击,6月30日晚2013联合会杯决赛上,巴西队在马拉卡纳球场3:0完胜西班牙。  然而,在赛场外,里约热内卢的街头上,一场更声势浩大的活动盖过了场内精彩的比赛和狂热的球迷。6月17日开始,习惯狂欢节的巴西人进行着另一种形式的游行,超过120万人走上街头表达愤怒。6月30日的联合会杯决赛前也不例外。抗议的导火索仅是圣保罗的公交票计划涨两毛钱,但后来,政府靠取消涨价也
期刊
GolfSense  GolfSense公司推出的这款同名产品专为高尔夫运动设计。将它佩戴在高尔夫球手套上就可以监测到佩戴者挥杆时的加速度、速率、速度、位置以及姿势,并以每秒钟1000次的运算速度来分析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得益于此,GolfSense可以计算出佩戴者是否发力过猛,击球位置是否正确、姿势是否规范等问题,从而提升佩戴者的高尔夫球技。  价格:795元   Shine  由Misfit推
期刊
在空中行走不再是功夫片和科幻片的专属了。艺术家Tomás Saraceno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K21 Staendehaus博物馆里,建造了一个名为“In Orbit”的巨大公共艺术作品,让游客可以自由地在网中行走。而他做的,是运用直径8.5米的PVC球,分隔出三个网状平面。这个项目将从2013年6月22日一直持续到2014年秋季。在In Orbit上行走,刺激的透视效果犹如身临科幻电影中的特效场景
期刊
为什么,那些关于朋友圈的讽刺都是真的?  所有那些朋友圈多发的心灵鸡汤创业教义星座运程不转不是中国人……我们都真的确实在朋友圈见过哦。所以也有人说,我还以为朋友圈这个圈字念juàn,因为我每次打开朋友圈都是去看他们今天又蠢了没 有……  当然,并不是其他社交网络上就没有这些“略蠢”的内容,但是一打开朋友圈,确实会被一股移动版QQ空间的气息迎面扑倒—就像一只哈士奇,喜气洋洋踌躇满志,以及智商成谜。 
期刊
从2000年创办起,Summer Sonic就选择在8月中旬,由同一批音乐人分两拨在东京和大阪两个城市轮换演出—这让日本的传统假期盂兰节有了更多的期待,尤其是对于年轻人和摇滚爱好者来说。如今,它几乎已经成为了全亚洲摇滚迷们的节日。  Summer Sonic的制造者,是一家名为创造者(Creativeman Productions)的日本音乐公司,由首席执行官清水直树于1990年创办。公司坐落在东
期刊
乐视网果然又展示出了一份看起来不错的财报。  8月16日,这家视频网站发布了2013年半年财务报告,前6个月总营收7.52亿元,同比增长35.98%,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28.7%。乐视网当天股价小幅上涨1%,稳定在了30元附近。  事实上,8月12日是很多人认为的关键点—占乐视网总股本55.60%的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上市。在8月12日开盘之后的几天里,乐视网股价已经上涨了近12%,如果从
期刊
技术厂商红帽的CEO Jim Whitehurs在波士顿红帽峰会上说,更强大的信息技术创新就要开始了,这一切源于开放的力量。从IT角度来说,如果厂商们继续封闭自己的产品,他们最终只会被套牢。  “今天围绕在你们身边的云计算技术设施的兴起是技术的选择,是下一个十年创新模式的选择。  “我们如何发明、创造新事物,我们如何创新的范式正在发生改变。我们正在向一个新的世界移动,从一个最创新、最具创意的产品来
期刊
如果你在6月26日开始的五天内有机会在英国萨默塞特郡的皮尔顿沃西农场上空俯视大地的话,你能看到一片蓝色的大地。十几万乐迷搭起的帐篷在那几天里铺满了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举办地沃西农场及周围的草坪,他们早在音乐节开始之前就于此“安营扎寨”。  英国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音乐节之一,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狂热音乐迷如潮水般涌入。诞生于1970年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最初只有大约1500人观
期刊
让中国人喝上放心奶,这件事的难度系数有点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有了一个宏伟的方案:到2018年底,培育3到5家年营收超过50亿元的大型乳企集团,并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从127家整合到50家。该部发言人称,要用这一办法“形成一批具有品牌质量、能让群众放心的生产企业”。  它的意图很明确,即以产能作为门槛,让不达标的企业自动退出市场。实际上,那些小奶粉生产企业将很难挺过未来两年,根据新要求,它们必
期刊
一些商家正在把平板电脑摆上柜台。这个可以上网和看动画的电子说明书一开始就像个噱头,但总是会有人去滑动两下,并查看了几件感兴趣的商品。它们目的达到了。  对于那些想要迎合“数字化”潮流的实体零售商来说,这至少是个好的开始。  即使木箱和硬币已经被收银机和信用卡代替,但在传统零售店的购物方式一直没有太大变化。当电商公司都在讨论如何使用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或是利用互动技术增强用户体验时,守在实体店内的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