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稳定期的护理保健措施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ee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稳定期的护理保健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生活饮食习惯纠正、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对症护理、中医特色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动脉血气及呼吸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动脉血气及呼吸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29%,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实施生活饮食习惯纠正、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对症护理、中医特色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护理保健措施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患者的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可引起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2]。临床表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疾病影响因素众多,因此除了要对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3-4]。本文旨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稳定期的护理保健措施,特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間诊治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名,试验组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51岁-75岁,平均年龄(61.43±10.18)岁;对照组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50岁-76岁,平均年龄(62.12±10.2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口头健康指导、环境护理、遵医用药等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生活饮食习惯纠正、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对症护理、中医特色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生活饮食习惯纠正,首先是要求吸烟的患者戒烟,并利用大米、肉类、小米、大豆、面粉等食物进行营养配方,加强患者的营养供给,从而提高患者的免疫力;(2)康复训练,主要是肺部功能康复训练,比如缩唇、腹式呼吸等,以避免肺部损害;(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患者的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消除由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病情的影响;(4)对症护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排痰、咳嗽及深呼吸方法,帮助患者拍背,确保呼吸通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家庭制氧机,满足日常生活中患者对氧气的需求;(5)中医特色护理,主要通过穴位按压及足浴刺激肺部经络,达到宣通肺络的目的,最终缓解患者的症状,可在肺、支气管反射区每次各推压四十次左右,胸部淋巴结反射区每次刮压四十次左右。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动脉血气及呼吸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5]进行分析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动脉血气及呼吸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中有1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4.29%,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动脉血气及呼吸功能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PaO2(mmH2O) PaCO2(mmH 2O) SaO2(%) R(次/m in)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70 53.5±4.3 82.2±6.3 47.2±6.4 41.5±4.5 85.4±3.5 90.1±6.9 32.2±3.8 24.4±2.9
  试验组 70 53.3±4.2 91.1±8.2 47.5±6.5 32.6±3.2 85.1±3.4 96.4±7.2 32.4±3.9 18.1±2.3
  t 0.28 7.20 0.28 13.49 0.51 5.29 0.31 14.24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对比情况
  组别 例数 皮肤红肿 胃肠胀气 口腔溃疡 气胸 并发症发生率(%)
  试验组 70 8 4 3 2 7.14%
  对照组 70 2 1 1 1 24.29%
  X? 3.88 1.87 1.03 0.34 7.77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还需要配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6-7]。比如通过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深呼吸、排痰方法,使患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我护理,避免不正确排痰等因素使得症状加重;通过有效的饮食干预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了抵御疾病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能缓解肺间质纤维化,从而提高肺部通气量,预防肺损害,降低病情发作频率[8-10]。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期间诊治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实施生活饮食习惯纠正、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对症护理、中医特色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明睿,雷新宁.肺减容手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围术期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18:180.
  [2]邢正香,朱慧杰.紫杉醇治疗晚期卵巢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6:81-82.
  [3]高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稳定期的护理保健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3,07:448-449.
  [4]蔡丽娇,陈锦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稳定期的中医护理研究[J].护理研究,2012,04:294-296.
  [5]方伟.7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与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2,19:1815-1816.
  [6]吴瑞珍,林嘉旋,冯丽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稳定期的护理干预效果[J].全科护理,2011,35:3217-3219.
  [7]郭红,王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16:147.
  [8]郑芝爱,张笑娃.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稳定期患者的健康指导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17:116-117.
  [9]马胜春,赵丽平,马思娟,郭春香.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指导[J].基层医学论坛,2013,02:182.
  [10]徐月利.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无创通气的临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6:1484-148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予以术前入院指导、皮肤准备、禁食禁饮、健康宣教、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开展围术期护理工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明显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粪石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两种灌肠法治疗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粪石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甘油+双氧水+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灌肠治疗)和对照组(仅仅给予生理盐水进行灌肠治疗),同时两组患者都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静脉留置针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精神科的患者使用更为广泛。本论文通过解析什么是静脉留置针的基本问题,探究它在精神科的应用与护理的办法,以减少精神病人的痛苦,提高医生、护士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精神科;精神病人;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  一、静脉留置针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静脉”,说明它的穿刺部位在静脉,
期刊
摘要:目的 通过对胃癌急性穿孔患者手术治疗时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出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胃癌急性穿孔患者16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均采取了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有效护理,16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均痊愈出院,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結论 胃癌急性穿孔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后认真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
期刊
肾病综合征患者因低蛋白血症常常发生严重的全身水肿,而阴囊处于男性下垂部位,由于该部位皮下脂肪少易发生高度水肿。老年男性肾综患者由于其老年生理、病理因素更易发生高度阴囊水肿,甚至破溃感染,在生理及心理上加重病人痛苦,尤其需要护理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1例老年男性临床诊断肾病综合征患者,均为我院肾病科 2013年 1月 ~ 2014年 10月住院患者,年龄58~81岁,平均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治愈率。  方法:回顾总结分析本科收治的12例行颈动脉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配合术前及术后护理,观察护理后效果。结果:患者经过各项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术后头晕,肢体麻木程度及记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全面细致的术前评估、临床指导、心理护理以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并确诊为不孕不育的480例患者,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情绪普遍明显好转,护理干预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不孕不育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而且对于降低患者心理压力,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几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协同护理、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不同程度皮肤瘙痒患者20例,均在基础皮肤护理基础上,其中6例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7例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7例采用普通血液透析配合药物治疗,结果:20例皮肤瘙痒患者的瘙痒症状根据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而瘙痒症状的改善亦不同,结论:血液灌流(HP)串联血液透析(HD)治疗尿症皮肤瘙痒效果最显著,高通量透
期刊
摘要:由于环境的改变及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睡眠不足容易是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而加重患者病情,因此,探索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改善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于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舒适的环境条件、合理的时间安排、食物及药物调整及睡前诱导等五个方面论述护理干预对改善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内科;睡眠障碍  睡眠是人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在神经康复治疗仪治疗中进行健肢引导患肢意念训练法的应用效果及观察。方法 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82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进行神经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健肢引导患肢意念训练法,10d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肩关节、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肩关节、肘关节功能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