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表现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新媒体艺术为研究载体,在其表现出的特点之上对通感的概念进行综合性分析。阐释在科技发展迅猛的背景之下,通感在新媒体交互艺术作品当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对新媒体艺术后续发展趋势的影响。
  关键词  通感;新媒体艺术;交互;感觉转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09-0117-03
  1  通感的定义和特征
  1.1  通感的定义
  1)“通感”一词是源自于希腊语的延伸,17世纪由德国语言心理学派的温德提出,英文译为Synesthesia。在英文构词法的语义中描述“一种联合的感觉表达”,中文也常称之为移觉。它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将人类的五种感觉器官联系在一起,使其能够相互沟通和转化。通感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的复杂概念,持续吸引着各个行业学者的广泛研究与关注。在我国,最早将通感定义为一种修辞手法的人是钱钟书先生。他曾在《通感》中给予通感定义: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体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1]。
  1.2  通感现象的特征
  在一场感知活动中,人类作为主体会通过各类感觉器官来接受环境带给神经末梢的传递,产生不同程度的生理感觉,大部分人也都曾常在生活中体验过通感现象。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将某一感官域的感官意象投射到另一个感官域当中,这样的行为便构成了通感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我们在某个情景中接受特定刺激时,潜意识会在不知不觉中驱使自我来唤醒与此触发有关联的潜在记忆甚至是想象,这些深埋于表面意识之下的思绪会通过联觉转化为其他器官的感受,带来深刻的情感表达。通感作为复杂性较高的综合产物,在产生现象时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
  1)感觉挪移。顾名思义,感觉挪移的概念就是在一种感觉的输入刺激之下,促使另一种感觉的输出,这也是通感理论中核心且初级的要素之一。伟大的导师列宁曾说过:脱离感觉,就无法感知事物的形式,更无法知道运动的形式[2]。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开端,也体现我们主观认知中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身处于当前这个以无限发展感官体验深度为核心的全媒体时代,不同类型的感觉作为欣赏与审美的基石,在不断地重组、转移、联动之间创造了新层次的体验感,令公众从心理层面和生理层面均能逐渐过渡,参与到更加高级的认知活动。
  2)多感重叠。不止于感觉之间的转移,通感现象还常常将五官的不同感觉在场景氛围的加工下加以叠加和表达,进而渲染出更加强烈的情感氛围。通常来说,多感觉联合体现在两种或以上的感觉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继而形成一种新的情感与体验过程,侧重于多感觉的交叉,在联想的推动之下,形成较为高级的通感形式。显而易见的是,人们一般对某个感官传递的特定信息有着一定程度的把控和接受度,而在通感效应产生后,复杂且重叠的感官信息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大脑神经,人们在无知觉中加速强化了此前单一的感受,获得了更好的感知力。
  3)意象互通。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无法单独存在且发挥作用的。各行业的艺术家们在采用通感的手法进行创作时,都能够充分调动观者的各种感官并将其进行有机结合,令人们的心理状态在通感作用的放大下得到全方位的心理沉浸体验。格式塔心理学曾经指出:人的情感于客观事物,在大脑催发的电脉冲作用下,能够营造出心物交融的关系,也就是意象的互通[3]。在意象的表达上,前述提到的感觉重叠和转移能够为此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让人们在通感感知中挖掘内心的情感共鸣。不止于在感官中体会知觉的交错,通感更是将艺术概念性与人们的心灵境界创造了更深入的交融与互通。
  2  通感在新媒体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多年来,艺术作品的发展与更新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紧紧相连,科技手段的更迭带给艺术无限的创作灵感和发挥空间,丰富了艺术表达的语言和角度。新媒体艺术是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艺术学两门学科的融合体上形成的一种全新艺术形态,也是当代艺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独特而强烈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延伸特点在近些年见逐渐发展植入与各个社会领域当中,例如商业、教育、公益与文化等。而同样随着科技生活的加速进步,通感一词也不仅仅作为文学中的描写方法被提出,而是逐渐渗透和深入到更广泛的公众艺术表达中,通过充满创意性的交错手法来阐释人们感觉之间的联动与置换。
  2.1  互动形态下的感觉转移
  新媒体艺术家先驱罗伊·阿斯科特曾说:新媒体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连接性与互动性。艺术家在创作新媒体艺术作品时,往往将感情和概念的传达寄予与观众的交流和对话当中,这种交流的产生则强依赖于其作品本身提供的互动渠道。新媒体艺术更加强调观众的参与性,人们通过感官器官与艺术作品产生或有或无意识上的互动,通过这种参与性来表达与探讨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凸显主题的目的。观众在体验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真正的融入了艺术中成为了一部分,使作品从视觉与概念上都达到了真正的完整。文章前述中提到,感觉转移是只一种感觉像另外一种感觉得转换,通过神经的转移,使得一种感觉具有另一种感觉的特性。人类五感被分为物理层面与抽象层面,如触觉和视觉,我们可以真实的观赏到物体的具体样貌和颜色等实体特征,伸出双手也可以触摸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存在。而味觉、嗅觉和听觉,则是在抽象层面中讨论的感觉维度。在新媒体艺术的语境当中,感觉带来的不同特征将彼此联系起来,通过与数字作品的互动来实现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平滑转化。例如,在创意编程的艺术可视化设计中,艺术家与程序员们经常用代码将声音转化为可视化的形态,人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将平时不敢开口的小秘密变成极具视觉表现力的艺术图案保存下来,在这种充满隐秘、趣味体验中寻找内心情感的共鸣。而这种生成式的艺术体验中,艺术作品本身也得到了来自用户的创造和丰富。   2.2  虚拟情景下的情感联想
  新媒体艺术空间具有强烈的虚拟性质。创作者们通过计算机科学的技术手段,将数字媒介、物理媒介、与空间环境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新鲜的且具有神秘感的艺术氛围。通常,新媒体艺术利用交互影像、生成视觉等技术手段,来创造虚拟化的、非线性的结构空间结构,从而进一步表达和叙述作品主题。较为典型的实例是来自日本的新媒体创作团队Teamlab,他们创造的作品常常将物料与材质进行空间上和物理上的重组与置换,将其改造成与具有想象力的表达桥梁,结合科技化的声、光、电、影像等技术手段打造虚拟的浸入式展览体验。观众行走在沉浸式的虚拟空间中,在不经意行为和动作里改变了屏幕和影像中展示的物体形态,以此实现一种虚实交融的体验感。通常人们的感官在受到环境的刺激时会激发强烈的回忆召唤,进而引发相关的情绪和思考。而新媒体艺术中的沉浸式体验环境恰恰能够放大这种通感现象带来的情感发散。沉浸式体验一词在《设计的法则》里这样解释,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目标情景(由设计者营造)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景[4]。
  2.3  多元信息中的概念领悟
  鉴于新媒体艺术是较为新兴的艺术形态,它的作品在彰显自我的独特感的同时也有着新时代艺术作品对于多领域元素的无限包容,例如文学、美术、音乐、传统文化等。他们通过新媒体艺术这样的载体,将自身特点与科学技术进行跨界的交叉融合。在这种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中,大多数作品能够以小见大的表达出人类自身与社会大环境的思索,能够在横纵方向上探讨自然界与我们之间的关系。当感官被全方位的调动起时,这些包裹着不同元素的多元化信息引发出强烈的情感共鸣,让体验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出创作者的设计意图,得到更加深刻的领悟和思考。
  3  在通感影响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
  3.1  深层次提升沉浸体验
  现今,利用通感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人们也在逐渐的不满足于单一感官带来的感知体验,而是开始追求更高级的情感层次。通感也开始运用于各行各业的融合性设计中,得到更多设计师的重视与青睐。例如在文旅行业中,艺术家和技术团队在打造令游客身临其境的旅游体验馆时,将美景与文化信息通过沉浸式的光影空间进行包装,在体验设计上使用通感来创造交互,游客通过触碰空间中的装置来听到声音,空间内影像也会根据互动时获取的参数发生变化,并且会被留存住,后续的游客可以在前者的基础上继续欣赏和体验。
  3.2  广泛应用到跨界领域
  由于通感能够触发多器官感知交错的独特性,很多游走在各行业的艺术家们开始运用这个特点进行意象化风格的创作。他们在创作时会衍生取材于特定行业中相关元素,将新媒体艺术与其进行连结,探索人们感知边界的无限可能。比如时尚界中有很多创作者将自己的新媒体作品融入服饰、鞋、包等,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前卫有趣的科技型,又能通过用户的知觉来创造属于其自身的定制化产品属性。同样,在餐饮、体育、音乐、娱乐、汽车等行业的营销活动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新媒体交互艺术用层出不穷的新颖玩法吸引着群众和潜在消费者。
  3.3  丰富作品的创作维度
  新兴科技带给新媒体艺术最强有力的技術后盾,也为通感在艺术创作中的表达提供了更加柔和与广泛的平台。作品的创作广泛度也随着通感移觉中的多种组合方式有了不同的展现。如新媒体数字装置、可视化图形设计、声音互动触发、创意互动编程等。越来越多的人们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和体验到这些创作当中,基于自身的互动后的知觉感受创造具象层面上的惊喜,在这种良性循环中丰富着作品的创作。
  4  小结
  现今,一方面新媒体交互艺术在艺术形式中的重要程度逐步提升,另一方面通感发散出的创意灵感也在各个行业领域里通过新媒体艺术不断地充实和刷新人们的互动体验。对于新媒体艺术来说,通感的融入给予了新兴生态发展下创作与设计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杨莹.“通感”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优势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2]田佳.“它山之石,可以引玉”——通感在公共艺术中应用的初步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3]陈育德.灵心妙悟,感而遂通——论艺术通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383-388.
  [4]袁佳伟,李欣宇,龙栩黛,等.沉浸式交互设计运用与发展[J].数码世界,2019(3):160.
其他文献
中央台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经过几年的试点播出后,2015年正式全国投入地面数字电视(DTMB)的建设,到2017年初建设基本完成。但用户在收看地面数字电视时,发现没有当地台,看不到
通过液冷动力电池与冷却机组组成联调系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对出液温度、耗电量、电池温度等参数进行测试研究,并提出平衡机组能耗与车辆续驶里程的温度参数推荐值。
巧用磁盘驱动器操作命令在微机操作使用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它往往会耗费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实这些“难点”并不是真正的难点,绝大多数使用者均是对操作系统DOS命令了解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水轮机和发电机是水电站的核心设备,在水电站改造过程中,做好水轮机和发电机等核心设备的选型是其非常重要的环节。以新疆十月水电站为例,通过查找水文资料确定十月水电站的
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功能观的转变,顾明远先生首次明确提出了"现代教育"这个学术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教育现代化"思想体系。顾明远先生认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
本文对65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笔者认为加强对患儿护理措施,做好出院指导,是提高肺炎治愈率,促进早期康复的有效方法。
采用1984~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数据,对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经历了一个先递增、后递减的过程。农村居民边
高分子材料未来研究的方向应当是可以降解的,无法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会污染环境,久而久之形成大量的环境垃圾,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悖。本文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谈起
从悬置系统坐标系的创建、悬置系统偏微分方程、能量分布、解耦计算方面对某型纯电客车悬置系统进行设计,重点计算了悬置系统的各阶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经实车验证该悬置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