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98例临床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fe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36例为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全部患者都进行介入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98例患者中,共植入135个支架,及时手术成功率达到98.5%,手术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血肿,2例患者发生动静脉瘘的现象,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对症处理后好转,有1例患者死亡。手术后进行随访,1例患者发生心绞痛,经过医生处理,病情得到好转。
  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手术的成功率较高,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生活,值得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治疗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62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407-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功能性痉挛导致的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1]。临床表现为心绞痛等症状,治疗目的是心肌及时再灌注,主要手术手段是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介入治疗丰富了冠心病治疗的方法,是早期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院采用介入治疗冠心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8例,诊断均符合CHD诊断标准。其中男55例,女43例,年龄43~79(平均59)岁;36例为稳定性心绞痛,30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3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同时伴有糖尿病者31例,高血压者39例,高脂血症者42例。
  1.2 治疗方法。所以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手术前4d,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在介入术前3h内服氯吡格雷,术中给予肝素1000U/10kg抗凝,以后手术每延长1h,再给予1000U。冠状动脉造影和PTCA按常规操作,根据手术时间使用肝素用量。接受治疗的全部患者要经股动脉穿刺,置入经股动脉穿刺,按照一定方法行PICA与支架术。执行手术的医生依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对PTCA球囊做出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植入支架,根据以往的手术经验,选择合适的指引导管。
  1.3 疗效判定标准[3]。手术如果成功,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重新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如果支架充分扩展,冠状动脉的残余狭窄<20%,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远端血流达到血流Ⅲ级,判定为成功。并在介入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心电图及有无心绞痛发作,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即为支架植入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以及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数据用X±S表示。
  2 结果
  2.1 98例冠心病患者在手术过程当中并未出现支架脱落的现象,共植入135个支架,及时手术成功率达到98.5%。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总成功率为98.0%,治疗病变成功率为96.0%。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成功率96.9%。手术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血肿,2例患者发生动静脉瘘的现象,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对症处理后好转,有1例患者死亡。手术后进行随访,1例患者发生心绞痛,经过医生处理,病情得到好转。
  2.2 术后1周所以患者复查心电图、血小板和心肌酶等血清学指标,均未发现异常情况。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观察有无心绞痛的发作、心电图有无异常改变、有无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再住院率。1例出现肝功能损伤,停用他汀类药物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高危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缺乏运动等因素。冠心病的发病类型以不穩定性心绞痛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逐渐增加,和年龄的关系逐渐密切[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自1977年在瑞士开创以来不断取得进展,已成为救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介入治疗冠心病与传统的药物治疗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善心肌的供血情况,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病症,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机率,帮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冠心病的保守治疗方法溶栓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溶栓治疗时出血发生的几率大。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具有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小,治疗的的疗效明显,死亡率低等特点,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PCI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目前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完善,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本观察显示,介入方法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进刚,杨跃进.女性冠心病特点及介入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2):141-145
  [2] 薛玉增,刘卫涛.冠心病的介入治疗[J].山东医药,2011,51(23):112-124
  [3] 殷运收.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冠心病7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65-3166
  [4] 阴雨龙,刘春洪.冠心病介入治疗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115~116
其他文献
摘要:我院体检中心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在保证体检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将优质服务也纳入了体检服务流程中,这一举措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健康体检 服务 社会效益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4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95-01  当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为满足临床工作实践的需要细化优质服务的体会。  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对19个科室,700张病床实施细化优质服务的实践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实施细化优质服务后,临床工作满足度逐渐提高。  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开展细化优质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满意度,确保无菌物品质量,有效防止感染,最大限度的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  关键词:消毒供
期刊
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人们看病就医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需要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有一个端庄的仪容,和蔼可亲的态度,人性化的服务,专业的护理知识,训练有素的言谈、举止,不仅能构成一个护士的外表美、心灵美,而且在临床治疗中,起到有些药物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容貌、服饰、姿态、风度、气质、语言沟通,如何塑造更加完美。  关键词:护士 临床 形象 塑造  Doi:10.39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关于食品安全的意识日渐变强,因此对于饮用水的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时桶装水取代了自來水成为了在我国广大家庭中最主要的饮用水。然而近些年却不断出现桶装水的卫生问题。本文就强化桶装水的卫生以及效果做出一些分析。  关键词:桶装水 改善 卫生状况 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32  【中图分类号】R-1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兴起,传统的计生工作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而计生工作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目前我国计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计生工作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首先就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就计生工作中信息化管理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以更好地促进信息化管理水平的
期刊
摘要: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疾病防控意识逐渐得到提高,因此在基层工作中疾病防控机构的建设和服务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关键词:基层 疾病 控制 问题 对策 人员 设备 体制 宣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12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77-02  近些年来,为更好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发展水平也逐年提高。医疗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着医疗事故的逐年增多,为减少医疗事故,全面提高医院的临床工作和护理团队的工作质量,对医院护理团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是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重要手段。要有效激励与考核护士的工作,确立护士岗位职责,调动护士的工作主动积极性,对护士全面考核,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对护士的考核结果作为奖金与年底评比的依据。护士长
期刊
摘要:本文就新版GSP的实施对药品批发经营企业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新版GSP 实施 药品批发经营企业 影响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29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87-02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修订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情况下其基础疾病、首发症状、肝功能及预后等情况的不同。以便针对性进行预防及治疗,提高生存率。  方法:将患者根据此次发病的原因不同进行分组,分别记录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反流性食管炎情况、上消化道出血史、基础疾病、肝功能、此次首发症状、肝功能情况、血流动力学情况及院内死亡情况。  结果:各组皆以中年男性为多,其基础疾病以乙肝后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了解儿童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分析来我院就诊的98例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资料,并按年龄阶段进行分组,对其特征进行比较与分析。  结果:1-2岁的儿童所患皮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样损害,发病部位多为头面部与四肢伸展的外侧;3-6岁及7岁以上两组主要表现为苔藓样斑块样皮肤损伤,好发于四肢屈曲的一侧,肘窝与腘窝也为多发部位。98例特应性皮炎的患儿毛周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