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树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研究进展

来源 :江苏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第一果品生产大国,2020年果树栽培面积超过1.26×10~7 hm~2,总产量达2.87×10~8 t。果树新品种保护是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育种创新和发展现代果业的基本保障。本文对2000-2020年中国果树新品种保护现状以及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发展进行了综述。中国进入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且已有品种权申请记录的果树包括仁果类、核果类和浆果类等。2000-2020年,国内外共有2 522个果树品种(包括少量观赏和砧木品种)提交品种权申请,1 108个果树品种获得授权。蓝莓申请数量最多,为217件,其次为苹果、猕猴桃、樱花、葡萄、草莓、梨、桃、柑橘等。猕猴桃授权数量最多,为95件,其次为蓝莓、葡萄、梨和苹果。国内主体和国外主体的申请数量分别为2 048件和474件,授权数量分别为960件和148件。国内申请主体中科研主体的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最多,分别达1 021件和541件,表明其已成为中国果树新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创新的主体。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在果树新品种培育及保护意识上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走在前列,西部地区较为落后。国外品种权申请以美国、日本和韩国为主,其中企业是最主要的申请主体。国内、国外品种权申请年限分别为2.22年和5.64年。中国果树新品种权转让实施不多,猕猴桃、苹果等走在前列。中国已颁布了45个果树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并在数量性状分级、已知品种数据库构建以及DNA分子标记辅助DUS测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建议进一步扩大果树品种保护名录范围,加强中国果树新品种申请国际植物新品种权的力度,采用多核苷酸多态性(MNP)等新型分子标记辅助DUS测试,提升果树新品种DUS测试效率。
其他文献
桉树研发全面促进了我国桉树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桉树研究从“六五”开始首次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至“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历时 40 年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研究,促进了我国桉树人工林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桉树人工林从 1986 年的 46 万 hm~2发展到 2018 年的 546 万 hm~2,面积增加了 10 倍多。目前,全国桉树年产木材超过 4 000 万 m~3,桉树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
在梳理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电影发行放映业影响的基础上,从电影发行放映业的组织模式创新与保障机制重构两个角度,形成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主要包括供给侧、需求端、治理层和国际化四个角度,短期内产生极大冲击,但长期可以此为契机推动改革升级。第二,组织模式创新上,放映业需要推进院线整合模式和互联网融合模式,而发行行业需要推进精准发行模式和共赢分账模式。第三,保障机制重构上,主要包括政策引导、市
自发渗吸为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式,但常规驱油所用的表面活性剂易被岩石吸附,吸附损失较大,在苛刻油藏中不能满足强化采油的使用要求,提高自发渗吸采收率效果不明显。以环辛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乳化剂、乙二醇、三乙醇胺为原料,制得以有机相为内相、表面活性剂为壳膜的纳米微乳液。通过界面张力及润湿反转实验揭示了其驱油机理,通过自发渗吸实验验证了提高采收率效果。结果表明,0.3%的纳米微乳液体系粒径尺寸约
国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国企混改被提到新高度并被赋予新的使命。在一些重大领域国企是创新先锋,承担更多基础研究工作,仅从创新投入“量”的层面研究国企创新行为仍不够,还需从“质”的层面加以区分。基于我国深沪A股2008—2019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从双元创新视角研究混改对国企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
推进上海郊区乡村的振兴,要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基础上,强化对标借鉴国际大都市区郊区乡村的发展经验,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度,锚定郊区乡村的承载功能与内生动力,使之更好地成为大都市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外植物新品种保护经过近百年发展,形成植物专利保护和植物新品种保护两种制度。以美国为代表采用自由选择模式,可以选择植物专利或植物新品种的单重保护,也可以选择双重保护。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强制选择模式,植物品种不可授予专利保护,采用品种权保护。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起步较晚,经过近30年探索,初步建立由1部法律、1个条例、2个实施细则、3个司法解释、4个规章制度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1+1+2+3+4”保
“5G+游戏”是5G创新应用发展的方向之一。在充分阐述“5G+游戏”应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5G+游戏”的着力点和“5G+游戏”的技术优势,指出了5G对移动游戏产业链的影响,并给出了未来“5G+游戏”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