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活的非可培养(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

来源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1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2年徐怀恕等通过对V.cholerae和E.coli存活规律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提出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butnonculturablestate,VBNC),即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其细胞通常缩成球形(最近许多研究中发现还有些细菌表现为体积增大,细胞伸长),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使其生长繁殖,但仍然具有代谢活性,在DNA合成抑制剂的作用下,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培养时,这些细胞虽然不能分裂,但仍可以伸长生长,证明其仍然存活,并非死亡。处于VBNC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如V.cholerae即通过这种形式实现越冬。至今已有多种细菌进入VBNC状态的报道,许多G-菌及某些不形成芽胞的G+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都可能进入该状态。这些细菌通过进入VBNC状态,得以渡过难关并存活下来,成为细菌的一种特殊存活形式。现在,细菌VBNC状态已作为微生物学的一个全新概念,受到极大的关注,它对传统的微生态学、食品安全、水质监测、菌种保藏及流行病学研究等均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应用基因工程菌的危险性评估提供了新的认识,本文对环境中VBNC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四首同名筝曲《高山流水》,体现了各自所属流派的某些重要特点。通过比较,我们找到了一个窥探浙江筝派、河南筝派、山东筝派的窗口,有利于对这三大筝派风格特色的深入了解和
简述了沉淀类、微生物类、硅酸凝胶类、胶态分散凝胶、弱凝胶、聚合物微球、预交联凝胶颗粒、柔性球等深部调剖体系的特点及应用。对各体系的优点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指出单一
本研究探讨AmpFlSTR YfilerTM复合扩增系统中的17个Y-STR基因座在法医学亲子鉴定案检实际工作中的非父排除能力,以及在中国人群中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业已经Reliagene Y-PLE
电子商务这一浩瀚的全球虚拟市场,锻造了21世纪各国的经济热点。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开放性,及其所基于的网络的全球性、无缝连通性、共享性、动态性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的安全
通过对HTTP报文数据包结构的认识,以ASPCMS网络投票系统为例,探讨了一种通过伪造HTTP报文数据包协议头,绕过系统对IP地址检测的机制,最终实现网络刷票。
期刊
运用辩证思维科学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群体的利益差别和利益博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思想前提。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利益差别,在质上应该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合理合
当今农民工群体内部已产生了代际分化,两代农民工存在文化、流动和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农民工代际差异,我们可以构建两代农民工流动影响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水池"模型,根
在小球藻的分批异养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细胞浊度(OD)与细胞干重(DW)的关系受培养条件和培养过程的影响很大,在实验中,干重与光密度值的比值在0.53~0.28g/OD·L间变化。因此在小球藻分批异养培养过程中
20世纪80、90年代至今,日本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活动十分活跃,无论文本内容还是行文方式,都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她们的作品不断入选芥川、直木等纯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