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哲学“开放性”的遮蔽与澄明

来源 :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哲学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就在于其具有“开放性”.但当前儿童哲学的开展仍停驻于“开放性问题”上,导致虚假对话、思维停顿、结果导向的实践困境,从而也遮蔽了儿童哲学“爱智”背后所隐含的“爱人”本旨.因此,儿童哲学还应当深入到对儿童“开放的心灵(Open-mindness)”的关照与培育上来.“开放的心灵”是从儿童本有而来,是儿童理智德性的展现,亦推动了儿童的认知进程,是开展儿童哲学的逻辑起点与实现目标.深化儿童哲学的“开放性”,还需要坚持交还给儿童“质疑”的权力,学会成为“无知的”教师,以及接纳儿童的“不确定性”的实践理路.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部分学生存在的不健康、不文明的饮食习惯,潍坊瀚声学校自2017年以来,立足核心素养,构建了“一三六二二”食育课程体系,学校和家庭共同实施食育课程,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生活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身体和生活智慧.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作业设计也必须转换观念,适应变化.本文以信息技术学科为例,分析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信息技术作业设计实施路径,即以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单元模块作业的目标设定、以学科大概念统领单元模块作业的内容设定、以真实情境设计作业问题、以多样化题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本文对20世纪以来所有相当于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音乐课程指导文件进行了有关育人价值的质性分析,从这些指导性文件的历次演变中梳理总结不同阶段强调的育人价值特点,并结合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论述小学音乐课程应当承载的育人目标,以及时代要求下小学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