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内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级公路建设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沥青混凝土结构由于其良好的耐久性、整体性以及行车舒适性而被广泛的应用中高等级公路面层施工之中。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现象十分普遍,极大的影响了公路使用寿命和使用舒适性。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有必要对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关预防和处理措施,旨在为同行日后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车辙;裂缝;维修处理;养护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已有的交通设施进行改进,每年都要增加大量高等级混凝土路面。但是,随着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并投入到运营之中,各种与此相关的病害也随之涌现,成为影响高等级公路使用寿命、使用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也造成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有必要对高等级沥青路面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加以探讨,提出有关预防措施。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以及产生原因
随着国内各地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建成并使用,各种沥青路面质量病害也不断的涌现了出来,具体表现在裂缝、麻面、水毁、泛油等。这些病害也是目前公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
1.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是一个形成复杂、危害重大的一种质量隐患。目前的裂缝主要的裂缝形式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尾裂、网裂等现状,由于各类种类的不同,其产生原因也不尽相同。
1.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工程施工和填土不够合理而引起的,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裂缝问题,也是不均匀性质而造成的。特别是在近年来社会发展中,随着就路基扩宽施工的不断加剧,传统的土质结构必然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处理,这就容易形成分层填筑厚度以及压实控制不严而引起的质量通病。
1.2、横向裂缝
与纵向裂缝一样,横向裂缝的出现和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在高等级公路工程中,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都是由于施工温度过高而造成沥青结构出现了疲劳耐力,最终导致裂缝的出现。在冬季施工的时候,当周围温度下降的时候一年期沥青表面面层收缩,由于路面几何形状的影响而造成了这一路线的纵向、因此形成了裂缝,一般在工作中都是由于车道中心垂直的横缝。当裂缝出现之后,极容易引发泛浆隐患的出现,从而造成整个道路机理产生一定的破坏。
2、车辙
车辙也是高等级公路中一种极为关键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车辆超重、集装车、大吨位车在公路路面上反复行驶碾压形成的永久性变形和塑性流动而形成的。这种问题的出现在沥青路面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了隆起、深坑等问题,其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路面结构面层上。
3、麻面
麻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沥青用量不足,礦料的级配偏粗或者偏细,这就造成了骨料在低温、雨季以及寒冷天气的影响之下出现未能成型、脱落等问题,最终形成麻面。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常见的病害已成为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性、从设计、施工、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了孔隙水、层间水、深层水。水的存在对于沥青路面的损害是极为严重的,容易造成路面水压力、混凝土结构出现剥离问题,层间水的出现则容易导致沥青结构层各分层出现分离现状,受力状况分析,在路面的动力荷载的作用之下弯拉应力成倍的增加,从而给路面结构的毁损提供了基础。
二、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处治方法
沥青路面病害的出现是以个形成、发展和破坏三个阶段够层的。其中后两个阶段则是目前病害应转向治理的关键环节。路面早期厉害确定的依据,以病害表观的特征确定范围,以沉降值为基础,平整度核定病害的程度,以钻孔取芯分析病害层次,确定转向处治技术的选用。
1、处治范围
处治范围的确定是保证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主要手段,一般都是以沉降路段病害为基础,以调控坡长为手段的管理措施,在工作中坡长长度应当不小于30m,10m内落差大于3cm,存在明显的跳车感地段。其它病害处治长度为不小于10m的过渡段,在100m范围内处治量超过15%、每公里范围内处治面积超过30%,且分散的路段,应整段修复。处治宽度,可以考虑一个车道,半幅等。处治层次,坏到哪个层次就处理到哪个层次。
2、处治措施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处治应以预防为主,出现下列状况要列入预防性维修:①由于沥青剥离,细集料跑出,表面呈蜂窝状,面积在10m2内;②局部沉降点,纵横方向1m范围内沉降值超过2cm,行车出现明显的跳动;③路面龟裂、网裂,水渗透到基层,出现基层冲刷翻浆;④路面出现推移、车辙、拥包,由于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差,导致路面上出现局部纵向推移成搓板、横向推移出现车辙。推移、拥包,车辙长度在10m范围内的点;⑤纵横向裂缝,柔性和刚性结合部位等裂缝出现错台,错台差大于5mm的位置。
3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处治的方法
①路面出现网裂,没有明显的变形,也为出现唧浆,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涂刷一层,防止雨水的渗透。出现裂缝,但未出现明显的错台(在5mm内),也无啃边现象,可用灌热沥青的方法作防水处理,防止雨水的渗透;对于裂缝大于5mm的,可采用改性沥青灌缝或灌缝胶进行处理。对与裂缝很大的,必须将裂缝两边的沥青混凝土开挖,先用水稳定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处理基层,再用新的混合料摊铺。②路面车辙和功能性破坏的处治,近几年来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实践证明,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是处治和延缓路面车辙的有效方法,也能提高改善路面的通行功能。③面层松散和局部沉降,对于面层上的病害可采用修路王热烘添加适当的新料,人工搅拌均匀,压实补强,在地表温度降低50℃以下后开放交通。④路面推移及泛油的处治,铲除路面推移部分,用符合要求的新混合料摊铺、压实,与旧的混合料结合紧密。铲除含油量高的泛油面层,用新混合料从新铺筑,新混合料应注意适度降低沥青和细集料的含量,提高混合料中多角碎石颗粒的含量,施工时尽量避免摊铺补均匀的现象。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的处治非常重要,它能减少后期的大中修次数和费用,并能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和服务能力,希望各公路养护管理单位能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
养护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科学地确定公路路面的养护对策,来提高养护质量,合理使用养护资金。并建立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处治,使路面的养护工作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向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8)
[2]沈继忠,许忠宏.浅谈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损坏与维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车辙;裂缝;维修处理;养护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已有的交通设施进行改进,每年都要增加大量高等级混凝土路面。但是,随着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建成并投入到运营之中,各种与此相关的病害也随之涌现,成为影响高等级公路使用寿命、使用舒适度的主要因素,也造成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有必要对高等级沥青路面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加以探讨,提出有关预防措施。
一、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以及产生原因
随着国内各地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建成并使用,各种沥青路面质量病害也不断的涌现了出来,具体表现在裂缝、麻面、水毁、泛油等。这些病害也是目前公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
1.裂缝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是一个形成复杂、危害重大的一种质量隐患。目前的裂缝主要的裂缝形式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尾裂、网裂等现状,由于各类种类的不同,其产生原因也不尽相同。
1.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基工程施工和填土不够合理而引起的,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裂缝问题,也是不均匀性质而造成的。特别是在近年来社会发展中,随着就路基扩宽施工的不断加剧,传统的土质结构必然需要在工作中进行处理,这就容易形成分层填筑厚度以及压实控制不严而引起的质量通病。
1.2、横向裂缝
与纵向裂缝一样,横向裂缝的出现和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在高等级公路工程中,横向裂缝的产生往往都是由于施工温度过高而造成沥青结构出现了疲劳耐力,最终导致裂缝的出现。在冬季施工的时候,当周围温度下降的时候一年期沥青表面面层收缩,由于路面几何形状的影响而造成了这一路线的纵向、因此形成了裂缝,一般在工作中都是由于车道中心垂直的横缝。当裂缝出现之后,极容易引发泛浆隐患的出现,从而造成整个道路机理产生一定的破坏。
2、车辙
车辙也是高等级公路中一种极为关键的质量问题,主要是车辆超重、集装车、大吨位车在公路路面上反复行驶碾压形成的永久性变形和塑性流动而形成的。这种问题的出现在沥青路面压缩沉陷的同时,出现了隆起、深坑等问题,其变形主要发生在沥青路面结构面层上。
3、麻面
麻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沥青用量不足,礦料的级配偏粗或者偏细,这就造成了骨料在低温、雨季以及寒冷天气的影响之下出现未能成型、脱落等问题,最终形成麻面。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常见的病害已成为沥青混凝土水泥稳定性、从设计、施工、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分析,逐步形成了孔隙水、层间水、深层水。水的存在对于沥青路面的损害是极为严重的,容易造成路面水压力、混凝土结构出现剥离问题,层间水的出现则容易导致沥青结构层各分层出现分离现状,受力状况分析,在路面的动力荷载的作用之下弯拉应力成倍的增加,从而给路面结构的毁损提供了基础。
二、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处治方法
沥青路面病害的出现是以个形成、发展和破坏三个阶段够层的。其中后两个阶段则是目前病害应转向治理的关键环节。路面早期厉害确定的依据,以病害表观的特征确定范围,以沉降值为基础,平整度核定病害的程度,以钻孔取芯分析病害层次,确定转向处治技术的选用。
1、处治范围
处治范围的确定是保证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主要手段,一般都是以沉降路段病害为基础,以调控坡长为手段的管理措施,在工作中坡长长度应当不小于30m,10m内落差大于3cm,存在明显的跳车感地段。其它病害处治长度为不小于10m的过渡段,在100m范围内处治量超过15%、每公里范围内处治面积超过30%,且分散的路段,应整段修复。处治宽度,可以考虑一个车道,半幅等。处治层次,坏到哪个层次就处理到哪个层次。
2、处治措施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处治应以预防为主,出现下列状况要列入预防性维修:①由于沥青剥离,细集料跑出,表面呈蜂窝状,面积在10m2内;②局部沉降点,纵横方向1m范围内沉降值超过2cm,行车出现明显的跳动;③路面龟裂、网裂,水渗透到基层,出现基层冲刷翻浆;④路面出现推移、车辙、拥包,由于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差,导致路面上出现局部纵向推移成搓板、横向推移出现车辙。推移、拥包,车辙长度在10m范围内的点;⑤纵横向裂缝,柔性和刚性结合部位等裂缝出现错台,错台差大于5mm的位置。
3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处治的方法
①路面出现网裂,没有明显的变形,也为出现唧浆,可采用改性乳化沥青灌缝涂刷一层,防止雨水的渗透。出现裂缝,但未出现明显的错台(在5mm内),也无啃边现象,可用灌热沥青的方法作防水处理,防止雨水的渗透;对于裂缝大于5mm的,可采用改性沥青灌缝或灌缝胶进行处理。对与裂缝很大的,必须将裂缝两边的沥青混凝土开挖,先用水稳定好,收缩性小的半刚性材料处理基层,再用新的混合料摊铺。②路面车辙和功能性破坏的处治,近几年来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实践证明,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是处治和延缓路面车辙的有效方法,也能提高改善路面的通行功能。③面层松散和局部沉降,对于面层上的病害可采用修路王热烘添加适当的新料,人工搅拌均匀,压实补强,在地表温度降低50℃以下后开放交通。④路面推移及泛油的处治,铲除路面推移部分,用符合要求的新混合料摊铺、压实,与旧的混合料结合紧密。铲除含油量高的泛油面层,用新混合料从新铺筑,新混合料应注意适度降低沥青和细集料的含量,提高混合料中多角碎石颗粒的含量,施工时尽量避免摊铺补均匀的现象。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的处治非常重要,它能减少后期的大中修次数和费用,并能保证路面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和服务能力,希望各公路养护管理单位能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结语
养护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科学地确定公路路面的养护对策,来提高养护质量,合理使用养护资金。并建立一种有效的运作机制,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处治,使路面的养护工作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向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8)
[2]沈继忠,许忠宏.浅谈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损坏与维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