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好的影片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绚丽画面,还有一首首经典的背景音乐。音乐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为电影中的特定情节而设计的音乐,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影视音乐是创作者根据影视不同的特征而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旋律而制作,从而使受众能很好地理解影视所要表达的内涵,达到影视创作的最终目的。
影视音乐为影视作品服务
常规下音乐的作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听觉艺术,是用来满足人们的艺术欣赏需求而存在的。而一旦作为影视音乐,它将不再具有“独立”性,而是作为影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服从影视作品的需要,是影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影视作品的表达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决定了各类影视音乐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反过来,即使是同一首歌曲甚至是同一段乐曲,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因而影视音乐的作用并不是独立的,只有和其他影视艺术元素相融合,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仅仅靠影视画面元素本身表达感情往往是不够全面的,而音乐可以起到对画面效果进行补充、深化以进一步达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当语言、音响和画面互相结合时,就可以改变音乐的局限性。可以说影视音乐的诞生和发展是音乐创作者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成果,诠释并充分证明了这些探索和创新在影视艺术表现中的意义。而这种证明和诠释也是在延展当代音乐的展示领域和发挥空间。
音乐创作者常常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旋律,或中或西,或古或今,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影片的主题,从而准确地表现人物形象。因而影视音乐在促使人们很好地了解和把握影视的内涵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音乐已成为影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影视剧音乐中现代音乐的运用
音乐艺术发展到现代,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音乐对人们潜意识领域的开发和多元表现手法在音乐创作中的综合运用,影视剧音乐为现代音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天地。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音乐音响在影视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影视制作中,音响常常被用作一种辅助手段,但它却是电影作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音响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能准确表达电影艺术的真实性和逼真性。同时可以加强画面形象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加强生活气息,扩大我们的视野。例如在表现古战场的萧肃、杀伐的战争气氛时,往往是用战旗迎风招展、士兵布阵、战马嘶鸣、鸣号擂鼓、呼喊撞击等声响来渲染的。充满故事情节的画面和制作人所表达的意图与逼真的音响的完美组合,就可以达到让人感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现代的影视剧编导者都意识到了音乐音响在影视剧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影视艺术中深受观众喜爱的功夫片中人物打斗动作的效果体现,几乎已离不开音效配音的支持。人们已经习惯角色们拳打脚踢的动作中伴随着“嗖、嗖”拳脚带起的风声,这种夸张的音响效果已经被人们接受,成为一种观众都乐于接受的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同时能够加深画面的冲击效果。我们在看到军队出城跑步出征时,画面与脚步音响同时出现,然后音乐出现,脚步声与音乐的低音声部相结合,加强了音乐的低音,显得更加雄壮和紧张。在许多剧情发展的场景中,都是运用音乐音响营造气氛,或者表达角色的心理感受,体现某种动作或者某种自然动态。这种状态下的音乐形态是无序的,它运用了各种音节音调,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适时做出看似随意的组合、拼贴。例如电影《孙中山》中,其中有一段为了表现在险恶的环境中孙中山忐忑不安的心情,用了一个二度音程的长音,正是这个长达几十小节的不协和二度长音成功地为我们营造出紧张不安的气氛。
在有些影视作品中,思维细腻的导演在处理一些心理活动时也非常喜欢运用音乐音响来达到特定的效果。例如:镜头中的人物角色以极为紧张的心情等待着事端的发展,面部表情却极好地掩饰着其紧张的情绪,不善于观察的观众可能还意识不到情况的紧急性。这时如果突然插入几个怪异的音调,那么一下子就能让人们潜意识中的紧张浮出水面,使观众更能切身体会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内心变化,从而达到导演想要达到的目的。这种充分运用音乐音响对人们达到心理和生理冲击的手法是一种很简约的表现手法,它具有音调的形态,但首先发生作用产生冲击力的是负载它的音响,它对画面和语言起着旁敲侧击的作用,从一种独特的视角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影视剧中的音乐表现
音乐有很大的艺术魅力,它不仅能表现人们在生活中所企愿、所渴望的东西,同时它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感情。另外,它又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鼓舞斗志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电影中有很多宏大的场面,如果是单纯地用解说词去表现则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如果用了合适的、气势磅礴的乐曲或配唱,那就可以发挥很大的震撼作用。音乐可以完美地诠释电影中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或表现突发的事件以及紧张、恐怖、激烈的场面,或表现对景物的描绘,或加强对影片中悲欢离合等情节的渲染。例如,在2006年4月24日,美国电影界的配乐大师约翰·威廉斯的音乐会下半场,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放映了一段四分钟的《圣战奇兵》追杀戏,但是却没有配音乐,虽然说画面精彩绝伦,很是震撼,但略显冗长。然后,斯皮尔伯格把这段戏重新又放了一遍,但这次由威廉斯现场演奏他创作的配乐,顿时画面如虎添翼,气氛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个例子很生动地诠释了电影音乐的重要性。
社会在发展,音乐艺术及影视艺术的发展也日益蓬勃,为现代的音乐表现题材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艺术氛围。其中一部分希望能够深入挖掘人性,去发掘表象的意义;一部分试图在“文明”的强势压迫下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回归自然状态,找回人类的原始感知能力和原始创造能力,因此促就了多种多样音乐形态共存的影视音乐艺术界现状。这些音乐作为一种专业的音乐作品也许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情趣,还充斥着许多嗓音和不规则的结构。如果单独存在可能不为广大群众喜爱和理解,但是将它们运用到影视音乐当中后,在恰如其分的诠释下,不仅能够被理解和接受,还会在影视剧中发挥出特有的作用。 例如电影《青春祭》中,为老祖母送葬那场戏所运用的音乐,乍听上去很“土”很“民俗”,其实是一种很先锋的音乐形式。这段音乐由三种音节元素组成,依次叠进:最初是一直贯穿整体的长音,它给人感觉是厚重悠远的历史沧桑感;紧接着插进来的是个低沉粗糙的唱着傣族民歌的男声,让人仿佛闻到泥土的清香;最后是“嗡嗡嗡”的类似念经的说话声,说话的声音逐渐升高壮大,超过了民歌的声音;最后在达到高潮的时候又只剩下了那个最初悠长的长音直至结束。影片中的情节发展与音乐相对应的是:一段长长的送葬队伍扛着棺木在一片光秃秃的坡地上行进,音乐达到高潮的时候,熊熊的火焰燃烧吞噬着棺木。在这一整段影片情节画面中只有音乐,没有语言和对白。作者瞿小松为影片所创作的这段音乐运用了非常现代的音乐观念,自然界中的一切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创作元素,不仅要把音乐和音响结合在一起,把乐音和噪音结合在一起,还能够把真实说话的声音作为音乐因素结合进来。
影视音乐的制作
音乐是运用了神奇的音符在时间的链条上弹奏出的听觉艺术,它变无序的音节为有序,产生丰满的艺术形象,倾诉人们的思想渴求,反映社会现实百态,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是人类灵魂的语言。音乐在感情上的概括力是超越其他任何艺术的。在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音乐却能够生动准确地进行表达,这就是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而作为影视音乐的音乐形式存在,是影视作品整体构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影视作品的人文背景的一部分,它带着自有的独立性,融入到影片的整体视听结构中,与视觉艺术等其他元素相结合,一同产生功能,为最终的艺术效果服务。
作为影视音乐,在创作时需要根据影片整体构思的需要,确定音乐的风格类型、主旋律音乐的个性特征、音乐阶段的布局和高潮音乐的设置以及与影片中语言、音响的有机结合、每段插曲音乐的起止点、与影片画面的呼应关系等。影视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还需要选用大量音乐素材和资料进行剪辑和改编,这就需要创作者熟悉大量的音乐资料并善用这些资料。除此以外,电影音乐作曲还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的相关知识,在创作的时候知道用什么样的乐队、采用什么样的类型音乐、怎么配器,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还必须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节奏的把握能力相当强。尤其是在当代音乐进入电子化时代之后,对各种新型乐器也必须驾轻就熟,掌握它们的音响特征和表现特色。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不同的感情与生活经历将音乐形象描述出来。其细节也许会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但最终描述出的情感和意境却往往殊途同归。而音乐与画面所不同的是,它必须通过时间上的延续才能转换成空间的形象。在电影的创作中,音乐不仅仅只是作为电影的附属品,而是与电影有机结合。作曲家往往是根据影片的不同时代背景、人物、情节,从而打破传统规则的创作模式,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或引经据典、或中西合璧,最终恰到好处地突出影片风格,揭示影片的主题和内涵。
影视艺术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视听系统,影视音乐在其中的存在将不再仅仅是作为单纯的听觉艺术,而是被重新定义成听觉元素。所以影视音乐也将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纯音乐了,它在影视作品中的创作和存在都必须符合影视作品特定语言规定好的语法,应当随着剧情发展和剧中角色内心活动自然流畅地发生和恰到好处地存在。音乐艺术与影视作品的逐渐完美结合,不仅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拓展延伸了它的表现空间,实现了声、光、影的有机结合,而且使得影视作品在刻画人物、制造剧情冲突、渲染特定气氛上的张力更加突出和震撼,最终推动影视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推动影视艺术百花齐放,使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迈向新高度。
我国影视音乐的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制作团队应不断地吸纳更多新鲜的具有专业音乐制作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创作中必须尊重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背景,吸收运用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又能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影视音乐制作者们才能创作出更适合受众审美心理的音乐旋律,达到提升影视作品整体艺术感的效果,深化其中的内涵和主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影视音乐的制作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影视音乐,也才能推动出现更多高收视率的影视作品,达到良性循环,进而推动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编校:武 琼
影视音乐为影视作品服务
常规下音乐的作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独特的听觉艺术,是用来满足人们的艺术欣赏需求而存在的。而一旦作为影视音乐,它将不再具有“独立”性,而是作为影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服从影视作品的需要,是影视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影视作品的表达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决定了各类影视音乐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反过来,即使是同一首歌曲甚至是同一段乐曲,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也会起到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因而影视音乐的作用并不是独立的,只有和其他影视艺术元素相融合,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仅仅靠影视画面元素本身表达感情往往是不够全面的,而音乐可以起到对画面效果进行补充、深化以进一步达到烘托和渲染的作用。当语言、音响和画面互相结合时,就可以改变音乐的局限性。可以说影视音乐的诞生和发展是音乐创作者们不断探索创新的成果,诠释并充分证明了这些探索和创新在影视艺术表现中的意义。而这种证明和诠释也是在延展当代音乐的展示领域和发挥空间。
音乐创作者常常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旋律,或中或西,或古或今,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影片的主题,从而准确地表现人物形象。因而影视音乐在促使人们很好地了解和把握影视的内涵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可以说音乐已成为影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影视剧音乐中现代音乐的运用
音乐艺术发展到现代,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音乐对人们潜意识领域的开发和多元表现手法在音乐创作中的综合运用,影视剧音乐为现代音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天地。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音乐音响在影视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影视制作中,音响常常被用作一种辅助手段,但它却是电影作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音响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能准确表达电影艺术的真实性和逼真性。同时可以加强画面形象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加强生活气息,扩大我们的视野。例如在表现古战场的萧肃、杀伐的战争气氛时,往往是用战旗迎风招展、士兵布阵、战马嘶鸣、鸣号擂鼓、呼喊撞击等声响来渲染的。充满故事情节的画面和制作人所表达的意图与逼真的音响的完美组合,就可以达到让人感觉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现代的影视剧编导者都意识到了音乐音响在影视剧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影视艺术中深受观众喜爱的功夫片中人物打斗动作的效果体现,几乎已离不开音效配音的支持。人们已经习惯角色们拳打脚踢的动作中伴随着“嗖、嗖”拳脚带起的风声,这种夸张的音响效果已经被人们接受,成为一种观众都乐于接受的程式化的表现方法,同时能够加深画面的冲击效果。我们在看到军队出城跑步出征时,画面与脚步音响同时出现,然后音乐出现,脚步声与音乐的低音声部相结合,加强了音乐的低音,显得更加雄壮和紧张。在许多剧情发展的场景中,都是运用音乐音响营造气氛,或者表达角色的心理感受,体现某种动作或者某种自然动态。这种状态下的音乐形态是无序的,它运用了各种音节音调,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适时做出看似随意的组合、拼贴。例如电影《孙中山》中,其中有一段为了表现在险恶的环境中孙中山忐忑不安的心情,用了一个二度音程的长音,正是这个长达几十小节的不协和二度长音成功地为我们营造出紧张不安的气氛。
在有些影视作品中,思维细腻的导演在处理一些心理活动时也非常喜欢运用音乐音响来达到特定的效果。例如:镜头中的人物角色以极为紧张的心情等待着事端的发展,面部表情却极好地掩饰着其紧张的情绪,不善于观察的观众可能还意识不到情况的紧急性。这时如果突然插入几个怪异的音调,那么一下子就能让人们潜意识中的紧张浮出水面,使观众更能切身体会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内心变化,从而达到导演想要达到的目的。这种充分运用音乐音响对人们达到心理和生理冲击的手法是一种很简约的表现手法,它具有音调的形态,但首先发生作用产生冲击力的是负载它的音响,它对画面和语言起着旁敲侧击的作用,从一种独特的视角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影视剧中的音乐表现
音乐有很大的艺术魅力,它不仅能表现人们在生活中所企愿、所渴望的东西,同时它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感情。另外,它又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鼓舞斗志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在电影中有很多宏大的场面,如果是单纯地用解说词去表现则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如果用了合适的、气势磅礴的乐曲或配唱,那就可以发挥很大的震撼作用。音乐可以完美地诠释电影中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或表现突发的事件以及紧张、恐怖、激烈的场面,或表现对景物的描绘,或加强对影片中悲欢离合等情节的渲染。例如,在2006年4月24日,美国电影界的配乐大师约翰·威廉斯的音乐会下半场,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放映了一段四分钟的《圣战奇兵》追杀戏,但是却没有配音乐,虽然说画面精彩绝伦,很是震撼,但略显冗长。然后,斯皮尔伯格把这段戏重新又放了一遍,但这次由威廉斯现场演奏他创作的配乐,顿时画面如虎添翼,气氛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个例子很生动地诠释了电影音乐的重要性。
社会在发展,音乐艺术及影视艺术的发展也日益蓬勃,为现代的音乐表现题材多元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艺术氛围。其中一部分希望能够深入挖掘人性,去发掘表象的意义;一部分试图在“文明”的强势压迫下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压力下,回归自然状态,找回人类的原始感知能力和原始创造能力,因此促就了多种多样音乐形态共存的影视音乐艺术界现状。这些音乐作为一种专业的音乐作品也许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情趣,还充斥着许多嗓音和不规则的结构。如果单独存在可能不为广大群众喜爱和理解,但是将它们运用到影视音乐当中后,在恰如其分的诠释下,不仅能够被理解和接受,还会在影视剧中发挥出特有的作用。 例如电影《青春祭》中,为老祖母送葬那场戏所运用的音乐,乍听上去很“土”很“民俗”,其实是一种很先锋的音乐形式。这段音乐由三种音节元素组成,依次叠进:最初是一直贯穿整体的长音,它给人感觉是厚重悠远的历史沧桑感;紧接着插进来的是个低沉粗糙的唱着傣族民歌的男声,让人仿佛闻到泥土的清香;最后是“嗡嗡嗡”的类似念经的说话声,说话的声音逐渐升高壮大,超过了民歌的声音;最后在达到高潮的时候又只剩下了那个最初悠长的长音直至结束。影片中的情节发展与音乐相对应的是:一段长长的送葬队伍扛着棺木在一片光秃秃的坡地上行进,音乐达到高潮的时候,熊熊的火焰燃烧吞噬着棺木。在这一整段影片情节画面中只有音乐,没有语言和对白。作者瞿小松为影片所创作的这段音乐运用了非常现代的音乐观念,自然界中的一切声音都可以作为音乐创作元素,不仅要把音乐和音响结合在一起,把乐音和噪音结合在一起,还能够把真实说话的声音作为音乐因素结合进来。
影视音乐的制作
音乐是运用了神奇的音符在时间的链条上弹奏出的听觉艺术,它变无序的音节为有序,产生丰满的艺术形象,倾诉人们的思想渴求,反映社会现实百态,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是人类灵魂的语言。音乐在感情上的概括力是超越其他任何艺术的。在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音乐却能够生动准确地进行表达,这就是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而作为影视音乐的音乐形式存在,是影视作品整体构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影视作品的人文背景的一部分,它带着自有的独立性,融入到影片的整体视听结构中,与视觉艺术等其他元素相结合,一同产生功能,为最终的艺术效果服务。
作为影视音乐,在创作时需要根据影片整体构思的需要,确定音乐的风格类型、主旋律音乐的个性特征、音乐阶段的布局和高潮音乐的设置以及与影片中语言、音响的有机结合、每段插曲音乐的起止点、与影片画面的呼应关系等。影视音乐的创作过程中还需要选用大量音乐素材和资料进行剪辑和改编,这就需要创作者熟悉大量的音乐资料并善用这些资料。除此以外,电影音乐作曲还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的相关知识,在创作的时候知道用什么样的乐队、采用什么样的类型音乐、怎么配器,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还必须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节奏的把握能力相当强。尤其是在当代音乐进入电子化时代之后,对各种新型乐器也必须驾轻就熟,掌握它们的音响特征和表现特色。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不同的感情与生活经历将音乐形象描述出来。其细节也许会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但最终描述出的情感和意境却往往殊途同归。而音乐与画面所不同的是,它必须通过时间上的延续才能转换成空间的形象。在电影的创作中,音乐不仅仅只是作为电影的附属品,而是与电影有机结合。作曲家往往是根据影片的不同时代背景、人物、情节,从而打破传统规则的创作模式,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或引经据典、或中西合璧,最终恰到好处地突出影片风格,揭示影片的主题和内涵。
影视艺术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视听系统,影视音乐在其中的存在将不再仅仅是作为单纯的听觉艺术,而是被重新定义成听觉元素。所以影视音乐也将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纯音乐了,它在影视作品中的创作和存在都必须符合影视作品特定语言规定好的语法,应当随着剧情发展和剧中角色内心活动自然流畅地发生和恰到好处地存在。音乐艺术与影视作品的逐渐完美结合,不仅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拓展延伸了它的表现空间,实现了声、光、影的有机结合,而且使得影视作品在刻画人物、制造剧情冲突、渲染特定气氛上的张力更加突出和震撼,最终推动影视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推动影视艺术百花齐放,使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迈向新高度。
我国影视音乐的制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制作团队应不断地吸纳更多新鲜的具有专业音乐制作水平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创作中必须尊重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背景,吸收运用我国浓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又能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影视音乐制作者们才能创作出更适合受众审美心理的音乐旋律,达到提升影视作品整体艺术感的效果,深化其中的内涵和主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影视音乐的制作水平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影视音乐,也才能推动出现更多高收视率的影视作品,达到良性循环,进而推动我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编校:武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