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世界讲好沈阳故事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圣诞节和新年跨年钟声敲响之际——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1月24日,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政府新闻办与新华社合作拍摄的《中国名片·沈阳》城市形象宣传片,亮相“世界的十字路口”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澳大利亚悉尼世界广场和墨西哥华雷斯国际机场大屏。该宣传片每天循环播出500次,跨年之夜仅在纽约时报广场一处,就有10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现场目睹了中国沈阳的风采,有效地传播了沈阳城市形象,对于向世界讲好沈阳故事、传播好沈阳声音、树立沈阳国际新形象来说,是一次突破和创新。
  该片采用纪录片式的视觉语言,以“民族民俗”为根本,向世人介绍中国沈阳的地域风情,由“美”而“魅”,强调纪实,彰显文化。镜头跨越时空,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穿梭,在动与静中交织呈现,借助动画、三维等技术手段,按照拍摄电影的水准,生动唯美地描摹出沈阳的立体肖像。整个片子完全采用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普通人出演,真切地传达出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认知和情感,让观众总能找到自己在某个城市的丝丝情感和缕缕记忆,并为之深深感动,这就是这座城市的魅力的真实表达。在呈现手法上采用纯视频展示,没有旁白,完全注重以视觉语言进行表达,这克服了国际传播的语言障碍,无论哪个国家、使用哪种语言的观众,只需通过穿越式的视觉变化就能感受到城市的魅力,用易于各国观众接受的呈现形式,拉近观众与沈阳城市的距离。
  在墨尔本大学读本科的中国女留学生吴迪生,12月22日正巧来到了纽约时报广场,她兴奋地说没想到在美国纽约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城市宣传片,她笑着告诉记者:“假期来纽约玩玩,看到沈阳宣传片觉得挺吸引人的,回国有时间真想去沈阳转转。”海外网民和观众纷纷点赞:“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形象亮相世界中心位置,象征中国国力上升。”“这说明中国城市文化主动跨越国界、融入世界、影响世界。”
  策划出炉
  1.摄制背景
  提到沈阳,人们往往会想到她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从人口上来讲是国家特大城市,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沈阳为新中国工业领域贡献了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东方鲁尔”的美誉。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辽老大”和“共和国长子”光环的逐渐暗淡,曾经“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似乎成为其被时代步伐落下的印记。
  当前,国家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确定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在东北三省及在国家的地位益发突显,作用更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需要了解新沈阳,沈阳需要向世界展示新形象,如何以独特的视听语言来完美展现东北名城的山光水色、历史人文、社会发展、众生百态,如何直观、鲜明、高效地将沈阳形象传达给外界,如何真实、充分、生动地体现沈阳在振兴东北国家战略中所秉承的时代精神,如何加强沈阳海内外影响力、树立国际化新形象成为沈阳外宣工作探索的课题。《中国名片·沈阳》城市形象宣传片的拍摄制作,成为传播城市形象、打造国际影响力的有益探索。


  《中国名片·沈阳》城市形象宣传片引进了新华社《中国名片》系列城市宣传片和国民影业摄制团队的独家创意和摄制资源,历时一年多,先后组织召开相关部门、不同领域和专家学者的座谈会10余次,开展实地考察20余次,选取了100多个城市景点,拍摄素材量达4.5T,收集图片素材1万多张,组织征集了各行业普通市民代表100多人参演,拍摄了100多个城市点位,并经过20余次的反复推敲和精细修改,最终完成了《中国名片·沈阳》城市形象宣传片(7分钟)和城市广告片(15秒)。
  2.策划创意
  摄制团队是由国际“荷赛奖”等世界级大奖得主组成的尖端团队,力量雄厚,视角丰富。在启动拍摄前期,摄制组精心筹备,先后两次来沈进行调研,与在沈各民俗、摄影、美术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沟通座谈,到档案、文遗、科教等部门进行考察调研,感受沈阳城市风情,体验沈阳城市温度,触碰沈阳城市情感,最后形成了拍摄方案——即用宣传片把沈阳描述成一个人。他们发现沈阳人爱说“大沈阳”,看得出,这种傲娇是由衷的;沈阳人不拘小节,拿得起放得下,喜欢说“爱咋咋地”;沈阳人的民风是豪放、直爽、宽容大度、敢爱敢恨,还有大碗饮酒、大口吃肉。所以,这是一个具有大格局的“人”,也是个创新型的“人”,还是个百折不挠、笑对天下的“人”。更重要的是,沈阳是个具有“长子精神”的“人”。
  曾几何时,“长子”是中国宗族文化的一种标志,“长子精神”蕴藏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人文精神:“敢为人先、担当天下”,承载着承前启后的担当、责任和使命。
  思考和启示
  1.城市形象宣传片是扩大城市对外传播的有效手段
  城市形象宣传片展现了一座城市的变迁、时代的更迭和发展过程,可以将海量文字、图片信息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视觉影像,把城市最突出、最精彩的鲜明特征以更加艺术和唯美的方法植入观众的内心。可以说,城市形象宣传片以鲜明的视觉震撼力和丰富的图像表现力成为对外传播较为有效的手段。
  2.易于中外文化接受的创意策划是成功拍摄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关键
  任何一部优秀的城市形象宣传片都以成功的创意策划为前提,要准确把握城市特色文化精髓,善于用国际思维挖掘城市的特色亮点,在中外文化融合与碰撞中做出最为恰当的设计,才能在大量的素材中提炼出有效信息,把城市的底蕴内涵和文化魅力有效传播到海外。此次宣传片摄制团队是由国际“荷赛奖”等世界级大奖得主组成的尖端团队,在创意过程中,让艺术创作与社会大众的心理情感相适应,把生动、直观的视觉影像传递给海外观众,在短时间内感染国际观众,拉近了距离。


  3.全媒体矩阵传播是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必然选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正在加速重构,尤其是新媒体产业强势崛起,“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成为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态势,需要探索运用全媒体多样化联动形式、分众化互动式服务方式、大众化生活化话语表达,来努力推动新闻传播全方位创新。在加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的同时,要注重利用新闻客户端、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移动电视、网络电台等移动传播载体,善于创新内容表达,丰富呈现形式,即时采集推送,方便人们利用碎片化時间浏览,在传播中抢得先机。
  4. 借助和搭建海外平台是做好城市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
  加强城市对外传播,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要搭建高层次、权威性的对外传播平台,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一方面,国家通过多年的对外宣传实践,已经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出了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外传播品牌舰队,城市形象的海外传播可以在“借船出海”的实践中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要积极谋求海外媒体合作,利用世界范围内的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注重海外宣传的本土化设计,方便理解和接受,避免因语言习惯、节日习俗等因素造成的效果折扣,引导海外受众从感性认同向理性深入过渡,实现海外宣传高效传播。(图片由沈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其他文献
今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福建厦门举行。这是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中国的又一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随着自身影响力的不断增加,金砖峰会已成为国际媒体报道和媒体资源的聚汇点,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也将是本届金砖峰会期间海外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东道主中国的媒体来说,回应外界对金砖国家发展的质疑,传递金砖国家对合作发展的信
期刊
《环球时报》英文版上海编辑部于今年4月制作了中英文双语短视频《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China is one of the saf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现象级传播效应。视频采用街头英文采访在华外国人的形式,请外国人结合自己的切身经验,对比中国和他们的祖国的安全程度。视频也不避讳就“在中国最危险的经历是什么”提问,请他们讲述所经历过
期刊
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共计三个月的周期,开展了第二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  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
期刊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是一场主题宏大的重点报道,从对外宣传的角度,其意义尤为重要。在台湾民进党上台后推行“去中国化”,企图割断两岸精神纽带的背景下,纪念孙中山先生具有重要的“两岸意义”;在我们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背景下,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具“国际意义”。  然而,外界对中国大陆高规格纪念孙中山诞辰多有误读。新华社对外报道从无处不在的“中山印记”着手,准确诠释历久弥新的“中
期刊
2017年5月14日-15日,初夏北京,生机盎然。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行,与会领导人和代表共商合作大计,共绘发展图景。  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举办的最高规格的“一带一路”国际会议,是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意义重大,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修路、茶叶、筷子——论
期刊
引言  在影像技术滥觞之际,城市形象片已然成为城市文化的一个部分,并且构成了城市以及国家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2011年“中国名片”之城市形象片系列,就在有“世界的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播出,作为中国国家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举措,上海则是这个系列第一个亮相的中国城市。城市形象片既是媒介技术的产物,媒介变迁必然是影响城市形象片的重要因素。以上海为例,2016年就出现了首部4K加VR
期刊
国际自媒体成为城市形象对外传播的新场域,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国际自媒体中北京城市形象传播的特征。国际自媒体中有关北京的信息涉及的主要方面包括文化艺术、旅游、体育、政治、科技创新等议题。信息的主要倾向为客观为主,正面信息多于负面信息。正面倾向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旅游和文化艺术等议题,负面倾向主要集中在政治、环境问题、社会和交通等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北京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策略建议。  一、研
期刊
2016年是莎翁逝世400周年,英国文化协会作为英国公共外交主要实施主体与“GREAT英国”适时推出“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此次活动声势浩大,主题聚焦,充分利用“莎翁”这一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和认同力,以现场戏剧、电影、公开课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解读莎翁的作品,一场场视听盛宴,让中国观众沉浸在英国的优秀文化中。英国的公共外交历史悠久,体系成熟,传播成效显著。本文以“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为例,分析英
期刊
為了解不同国家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整体认知程度以及对于中国文化产品的接触意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联合国际著名调研平台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SSI),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共计三个月的周期,开展了第二次《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认知与意愿》年度大型跨国调查。  考虑到整个调研报告体量,为了让相关问题分析更为聚焦,课题组将调研报告分解为中国文化符号认知
期刊
2009年11月23日英国驻华使馆以卡梅伦访华之旅为契机在华创建了首个驻华使馆微博账号,一时间粉丝数量飙升至三万多。之后各国纷纷效仿,“抢滩”微博外交。美国继英国之后于2010年5月21日在华创建了第二个使馆帐号,截至2014年5月9日,其粉丝数量达到了87万之多,比上一年增加了20万①。社交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国际传播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开展对外传播成为重要议题。研究美国在这方面好的做法,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