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虽然大学生创业活动发展迅速,但是大学生真正创业的人数很少而且失败率高。本文从学校和政府、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发展,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创业;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政策
大学生创业活动是伴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产生的。国家和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甚至允许大学生休学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生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创业热潮,发展势头甚猛。但是纵观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总体情况,不难发现,大学生真正创业的人数很少而且失败率高。目前学者大多从学校和政府层面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笔者认为,诚然学校和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发挥重大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大学生本身的作用,所以本文从学校和政府、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来阐述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创业困境。
一、学校层面
1.转变教育观念,将创业教育纳入到育人体系中
学校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为促进就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或是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的思想,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各方面教育中。其次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可以用校内橱窗、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和成功经验,可经常性地举办讲座和竞赛活动,可以为即将或者是已经创业的本校学生树立典型,让其他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创业的浓厚氛围和学校对创业的支持。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课程内容应尽可能丰富全面,不仅应该涉及创业方面的课程,如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学、创业风险、创业管理等,还应该涵盖一般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其次,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渗透和内容连接,可直接把创业的相关知识纳入到一般专业课程中或者把相关知识纳入创业教育的内容中。再次,创业课程的教授手段也应尽可能多样化,课堂教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讲座等多种形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是来自于本校“学院派”师资,主要来自“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口和“负责商业教育”的教学口,缺乏实战经验,二是来自于企业界人士,缺乏教学经验,建议教师可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实习锻炼或利用到企业兼职的方式接触市场,积累创业经验,建议高校多聘请企业界人士开讲座,虽然他们在教学上可能会缺乏经验,但是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现身说法”往往收效更佳,并且他们可能在教学手段上也会更加新颖,对学生而言也更有吸引力。
4.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差别教育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本身学习的课程不一样,经管类专业学生在本科期间都接触并学习了诸如市场营销、管理学之类的课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经管类专业学生本身受专业熏陶,理财和管理意识较强,往往在校期间都做过兼职,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文史类、理科类的学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显得更为薄弱。这就需要高校区别对待,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高校可以有倾斜性地选取某些专业进行试点,适当有选择性地为一些经管类专业学生增加创业管理之类的课程,以必修课形式出现,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创业相关知识,充分发挥经管类学生在创业方面的领头羊作用。
二、国家和社会层面
1.营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完备的服务体系
政府应该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市场分析、小额贷款、开业指导、专业指导、跟踪辅导等各种服务。应该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绿色通道”,简化各种手续,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优惠。
2.政策要有针对性,加大優惠力度
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加大优惠力度。如政府要适度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某些限制性标准,适当向第三产业倾斜。因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时,大多选择服务业、信息业、咨询业等第三产业,而且由于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他们创办的企业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另外,已有的优惠政策虽有很多。但大多局限于减免所得税、各项服务费用和行政性收费,金额较小,作用不大。国家对大学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也只是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建议国家拓宽优惠面,加大优惠力度。
3.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资金虽然不是创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却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因素。目前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的主要途径有政府和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民营企业家设立的投资风险基金。上文已经讲述了,由于各种原因,创业的大学生很难获得风险投资家的青睐,所以亟需国家予于重视。国家和各地政府可效法上海市政府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贷款贴息、启动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基金”的做法,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多种资金支持。
三、学生层面
1.大学生本身要改变就业思想和择业观念,改变保守思想和求稳怕变的心态,积极参与创业,真正把创业当作是人生道路的一大选择。在择业时不仅考虑薪水较高,工资稳定的国企,还可以考虑更能培养和锻炼自身能力的中小企业。事实上,现在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也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大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主动性、开拓进取等各种创业精神,同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大学生在学期间首先要夯实理论知识,扩充知识面,勤于思考,其次要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尤其是创业计划竞赛之类的活动。为以后的创业或者是择业做准备。
3.大学生要创造创业的条件,未雨绸缪,在创业之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应事先了解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关于创业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有至少是大致的行动计划,做好资金的筹备工作,了解市场状况,了解企业创建的流程等。
参考文献:
[1]姚毓春,张晶莹,周春国,杨洲.大学生创业问题探析[J].经济纵横.2007(4)
作者简介:王丽娜(1982-),女,山东荣成人,江西科技学院财经学院讲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关键词:创业;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政策
大学生创业活动是伴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产生的。国家和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甚至允许大学生休学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大学生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创业热潮,发展势头甚猛。但是纵观近年来大学生创业总体情况,不难发现,大学生真正创业的人数很少而且失败率高。目前学者大多从学校和政府层面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笔者认为,诚然学校和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发挥重大作用,但是也不可否认大学生本身的作用,所以本文从学校和政府、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来阐述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创业困境。
一、学校层面
1.转变教育观念,将创业教育纳入到育人体系中
学校首先要从观念上改变为促进就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或是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的思想,将创业教育渗透到高校各方面教育中。其次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可以用校内橱窗、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成才之路和成功经验,可经常性地举办讲座和竞赛活动,可以为即将或者是已经创业的本校学生树立典型,让其他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创业的浓厚氛围和学校对创业的支持。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课程内容应尽可能丰富全面,不仅应该涉及创业方面的课程,如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学、创业风险、创业管理等,还应该涵盖一般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经济法、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其次,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渗透和内容连接,可直接把创业的相关知识纳入到一般专业课程中或者把相关知识纳入创业教育的内容中。再次,创业课程的教授手段也应尽可能多样化,课堂教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讲座等多种形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是来自于本校“学院派”师资,主要来自“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口和“负责商业教育”的教学口,缺乏实战经验,二是来自于企业界人士,缺乏教学经验,建议教师可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实习锻炼或利用到企业兼职的方式接触市场,积累创业经验,建议高校多聘请企业界人士开讲座,虽然他们在教学上可能会缺乏经验,但是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现身说法”往往收效更佳,并且他们可能在教学手段上也会更加新颖,对学生而言也更有吸引力。
4.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差别教育
由于不同专业学生本身学习的课程不一样,经管类专业学生在本科期间都接触并学习了诸如市场营销、管理学之类的课程,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经管类专业学生本身受专业熏陶,理财和管理意识较强,往往在校期间都做过兼职,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而文史类、理科类的学生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显得更为薄弱。这就需要高校区别对待,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高校可以有倾斜性地选取某些专业进行试点,适当有选择性地为一些经管类专业学生增加创业管理之类的课程,以必修课形式出现,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创业相关知识,充分发挥经管类学生在创业方面的领头羊作用。
二、国家和社会层面
1.营造良好的氛围,构建完备的服务体系
政府应该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市场分析、小额贷款、开业指导、专业指导、跟踪辅导等各种服务。应该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绿色通道”,简化各种手续,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优惠。
2.政策要有针对性,加大優惠力度
政府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加大优惠力度。如政府要适度放宽对中小企业的某些限制性标准,适当向第三产业倾斜。因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时,大多选择服务业、信息业、咨询业等第三产业,而且由于受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他们创办的企业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另外,已有的优惠政策虽有很多。但大多局限于减免所得税、各项服务费用和行政性收费,金额较小,作用不大。国家对大学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也只是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建议国家拓宽优惠面,加大优惠力度。
3.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资金虽然不是创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却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因素。目前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的主要途径有政府和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民营企业家设立的投资风险基金。上文已经讲述了,由于各种原因,创业的大学生很难获得风险投资家的青睐,所以亟需国家予于重视。国家和各地政府可效法上海市政府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贷款贴息、启动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天使基金”的做法,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多种资金支持。
三、学生层面
1.大学生本身要改变就业思想和择业观念,改变保守思想和求稳怕变的心态,积极参与创业,真正把创业当作是人生道路的一大选择。在择业时不仅考虑薪水较高,工资稳定的国企,还可以考虑更能培养和锻炼自身能力的中小企业。事实上,现在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也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大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主动性、开拓进取等各种创业精神,同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大学生在学期间首先要夯实理论知识,扩充知识面,勤于思考,其次要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实践活动,尤其是创业计划竞赛之类的活动。为以后的创业或者是择业做准备。
3.大学生要创造创业的条件,未雨绸缪,在创业之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应事先了解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关于创业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有至少是大致的行动计划,做好资金的筹备工作,了解市场状况,了解企业创建的流程等。
参考文献:
[1]姚毓春,张晶莹,周春国,杨洲.大学生创业问题探析[J].经济纵横.2007(4)
作者简介:王丽娜(1982-),女,山东荣成人,江西科技学院财经学院讲师,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