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就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接着就汽车的主动安全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对未来汽车主动安全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能够最大限度提高交通安全。
【关键词】汽车;交通安全;主动安全
0.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元。我国汽车保有量以每年约15%的速度递增,交通事故发生起数也连年呈增长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社会各界期望汽车的安全越来越高。目前,尽管已研究出很多被动安全措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伤害程度,但因大雾、雨雪等特定气候条件及驾驶员操作失误造成的交通事故仍居高不下。所以汽车主动回避危险,营造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成了未来汽车安全的发展趋势。
1.汽车主动安全性研究
主动安全是指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的安全系统措施。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应有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是在突发状况下保证汽车、乘员及行人的安全。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各个车轮的转速,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汽车当时的滑移率,从而判断车轮是否抱死,再来命令执行机构调整汽车的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ABS的功能:能够在驾驶员紧急刹车的状况下,保持车轮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其转向能力,从而避开障碍物。一般状况下,ABS并不能够缩短刹车距离。
1.2 EBA(紧急刹车辅助系统)
行车电脑通过侦测作用在制动踏板上的刹车速度和力量,来判断驾驶员的刹车意图,如系统判断为紧急刹车时,即使驾驶员踩刹车的力量很弱,系统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大的油压,从而快速增大制动力。有效缩短刹车的距离。
1.3 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该系统能够提供智能车道偏离预警,在驾驶员未打转向灯无意识偏离原车道时,LDWS能在偏离车道0.5秒之内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为其争取反应时间,大大减少因车道偏离而引起的碰撞事故,且使用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统可有效辅助因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而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危险驾驶情况。
1.4 TRC(牵引力控制系统)
牵引力控制系统能够有效防止车辆起步或加速时车轮发生空转。在雨雪等湿滑路面,车辆进行急起步或急加速时,车轮非常容易发生空转。牵引力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了解车辆在起步或行使过程中驱动轮发生的空转情况,及时控制驱动轮的制动油压和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从而提供最恰当的驱动力,有效防止驱动轮发生空转,大大提高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行驶安全性。
1.5 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StablityProgram)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由博世公司研发,不仅能够控制驱动轮,而且可以控制从动轮。如当后轮驱动的汽车常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此时往往后轮因失控而甩尾,而ESP则会通过对外侧前轮的适度制动来稳定车辆的行驶。当出现转向不足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对内后轮进行制动,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随着近年来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汽车智能安全系统逐渐发展起来,这些系统主要通过由雷达和摄像机组成的“预知传感器”对行车危险进行判断并帮助驾车者进行处理。此系统能够在汽车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前,自动进行干预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1.6胎压监控
胎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记录轮胎转速或安装在轮胎中的电子传感器,对轮胎的各种状况进行实时自动监测,能够为行驶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胎压监测系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是通过轮胎的转速差来判断轮胎是否异常;另一种是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通过在轮胎里面加装四个胎压监测传感器,在汽车静止或者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和温度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轮胎高压、低压、高温进行及时报警,避免因轮胎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以确保行车安全。
1.7倒车警告倒车影像
倒车警告这项技术应用于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主要针对驾驶员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对其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灯进行闪烁,于此同时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的检测系统。倒车时能够通过向下倾斜的后视镜进行实时查看并发出声音警告。
1.8芯片防盗系统
近年来财产安全备受人们关注,汽车被偷盗会让车主遭受很大的损失。为此厂家也在绞尽脑汁为汽车的安全防范进行研究。如通用别克君越不仅在点火钥匙上加入了安全防盗系统,还针对后备箱结构进行了改进,变为遥控开启无锁芯防盗模式,减低了被盗被撬的风险,给车主的财产安全提供了最大保护。
1.9自动感应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
自动感应大灯随车辆周边环境光线影响,系统会自动识别判断。当雨雪及大雾天气光线不够时,大灯会自动亮给驾驶者提供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后期厂家又延伸到了自适应大灯系统,这种更高级的系统会因方向而进行调节。它也可通过感应车速而改变光束的长度或高度及能够对环境光进行补偿。
1.10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
新型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的功能,就是让驾驶员在急速行驶或转弯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挂、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个系统进行协调,使车辆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达到最佳水平,减少颠簸和快速转向时离心力造成的冲撞,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主动安全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但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才是我们对于未来车辆安全讨论的重点。只有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率,才是最好地体现车辆安全的标志。我们可以预见,汽车主动安全将成为未来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在不断完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同时,发展和应用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结合行人保护的概念及技术的引入,完善对行人的保护也是当今汽车安全的发展趋势。未来智能行人保护系统(IPP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保持车道状态系统、夜视系统、高灵敏度雷达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汽车主动安全的水平。欧盟委员会及日本政府已颁布了新法规条例来保护行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相信随着安全技术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它将与被动安全技术一起发挥作用,保证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另外,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引导驾驶员树立正确规范的驾驶观念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是防患于未然,所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厂家、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着几个方向发展:(1)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来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2)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3)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4)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5)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3.总结
在汽车行业群雄逐鹿的今天,汽车工业必须顺应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我国逐步发展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势在必行。就目前国内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相较国外还很滞后,但广阔的前景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主动安全的意识也要不断的推广和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主动安全的行列中,我们期待未来的汽车能够真正实现零事故。 [科]
【参考文献】
[1]浅谈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科技与经济,2002(2).
[2]期刊论文试论客运道路交通事故征候分析制度的建立-广东公安科技,2009,17(3).
[3]期刊论文绷紧安全驾驶这根生命之弦-交通世界,2011(14).
【关键词】汽车;交通安全;主动安全
0.引言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元。我国汽车保有量以每年约15%的速度递增,交通事故发生起数也连年呈增长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社会各界期望汽车的安全越来越高。目前,尽管已研究出很多被动安全措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伤害程度,但因大雾、雨雪等特定气候条件及驾驶员操作失误造成的交通事故仍居高不下。所以汽车主动回避危险,营造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成了未来汽车安全的发展趋势。
1.汽车主动安全性研究
主动安全是指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的安全系统措施。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应有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是在突发状况下保证汽车、乘员及行人的安全。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各个车轮的转速,通过计算机计算出汽车当时的滑移率,从而判断车轮是否抱死,再来命令执行机构调整汽车的制动压力,使车轮处于理想的制动状态。ABS的功能:能够在驾驶员紧急刹车的状况下,保持车轮不被抱死而失控,维持其转向能力,从而避开障碍物。一般状况下,ABS并不能够缩短刹车距离。
1.2 EBA(紧急刹车辅助系统)
行车电脑通过侦测作用在制动踏板上的刹车速度和力量,来判断驾驶员的刹车意图,如系统判断为紧急刹车时,即使驾驶员踩刹车的力量很弱,系统就会指示制动系统产生更大的油压,从而快速增大制动力。有效缩短刹车的距离。
1.3 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该系统能够提供智能车道偏离预警,在驾驶员未打转向灯无意识偏离原车道时,LDWS能在偏离车道0.5秒之内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为其争取反应时间,大大减少因车道偏离而引起的碰撞事故,且使用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还能纠正驾驶员不打转向灯的习惯,该系统可有效辅助因过度疲劳或长时间单调驾驶而引起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危险驾驶情况。
1.4 TRC(牵引力控制系统)
牵引力控制系统能够有效防止车辆起步或加速时车轮发生空转。在雨雪等湿滑路面,车辆进行急起步或急加速时,车轮非常容易发生空转。牵引力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了解车辆在起步或行使过程中驱动轮发生的空转情况,及时控制驱动轮的制动油压和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从而提供最恰当的驱动力,有效防止驱动轮发生空转,大大提高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行驶安全性。
1.5 ESP(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StablityProgram)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由博世公司研发,不仅能够控制驱动轮,而且可以控制从动轮。如当后轮驱动的汽车常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此时往往后轮因失控而甩尾,而ESP则会通过对外侧前轮的适度制动来稳定车辆的行驶。当出现转向不足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对内后轮进行制动,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随着近年来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汽车智能安全系统逐渐发展起来,这些系统主要通过由雷达和摄像机组成的“预知传感器”对行车危险进行判断并帮助驾车者进行处理。此系统能够在汽车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前,自动进行干预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1.6胎压监控
胎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记录轮胎转速或安装在轮胎中的电子传感器,对轮胎的各种状况进行实时自动监测,能够为行驶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胎压监测系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是通过轮胎的转速差来判断轮胎是否异常;另一种是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通过在轮胎里面加装四个胎压监测传感器,在汽车静止或者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和温度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轮胎高压、低压、高温进行及时报警,避免因轮胎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以确保行车安全。
1.7倒车警告倒车影像
倒车警告这项技术应用于驾驶期间以及驻车时,主要针对驾驶员盲区中的轿车或物体对其发出警告。通常,该系统会在行车时已经进行响应;它会使后视镜内的一个警告标示灯进行闪烁,于此同时发出声音警告,该系统是一个短程的检测系统。倒车时能够通过向下倾斜的后视镜进行实时查看并发出声音警告。
1.8芯片防盗系统
近年来财产安全备受人们关注,汽车被偷盗会让车主遭受很大的损失。为此厂家也在绞尽脑汁为汽车的安全防范进行研究。如通用别克君越不仅在点火钥匙上加入了安全防盗系统,还针对后备箱结构进行了改进,变为遥控开启无锁芯防盗模式,减低了被盗被撬的风险,给车主的财产安全提供了最大保护。
1.9自动感应大灯和或夜视辅助系统
自动感应大灯随车辆周边环境光线影响,系统会自动识别判断。当雨雪及大雾天气光线不够时,大灯会自动亮给驾驶者提供更安全的行车环境。后期厂家又延伸到了自适应大灯系统,这种更高级的系统会因方向而进行调节。它也可通过感应车速而改变光束的长度或高度及能够对环境光进行补偿。
1.10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
新型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的功能,就是让驾驶员在急速行驶或转弯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挂、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进行“电子化连接”,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个系统进行协调,使车辆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达到最佳水平,减少颠簸和快速转向时离心力造成的冲撞,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主动安全发展趋势
虽然目前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来保证驾驶员的安全,但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才是我们对于未来车辆安全讨论的重点。只有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率,才是最好地体现车辆安全的标志。我们可以预见,汽车主动安全将成为未来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在不断完善汽车被动安全系统的同时,发展和应用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此外,结合行人保护的概念及技术的引入,完善对行人的保护也是当今汽车安全的发展趋势。未来智能行人保护系统(IPPS)、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保持车道状态系统、夜视系统、高灵敏度雷达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汽车主动安全的水平。欧盟委员会及日本政府已颁布了新法规条例来保护行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相信随着安全技术和法律的不断完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将成为未来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它将与被动安全技术一起发挥作用,保证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另外,汽车安全性已经不仅是个技术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引导驾驶员树立正确规范的驾驶观念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是防患于未然,所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受到汽车生产厂家、政府管理部门和消费者的重视。未来汽车电子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是汽车安全领域,并向着几个方向发展:(1)利用雷达技术和车载摄像技术来开发各种自动避撞系统;(2)利用近红外技术开发各种能监测驾驶员行为的安全系统;(3)高性能的轮胎综合监测系统;(4)自适应自动巡航控制系统;(5)驾驶员身份识别系统;随着更加先进的智能型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电控单元、先进的控制策略、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3.总结
在汽车行业群雄逐鹿的今天,汽车工业必须顺应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的方向,在我国逐步发展现代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是势在必行。就目前国内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相较国外还很滞后,但广阔的前景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主动安全的意识也要不断的推广和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主动安全的行列中,我们期待未来的汽车能够真正实现零事故。 [科]
【参考文献】
[1]浅谈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科技与经济,2002(2).
[2]期刊论文试论客运道路交通事故征候分析制度的建立-广东公安科技,2009,17(3).
[3]期刊论文绷紧安全驾驶这根生命之弦-交通世界,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