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法在运城市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中的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生态足迹法运用到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以《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年)》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计算分析了运城市规划前后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运城市200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6092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889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0.9013hm^2/人.规划后的人均生态需求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赤字逐渐增大.此外,还针对运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提出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建议.
其他文献
指出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林业资源的重要性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林业资源也在推进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江阴市林业资源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涉及到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生产企业的建设项目也随之增加,而随着社会观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对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指出了彩叶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上日益广泛。在对厦门城市绿地彩叶地被植物的种类和配置方式等进行调查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总结,探讨了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指出了特色生态小镇在乡村振兴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小镇之规划建设在多地已形成示范,取得相关的建设成果。但乡村型特色生态小镇更多地还在探索之中,这主要涉及到土地的应
阐述了刺梨的育苗与栽培技术,提出了人工选育的优良刺梨品种的方法以及采用优质培育苗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探讨了苏州地铁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提出了有关平衡商业发展、重视地域文化建设、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环境特殊性、艺术装饰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构建地铁文化机构组织、完
于椒江医药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前后,通过在园区周边环境敏感点设立监测点位,监测了园区周边环境特征性甲苯、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等特征污染因子的环境浓度和分布特征,同时,采用AERMOD模型对主要污染因子乙酸乙酯进行了预测分析验证,以期为该园区今后进行更全面、有效地污染整治提供数据支撑。
指出了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公路传统功能定位也在发生变化,逐步向侧重于观光休闲和休憩娱乐功能的旅游公路转变。从功能定位来看,旅游公路和传统公路有很大差
用非相对论性的QCD因子化方法(Nonrelativistic QCD factorization或简称NRQCD factorization)来探讨P波底夸克偶素三重态(χbj J=0,1,2)遍举衰变到两个矢量粲夸克偶素(J/ψ)的过程.和
指出了大果沙棘枝繁叶茂,有着发达的根系,生长速度较快,在恶劣环境下也能存活,具备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也有利于改良土壤。青海东部地区海拔在2000~2800m的范围内,光照条件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