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三联学院日语系多年来认真开展实训工作,按照应用型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注重培养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具有的各方面素质,包括语言沟通能力、跨文化交流意识以及人际交往技巧,系里积极开拓就业实训市场,建立十几个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并且实训单位专业越来越对口,实现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日语会话和听力水平。实训单位从单一性到多样性,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另外极力建立国际接轨的实训单位,开拓赴日实训的项目,积极探索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充分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素质培养在开展一系列实训工作中得到锻炼。
一系领导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系领导到国内外进行应用型本科教育考察,学习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现已确立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提出了“人才培养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要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要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要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日语专业实训形式与途径的多样化
1国内实训:国内实训主要分为校内实训、校外实训
(1)校内实训
课堂实训: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研究、实践,教师指导,在学生与教师互动过程中,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学生实践机会多,知识掌握牢固。
校内基地实训:加大投资力度,新建校内实训室包括多功能口语实训室、语音实训室、日语翻译工作室,满足了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目前7间多媒体全功能语言教室、7间语音实验室、1间日语情景会话教室。各项设施较为齐备,能满足校内实训工作的开展。为学生提供生动多样的日本文化活动,日本教师在日语情景会话教室向学生展示日本人的各种生活习惯、礼仪和文化。还在实训室装配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介绍日本文化或者中日交流等方面的碟片,提供多种商务交流情景的影像资料,例如商务会议、商务谈判、机场接待、办公室礼仪等方面的资料,通过观看影像资料、教师及时解答疑问的实训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掌握必需的商务及人际交往礼仪。以每周10课时计算,多媒体设备完全能满足日语听力和口语等校内专业实践课程的需求。
开展丰富的专业对口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日语爱好者协会开展系列活动;樱花杯演讲比赛;每周进行日语角活动,邀请外教和专业老师等跟学生用日语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和交往技巧。此外,组织日の风故事大赛、看日剧、举办日本文化风情展、参加合肥日本文化周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习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日语演讲表演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2)校外实训
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省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多年来系里成立系实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系实训工作管理制度,对实训学生实行跟踪动态管理,并有实训日志记录,对实训工作表现突出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优,实训心得作为学习交流材料,每年的实训工作均建档保存,工作有延续性。因实训工作成效明显,系里连年被学院评为实训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国外实训:主要分为学校实训、社会企业实训
系里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德国、日本等国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10余人,并与日本的高校结为友好学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
(1)学校实训
不断扩大与国外院校间的学术、科研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留学平台。共有6批100余名学子赴日本久留米大学、北陆大学等大学留学。其中的20余名同学已顺利考取了研究生,另有10多名同学获得海外国家级和校级奖学金。此外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日本大学建立合作交流教育关系,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环境。
(2)社会企业实训
与一般社団法人アジア文化交流協会合作,特别针对首届本科毕业生,开拓赴日实训的项目,积极探索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为日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充分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学习锻炼生活和其他的职业技能。
三注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取得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如国家职业指导师、创业培训师等;二是通过常规的申报职称方式向主管部门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三是利用暑假期间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打造骨干人才;四是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参加学院与日本有关的重大学术会议,还派骨干教师参加了若干次国内日语专业教学研讨会。五是专业教师都毕业于内外著名高校,大多数教师有在日本留学、研修或在日企工作过的经历。并且常年聘用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日籍专任教师,他们用亲身经历来传授,更加增强学生的实战性。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多媒体教学的设施短缺问题,制约着教师在实务展示、案例教学等教学环境的发挥,并限制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现有的实训设施条件仍然还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二是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不足。基本上仍然以书面教材为主,缺乏行业培训指导。学生在口语及相关技能操作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因此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是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缓慢。系里年轻教师较多,虽学历高,但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教学总体上的比重不高,只能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
四是学生定位不准,实训就业概念模糊。时常为待遇更换实训单位。用人单位一般只需要少量对口人员,不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工作岗位提供学生实训,很难进行成班建制到企事业进行实训,因此学生多以分散实训为主,对实训的质量监控和管理带来一定问题。
五是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来看,数量逐年增加、校企合作不断加深、涉及行业领域不断扩展、实训基地效益日趋凸现,但因诸多原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单一,实践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利益矛盾严重。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相应的配套环节跟不上,导致对基地的管理缺位。
五为进一步强化实训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新建出多元化、多途径相结合的技能实训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机地转变为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训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实战能力等,打造应用型人才的队伍。
同时,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为主、开放型的实践训练新体系。
二是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合作,重视基地的内涵建设。加强校企合作,转变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应采取校内外结合、院系共管的建设模式,强调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建立双方“平等、互利、互助、互信、互动”的合作关系。同时院系里要从组织和制度上加强和改进对基地的管理,定期调研实训基地,听取企业与学生的反馈意见,检查实训效果,对各个实训基地进行评价,筛选适合学生实训,保证实践课程内容顺利完成。
三是培养出一支真正意义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通过支持并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到企业、基层进行实践锻炼,打造骨干人才;利用暑假期间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参加实践培训;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要求教师经常带着科研项目到企业进行调研,提高产学研合作能力。
总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日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社会对日语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中型企业以及商务部门需要大量的日语口译和能够用日语进行商务交流的管理人才,特别是具有多种才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于学习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定位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日语口译与笔译等直接运用于日语的工作,而是放宽了视野,面向旅游服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多种职业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正因为这种日语职业定位的改变,在新形势下给日语专业实训工作带来契机和挑战。如何根据新形势开展日语专业的校内外实训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周幼华.多维视角下的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探讨[J].江苏高教,2011(3).
[2]李相然,王宪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
[3]张耀宇.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4]黄敏玲.高职院校校内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1(10).
[5]袁媛.以校企合作教育推动大学生就业[J].江苏高教,2011(1).
[6]于永华.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7]袁双宏.浅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2010(12).
[8]甘茵.关于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1(11).
一系领导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系领导到国内外进行应用型本科教育考察,学习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现已确立了“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提出了“人才培养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要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要与课程改革相结合、要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要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日语专业实训形式与途径的多样化
1国内实训:国内实训主要分为校内实训、校外实训
(1)校内实训
课堂实训: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索、研究、实践,教师指导,在学生与教师互动过程中,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在这种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学生实践机会多,知识掌握牢固。
校内基地实训:加大投资力度,新建校内实训室包括多功能口语实训室、语音实训室、日语翻译工作室,满足了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目前7间多媒体全功能语言教室、7间语音实验室、1间日语情景会话教室。各项设施较为齐备,能满足校内实训工作的开展。为学生提供生动多样的日本文化活动,日本教师在日语情景会话教室向学生展示日本人的各种生活习惯、礼仪和文化。还在实训室装配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介绍日本文化或者中日交流等方面的碟片,提供多种商务交流情景的影像资料,例如商务会议、商务谈判、机场接待、办公室礼仪等方面的资料,通过观看影像资料、教师及时解答疑问的实训方式,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化,掌握必需的商务及人际交往礼仪。以每周10课时计算,多媒体设备完全能满足日语听力和口语等校内专业实践课程的需求。
开展丰富的专业对口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日语爱好者协会开展系列活动;樱花杯演讲比赛;每周进行日语角活动,邀请外教和专业老师等跟学生用日语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和交往技巧。此外,组织日の风故事大赛、看日剧、举办日本文化风情展、参加合肥日本文化周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日本的文化习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日语演讲表演比赛,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2)校外实训
近年来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合作教育,在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省内外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多年来系里成立系实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系实训工作管理制度,对实训学生实行跟踪动态管理,并有实训日志记录,对实训工作表现突出的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优,实训心得作为学习交流材料,每年的实训工作均建档保存,工作有延续性。因实训工作成效明显,系里连年被学院评为实训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国外实训:主要分为学校实训、社会企业实训
系里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德国、日本等国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10余人,并与日本的高校结为友好学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
(1)学校实训
不断扩大与国外院校间的学术、科研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留学平台。共有6批100余名学子赴日本久留米大学、北陆大学等大学留学。其中的20余名同学已顺利考取了研究生,另有10多名同学获得海外国家级和校级奖学金。此外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日本大学建立合作交流教育关系,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环境。
(2)社会企业实训
与一般社団法人アジア文化交流協会合作,特别针对首届本科毕业生,开拓赴日实训的项目,积极探索跨文化海外实践教学模式,为日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充分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学习锻炼生活和其他的职业技能。
三注重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取得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如国家职业指导师、创业培训师等;二是通过常规的申报职称方式向主管部门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三是利用暑假期间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打造骨干人才;四是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先后参加学院与日本有关的重大学术会议,还派骨干教师参加了若干次国内日语专业教学研讨会。五是专业教师都毕业于内外著名高校,大多数教师有在日本留学、研修或在日企工作过的经历。并且常年聘用两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日籍专任教师,他们用亲身经历来传授,更加增强学生的实战性。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多媒体教学的设施短缺问题,制约着教师在实务展示、案例教学等教学环境的发挥,并限制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现有的实训设施条件仍然还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需要。
二是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不足。基本上仍然以书面教材为主,缺乏行业培训指导。学生在口语及相关技能操作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因此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是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缓慢。系里年轻教师较多,虽学历高,但能够适应满足实践实训教学总体上的比重不高,只能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专门训练,难以胜任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
四是学生定位不准,实训就业概念模糊。时常为待遇更换实训单位。用人单位一般只需要少量对口人员,不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工作岗位提供学生实训,很难进行成班建制到企事业进行实训,因此学生多以分散实训为主,对实训的质量监控和管理带来一定问题。
五是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来看,数量逐年增加、校企合作不断加深、涉及行业领域不断扩展、实训基地效益日趋凸现,但因诸多原因,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单一,实践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利益矛盾严重。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相应的配套环节跟不上,导致对基地的管理缺位。
五为进一步强化实训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新建出多元化、多途径相结合的技能实训教学模式,有效地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机地转变为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训教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实战能力等,打造应用型人才的队伍。
同时,改革课程体系设置,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为主、开放型的实践训练新体系。
二是加强与企业深层次合作,重视基地的内涵建设。加强校企合作,转变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应采取校内外结合、院系共管的建设模式,强调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建立双方“平等、互利、互助、互信、互动”的合作关系。同时院系里要从组织和制度上加强和改进对基地的管理,定期调研实训基地,听取企业与学生的反馈意见,检查实训效果,对各个实训基地进行评价,筛选适合学生实训,保证实践课程内容顺利完成。
三是培养出一支真正意义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通过支持并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到企业、基层进行实践锻炼,打造骨干人才;利用暑假期间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参加实践培训;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要求教师经常带着科研项目到企业进行调研,提高产学研合作能力。
总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日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深化,社会对日语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中型企业以及商务部门需要大量的日语口译和能够用日语进行商务交流的管理人才,特别是具有多种才能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对于学习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定位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日语口译与笔译等直接运用于日语的工作,而是放宽了视野,面向旅游服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多种职业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正因为这种日语职业定位的改变,在新形势下给日语专业实训工作带来契机和挑战。如何根据新形势开展日语专业的校内外实训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周幼华.多维视角下的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探讨[J].江苏高教,2011(3).
[2]李相然,王宪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
[3]张耀宇.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4]黄敏玲.高职院校校内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版),2011(10).
[5]袁媛.以校企合作教育推动大学生就业[J].江苏高教,2011(1).
[6]于永华.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2(1).
[7]袁双宏.浅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技术,2010(12).
[8]甘茵.关于高职应用日语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