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体育双语教学策略概念、分类、特征、结构、目标、制订的基本依据、基本原理作初步探讨,以期对体育双语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校 公共体育 双语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随着科技国际化、环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整个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英语水平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胸襟的复合型人才,以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尽快融入初显端倪的知识经济,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由此,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始在一些专业试行引进原版外语教材或者采用校本双语教材尝试双语教学,但公共体育课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始终很缓慢,而且实践效果也不尽人意。根据所查资料表明目前对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还是空白,对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认识尚缺乏科学的审视。
一、体育双语教学
体育双语教学定义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方面内容的教学。
二、体育双语教学策略
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在体育理论、体育方法论著中尚未论及。根据已有的其它学科双语教学研究成果和体育教育规律,可将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定义为,为达到体育双语教学目标和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基于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具体的体育双语教学活动中,有选择、灵活地运用适合主客观条件,特别是针对学生实际的某种教与学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在应用中不断予以监控和调节的一系列教学谋划和措施的执行过程。
三、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分类
目前,教育界对教学策略的划分大体有以下几类:
根据某个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来分,可将教学策略分为方法型策略、内容型策略、方式型策略和任务型策略。
根据改进教学效果的途径来分,将教学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
根据教学过程的环节来分,可将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四、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特征
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以下方面:(1)艺术创造性、(2)动态调控性、(3)整体综合性、(4)目标指向性、(5)灵活变通性、(6)目的层次性、(7)实践操作性。
五、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结构
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结构是指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探讨。 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和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概念和特征,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有效的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它的结构一般应包含体育双语教学思想、体育双语教学目标、体育双语教学实施程序、体育双语教学操作技术几个要素。
六、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目标
研究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其核心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国际复合型专业人才,满足国家、地方及学生本人未来发展的需要。在体育课中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由少到多,由浅至深进行尝试,构建一个“感知英语—听说英语—读写英语—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的教学流程框架,并综合运用肢体语言、多种教学媒体,使之置身于浓郁的英语氛围的情景中,“学得”体育,“习得”英语,在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过程中进行英语知识的有效渗透,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兴趣、爱好与能力,但又不能“喧宾夺主”或“本末倒置”而牺牲体育专业知识学习。具体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目标:
第一、语言发展目标。通过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运用,掌握常用的体育英语课堂用语和基本的体育专业英语词汇等,学会运用英语阅读各种书籍、文献、报刊,表达常用的体育专业术语。
第二、体育学科学习目标。以英语为载体,在进行英语渗透的过程中,掌握和强化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对体育学科学习价值的双语判断,达到学生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第三、思想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对双语的正确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双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和世界观念,增进对外语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促进双语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对双语文化的理解与探究能力。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树立对母语文化的自豪感。
七、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制订的基本依据
第一、体育双语教学目标。体育双语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它是制约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制订的决定性因素。体育双语教学之初,其起始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体育双语课的兴趣和信心。然后慢慢进行英语渗透,促进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的目标。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体育双语教学目标的分析是设计有效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关键。
第二、学生的外语基础。它是制约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制订的基础,决定着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重视,是现代教学观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仅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无视学生外语基础的客观实际,那么所设计的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就会因缺乏针对性而失效。因为学生的外语基础决定着教学的起点,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设计必须以此起点出发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体育教师自身的特征。包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专业知识、英语水平、教学风格、教学心理素质水平等。是制约有效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制订的重要条件。在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制订、监督和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主体,他们一般都倾向于选择与其教学思想、专业知识、教学风格、心理特征相一致的体育双语教学策略。
第四、体育双语教学环境。体育双语教学环境是体育双语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制约有效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制订。从表面上看,教学环境只处于体育双语教学活动的周围,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自己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体育双语教学与学习过程,并系统影响体育双语教学活动的效果。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环境正变得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因而对双语教学策略的制订与选择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第五、体育双语教学内容。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要设计双语教学策略,就离不开对体育双语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它是制约双语教学策略制订的重要方面。教师首先要运用自己的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然后,才能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来确定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如果体育双语教学内容把握不准,仅是琢磨教学策略,就策略论策略,那就如同隔靴搔痒,抓不到实处,体育双语教学也就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必须深入钻研体育教材,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设计恰当的体育双语教学策略。
八、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体育双语教学策略为了体现在体育学科中进行外语渗透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遵循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育学原理。
第一、认知原理,“由少到多,由浅至深,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先辅后主”,创设真实的体育双语教学情境,循序渐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深刻地体现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思想。
第二、情感原理,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获得学习双语的自信心,敢于尝试用英语表达和增进对双语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出味来。
第三、语言学原理,充分发挥母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正迁移),减少干扰,引导学生用外语进行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
九、后记
在高校试验和推广体育双语教学就是要在更广的体育领域中、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外语实践和应用时空,利用另外一种语言对体育学科进行一定的理解,学生学会用外语思考,拓宽外语学习环境,掌握学习技能、听说技能、思维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等重要外语技能,恐怕不仅仅是英语学科教学承担的重任。这也是体育双语教学既基于英语学科教学又有别于英语学科教学及其它学科双语教学的特征所在,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是一个双丰收。
本文对体育双语教学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教学策略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工作,志在抛砖引玉。而要想提高体育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之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还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余强.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戴维.H.乔纳森.郑太年等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5]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刘克兰.现代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8]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盛德仁.双语教学模式探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1]Harold E. Mi tze.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J].Collier Macmillan Pub lishers,London, Vol (I),1982.
[12]Torsten Husen&Neville Postlethwaite.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J].British Library 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 Data, Second Edition1994,Vo1(2),1994.
[13]Joslane F Hamers&Michel H. A. Blanc[M],Bilinguality and Bilingual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4]David Jacobsen,Paul Eggen,Donald Kauchak.Carole Dulaney.Method for Teaching:A Skills Approach [M].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A Bell Howell Company,1985.
关键词 高校 公共体育 双语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随着科技国际化、环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整个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英语水平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胸襟的复合型人才,以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尽快融入初显端倪的知识经济,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艰巨任务。由此,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始在一些专业试行引进原版外语教材或者采用校本双语教材尝试双语教学,但公共体育课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始终很缓慢,而且实践效果也不尽人意。根据所查资料表明目前对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还是空白,对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认识尚缺乏科学的审视。
一、体育双语教学
体育双语教学定义为,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英语)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等方面内容的教学。
二、体育双语教学策略
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在体育理论、体育方法论著中尚未论及。根据已有的其它学科双语教学研究成果和体育教育规律,可将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定义为,为达到体育双语教学目标和适应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基于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具体的体育双语教学活动中,有选择、灵活地运用适合主客观条件,特别是针对学生实际的某种教与学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在应用中不断予以监控和调节的一系列教学谋划和措施的执行过程。
三、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分类
目前,教育界对教学策略的划分大体有以下几类:
根据某个构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因素来分,可将教学策略分为方法型策略、内容型策略、方式型策略和任务型策略。
根据改进教学效果的途径来分,将教学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
根据教学过程的环节来分,可将教学策略分为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
四、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特征
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包括对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以下方面:(1)艺术创造性、(2)动态调控性、(3)整体综合性、(4)目标指向性、(5)灵活变通性、(6)目的层次性、(7)实践操作性。
五、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结构
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结构是指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各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要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探讨。 根据系统科学的原理和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概念和特征,我们认为,一个成熟的有效的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它的结构一般应包含体育双语教学思想、体育双语教学目标、体育双语教学实施程序、体育双语教学操作技术几个要素。
六、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目标
研究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其核心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培养国际复合型专业人才,满足国家、地方及学生本人未来发展的需要。在体育课中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由少到多,由浅至深进行尝试,构建一个“感知英语—听说英语—读写英语—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的教学流程框架,并综合运用肢体语言、多种教学媒体,使之置身于浓郁的英语氛围的情景中,“学得”体育,“习得”英语,在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过程中进行英语知识的有效渗透,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兴趣、爱好与能力,但又不能“喧宾夺主”或“本末倒置”而牺牲体育专业知识学习。具体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目标:
第一、语言发展目标。通过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运用,掌握常用的体育英语课堂用语和基本的体育专业英语词汇等,学会运用英语阅读各种书籍、文献、报刊,表达常用的体育专业术语。
第二、体育学科学习目标。以英语为载体,在进行英语渗透的过程中,掌握和强化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对体育学科学习价值的双语判断,达到学生锻炼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第三、思想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对双语的正确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双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学生全球意识和世界观念,增进对外语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促进双语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对双语文化的理解与探究能力。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树立对母语文化的自豪感。
七、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制订的基本依据
第一、体育双语教学目标。体育双语教学目标不同,所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它是制约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制订的决定性因素。体育双语教学之初,其起始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体育双语课的兴趣和信心。然后慢慢进行英语渗透,促进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技能的目标。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体育双语教学目标的分析是设计有效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关键。
第二、学生的外语基础。它是制约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制订的基础,决定着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重视,是现代教学观的基本特征之一。如果仅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无视学生外语基础的客观实际,那么所设计的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就会因缺乏针对性而失效。因为学生的外语基础决定着教学的起点,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设计必须以此起点出发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体育教师自身的特征。包括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专业知识、英语水平、教学风格、教学心理素质水平等。是制约有效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制订的重要条件。在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制订、监督和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主体,他们一般都倾向于选择与其教学思想、专业知识、教学风格、心理特征相一致的体育双语教学策略。
第四、体育双语教学环境。体育双语教学环境是体育双语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制约有效体育双语教学策略的制订。从表面上看,教学环境只处于体育双语教学活动的周围,是相对静止的,但实质上它却以自己特有的影响力潜在地干预着体育双语教学与学习过程,并系统影响体育双语教学活动的效果。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学校教学环境正变得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因而对双语教学策略的制订与选择的影响也日益突出。 第五、体育双语教学内容。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要设计双语教学策略,就离不开对体育双语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它是制约双语教学策略制订的重要方面。教师首先要运用自己的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去研究教材、分析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然后,才能根据体育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来确定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如果体育双语教学内容把握不准,仅是琢磨教学策略,就策略论策略,那就如同隔靴搔痒,抓不到实处,体育双语教学也就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必须深入钻研体育教材,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设计恰当的体育双语教学策略。
八、体育双语教学策略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体育双语教学策略为了体现在体育学科中进行外语渗透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遵循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育学原理。
第一、认知原理,“由少到多,由浅至深,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先辅后主”,创设真实的体育双语教学情境,循序渐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深刻地体现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思想。
第二、情感原理,体育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获得学习双语的自信心,敢于尝试用英语表达和增进对双语文化的理解,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出味来。
第三、语言学原理,充分发挥母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正迁移),减少干扰,引导学生用外语进行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双语交际能力。
九、后记
在高校试验和推广体育双语教学就是要在更广的体育领域中、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外语实践和应用时空,利用另外一种语言对体育学科进行一定的理解,学生学会用外语思考,拓宽外语学习环境,掌握学习技能、听说技能、思维技能和社会交往技能等重要外语技能,恐怕不仅仅是英语学科教学承担的重任。这也是体育双语教学既基于英语学科教学又有别于英语学科教学及其它学科双语教学的特征所在,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是一个双丰收。
本文对体育双语教学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教学策略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工作,志在抛砖引玉。而要想提高体育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之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还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余强.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戴维.H.乔纳森.郑太年等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5]高文.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刘克兰.现代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8]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盛德仁.双语教学模式探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1]Harold E. Mi tze.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J].Collier Macmillan Pub lishers,London, Vol (I),1982.
[12]Torsten Husen&Neville Postlethwaite.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J].British Library 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 Data, Second Edition1994,Vo1(2),1994.
[13]Joslane F Hamers&Michel H. A. Blanc[M],Bilinguality and Bilinguali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14]David Jacobsen,Paul Eggen,Donald Kauchak.Carole Dulaney.Method for Teaching:A Skills Approach [M].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A Bell Howell Company,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