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15年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多发、重发态势,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小麦穗期蚜虫重发区域广;小麦赤霉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流行风险高;部分地区小麦条锈病、蝗虫存在重度流行和高密度集中危害的可能。
  南方大部稻区水稻“两迁”害虫呈偏重及大发生态势。由于去年越南等境外虫源地“两迁”害虫发生较重,虫源基数较高,加之入冬偏晚,冬季温度偏高、降水偏少,利于我国华南、西南大部及境外虫源地害虫越冬存活;根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今年早春气温偏高,可能导致迁入危害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单双稻混栽面积大及栽插、生育期不一,“桥梁田”多,利于害虫发生和辗转危害。预计稻飞虱在华南、西南南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等南方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稻纵卷叶螟在黔、湘、鄂局部稻区大发生,华南和江南大部、西南东部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
  长江中下游、江淮以及黄淮南部小麦赤霉病呈重度流行态势。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今年春季长江中下游、江汉、江淮、黄淮南部麦区降水比常年偏多1~2成,部分地区偏多2~5成,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同时,这些地区连年种植小麦,该病菌源不断积累、基数较大,大多主栽品种对该病的抗性逐步退化丧失。预计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大部以及黄淮南部麦区呈偏重以上流行态势,与气候条件适于流行的2014年相当。
  黄淮海大部小麦穗期蚜虫呈大发生态势。由于冬前江淮、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蚜虫普遍发生,大部麦区种群密度同比增加50%以上;大部麦区冬季和春季气温与常年相当或偏高,降水接近常年,适于蚜虫越冬存活和春季发生期提前、发生代次增加。预计小麦穗期蚜虫在黄淮中北部、华北麦区大发生,黄淮南部、西北麦区偏重发生。
其他文献
一、家长与学校转变观念并达成共识家校合作不是学校单方面的活动,学校要从封闭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中走出来,赋予家长一定的决策权利,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国资委从2010开始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正式纳入央企年度业绩考核体系,如何准确把握EVA的内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公司的EVA,对推动电信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竹山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茶叶是该县的特色主导产业。为进一步提升茶叶产业的效益水平与竞争软实力,近年来该县将优良无性系茶园作为建设重点,与此同时积极探索优良茶树短穗扦插高倍繁殖技术,已获得成功,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供环境相似地区的茶农参考。   一、品种选择与穗条培养   1. 品种选择。建设无性系茶园,品种是基础、茶苗是关键,必须使用品种优良、生长健壮的无性系茶
“O2O掘金”无人缺席,无论是家大业大的老牌互联网公司,还是雄心勃勃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异或是在改革创新中的运营商。文章将以运营商的角度,从行业研究、运营商优势及定位入手
15亩山坡地上,一株株金银花竞相绽放,院子里晾晒的金银花一片金黄,空气中带着一丝丝甜香……连日来,四川省旺苍县尚武镇石寨村大学生村官苟开俊通过种植金银花开辟致富路的故事,让周围群众赞叹不已。  今年25岁的苟开俊是2009年竞聘上岗的村主任助理。在日常工作中,他发现了一个现象,即村里部分农户因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大片山坡地闲置下来。如何将这些闲置土地利用起来,成为苟开俊反复琢磨的问题。村里闲置的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