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院校转型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几点建议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ASP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郑智勇(1991-),男,河南周口人,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
  摘要:当前地方院校的转型改革发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能否成功实现转型需要政府坚持“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相结合,不仅要实现政策本身的目的,而且还要从社会出发,兼顾好社会各界的利益诉求,最终建成多元主体办学模式,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机构力量来共同承担地方院校转型后的办学职能,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下面针对地方院校实际转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政府;企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238-02
  一、问题研究背景
  近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和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无关系。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为我国培养建设创新人才以及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010年,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成果的背后一方面得利于我国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带来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当今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着一个怪圈,:一方面中国高等职业院校雨后春笋的般的出现,然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业人群。另一方面,企业急需的一些工程师、高级技师等高级工却极为贫乏。据三星研究院统计啦中国目前技术工人7000万,初级工占到60%,高级技工仅有5%,而发达国家初级技工占到15%,高级技工占到了35%,我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二、问题的提出
  2014年6月国家院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号召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转型转变,全国将有600所本科院校向职业化院校转型,据统计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约1200所,这意味着有50%的院校由学术型办学向职业化办学的转型。笔者认为理想状态下这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结构问题和向社会输送职业技术人才的一石二鸟之计,但实际情况这有可能只是政府部门的一厢情愿。由于政府相关法规的不健全、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校企合作深度开展力度不够、地方院校的抵触情绪等一系列原因使得这一决定困难重重。而且在实现这一转型的过程中,怎么转,转成什么样,仍然还在探索之中。笔者认为实现地方院校成功转型应当按以下三个步骤有序进行。
  三、职业教育中政府和市场的三步曲
  第一阶段:弱小——外在力量——政府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发展,2014年6月26日国务院新闻发布厅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介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我国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6万所,年招生1016.7万人,在校生2933.8万人,分别占高中教育的45.9%、44.5%。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力量薄弱,再加上人们的固有观念难以转变,全日制高考的如火如荼,市场的弊端,法制的不健全等原因,总体来说,我国的职业教育还是处在比较弱小的幼年时期。当一种弱小的新生力量发展时,必然需要”细心呵护”。此时,国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去“保护”职业教育地方院校转型的顺利推进。目前在职业院校中主要存在两大难题:
  1、政府政策法规的的缺失
  《决定》的颁布将600所本科院校由学术型向职业化办学转型,笔者认为这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大都是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也大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在这些国家中,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呈金字塔形,在这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80%的为应用技术大学,20%为学术型大学。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于建国时期晚,虽说在职业教育中国家颁布了一些政策,但仅仅停留在原则层面和一般性号召,管理体制归属不清,对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对象和标准以及监督奖惩等都没有明确的法规规定。
  2、国家行政的过分干预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当汇聚全社会力量,它不是一个人的事儿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事儿而是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然而我国由于国家政治历史等缘故,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过细,高校办学自主权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学者提出“当职业学校从企业、行业中剥离出来,归政府部门管理的一刹那,职业教育就走上了违背自身发展规律的道路,它脱离了生产过程,在远离工作场所、没有像样师傅、没有真实车间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技能,一切都在模拟:教师在想象中传授技能,学生在座位上学习技能,仅有的实训基地与工厂还有相当的空间差距。学生毕业后,企业還要培训才能上岗”。[1]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国家应当加快制定《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规。我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两者之间在遇到难可协调的矛盾,往往缺少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这时政府应当分发挥其调控作用,积极营造一个有利于地方院校转型和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解决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分歧,并在立法层面上明确地方院校转型后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地方院校的转型,应当出台健全和与此相配套的法规。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国家各项政策能够不折不扣的实施,另一方面也是保证市场的有秩序流通。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纲要指出要“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不再用行政思维管理学校、管理教师,这对我国地方院校的顺利转型具有重要的启示。
  第二阶段:市场——自身力量——企业、学校
  1、一些转型院校自我定位不准确不清晰
  一些转型院校不明确自己院校定位,竟然认为职业院校就是低层次的教育,地方院校转型后不能降低对自身的要求,也不能把自己和中职院校的要求一样,地方院校应及时更新办学观念,以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依据,始终以就业为导向,以自身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为根本,重新调整办学定位,实现自己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高校缺乏创新精神及如何应对
  在转型过程中,有一些國内学者提出要把中国的
  地方院校转型变革按照世界上某一发达国家的路子走,这是要不得的。文化根基生成了教学思想,教学思想创造了教学模式和方法,简单的移植过来是否就能存活这一点是要仔细考量一番的。如果仅仅单纯地像生产流水线一样复制教学思想,像引进技术蓝图一样引进课程教材教法,不仅会使文化凝固僵化,同时也约束本土教学思想的生命力。[2]一些地方院校大都为公立院校,惰性思维泛滥,在改革中积极主动性不够,不愿意承担改革风险,改革仅停留在表面,必须大刀阔斧,职业院校必须要有断腕气节。
  3、企业的动力不足及建议
  众所周之,任何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我国现在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时代转型的需要不同步,校企合作困难是长期制约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目前,校企合作中院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大量存在。企业由于其趋利的天性也应当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中一些院校的品牌优势和先进的技术理论知识,加上企业自身的设备、资金优势。实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紧密结合、共同发展。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增加效益,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平衡供需以及利益调节的功能,从而来扩大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谋求深度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选择。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利益双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灰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正确处理好政府和作为企业和学校的市场之间的关系,使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国家同时也要保证一个地方院校转型的良好环境。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敢于向多年的顽疾开刀,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市场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四、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不单单是政府的事情,学校、企业也应当发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无论哪一个层次的职业教育最终着眼于人的发展需要,都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其身上保留了大量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在我国的火热兴起,政府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固有的缺陷,忽视了教育的内在规律,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这就需要坚持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相结合,不仅要实现政策本身的目的,而且还要从社会出发,兼顾好社会各界的利益诉求,最终建成多元主体办学模式,由政府、学校、企业、社会机构力量来共同承担地方院校转型后的办学职能,建构合理高效的职业教育体系。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参考文献:
  [1]周浩波.关于职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4).
  [2]杨启亮.释放本土教学思想的生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1(2):28-35.
  [3]傅任敢译夸美纽斯《大教学论》[D].2013:47-48.
其他文献
在普及的ERP系统中,很少能听说有“产品选型”这个分系统。可能是有些领域的产品品种规格少,人为就可以进行产品的选择;或者是有些领域生产什么用户只能买什么,没有主动的选择性
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思维的方式,概念隐喻与词汇的联系密不可分。传统语言学中,隐喻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格,而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对抽象范畴
和很多企业“一日千里”的做法不同,“震德”的经营战略一直稳健甚至有点保守。因为他们深知:做企业不是吹泡泡,越大越好;做企业也不是玩游戏,输了可以重来。
“万向为什么那么保守,不做房地产?”——不知道鲁冠球听到这个问题,会不会心中一乐:万向旗下的房地产公司就要上市,居然还有人不知道。
日前,以“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全球制造业重新起航”为主题的第五届亚洲制造业论坛年会在京成功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工信部前部长李毅中
作为积极的精益推动者,必须要有强烈的营销意识:即利用各种场合(月度会议、项目会议、午餐闲聊、同事聚会、不期而遇、参观接待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持续地阐述精益理念和精
期刊
不断创新,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作出改变,以适应新的任务和环境,这对任何一个企业家都再正常不过的事,放到刘振亚身上,却招来了无数的非议和质疑。这些年,反对者竭力要把他“
马奇奥尼是美国汽车产业的“救星”?还是难脱赌徒本色的“冒失鬼”?这个问题现在并不好回答。至少在奥巴马眼里,马奇奥尼的到来就像是雪中送炭一样宝贵。
近日,一篇题为“三一情陷多元化,迷失亚洲家族企业路径《21世纪经济报道》”的长文被各大财经网站纷纷转载,一时间,“三一”是否从上市公司“抽血”成为了财经人士议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