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 激发新动能 迈出新步伐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聚焦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品种创新必须跟上,品种安全必须严控。品种审定作为品种创新的“指挥棒”和品种推广的“安全阀”,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使命,准确把握新任务、新要求,为农业生产筛选出最先进、最安全的新品种,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服务。
  新年伊始,山西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太原召开。会议由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站长阎会平主持,农业厅副厅长郭建文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山西省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农业主管部门及种子企业的62名委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总结了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分析了当前品种审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安排部署了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要工作。
  新的一年,山西省品种审定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品种选育把好关、为品种推广服好务?山西种业应如何变革以更好地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们拭目以待。
  新起点——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从农业生产实际来看,山西省虽然不是粮食生产大省,但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占全省种植业的比重仍排在首位,仅次于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粮食大省。可以说,粮食生产是山西省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种业作为农业的先导产业,必须切实担负起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筛选审定出一批经得起生产考验的丰产、稳产优良品种,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实现农民种粮有效益、产业兴旺有保障。
  从目前山西省审定的农作物来看,玉米方面,适于机收籽粒的品种少,同时适合雁门关畜牧产业发展需要的青贮玉米品种也少;小麦方面,强筋、弱筋及节水抗旱品种少;大豆方面,高蛋白、高脂肪优质专用大豆品种短缺。新时期的品种审定工作要引导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调整育种方向,选育出品质显著改善、抗病虫性明显增强、稳产丰产性明显提高、适宜机械化生产、抗旱节水性更好的突破性品种,为优化农产品供给质量、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强,则种业强。过硬的品种既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为此,品种审定工作要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通过简政放权、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让企业有更大的自主权,快出品种、出好品种,逐步成为育种创新的主体,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推动山西省现代种业快速发展。
  新动能——市场导向 自主创新
  阎会平介绍,山西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自2012年12月成立以来,坚持为山西省农业生产服务,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宗旨,科学、公正、高效地筛选审定了一批优良农作物新品种。5年来,共组织53种农作物2 756个品种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召开10次品种审定会议,审(认)定(引种)通过农作物品种424个,其中,12个品种在山西省审(认)定后又通过了国家级审定或鉴定,3个品种被确定为国家试验对照品种,16个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5个品种被国家列为主推品种,12个品种获得了省部以上科技进步奖励。初步统计,424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667万hm2以上,增产粮食3亿kg,增加经济效益达5亿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年来,第六届委员会着重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以改革品种管理制度为抓手,调整审定标准,开设自主试验,扩大试验容量,提升了品种创新能力,审定了一批高产、稳产、广适性好的突破性新品种,如强盛388、福盛园57号、中地88及大丰30等。近5年来,通过第六届委员会审定的玉米品种在山西省累计推广面积333.3 hm2,显著提升了山西省玉米生产能力。
  审定标准是育种方向的“指挥棒”,直接关系到品种选育者育种目标的制定。近几年来,品种审定委员会不断结合生产需要,及时调整评价指标,适当降低了产量要求,强调了品质、抗性等方面的协调,还放宽了特殊用途品种评价指标,审定了一批适应当前生产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如:玉米审定通过了章玉10号、中种8号等高淀粉品种29个,迪卡517等适于机械化籽粒收获品种3个,迪甜6号、晋糯10号、黑甜糯631等鲜食玉米品种6个;小麦审定通过了晋麦93等强筋品种7个、晋麦99号糯小麦品种1个;马铃薯审定通过了丰产性好、商品性佳的青薯9号,淀粉加工型品种晋薯25号及油炸加工型品种希森9号等。
  当然,最为重要的成就还要属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明显提高。第六届品种审定委员会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育种、科企联合育种,为企业开设了绿色通道试验和科企联合体自主试验,为企业自主选育品种参加试验开绿灯。5年来,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中,企业自主选育及与科研单位合作选育的占70%左右,比上届提高15个百分点;小麦、大豆等常规作物品种,企业自主选育及与科研单位合作选育的占15%~20%,比上届提高10个百分点;向日葵、西瓜、辣椒等经济作物企业育种占50%以上。种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明显提升,促进了商业化育种的发展。
  可以说,山西省第六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也为今后的品种审定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一点是坚持改革创新。品种审定委员会不断改革创新品种管理理念、制度和相关法规,并将品种审定与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紧密结合。第二点是坚持市场导向。品种审定对品种选育的“指挥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连接育种与生产的纽带和橋梁功能进一步放大,市场因素在品种审定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重。第三点是坚持企业主体。企业在品种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树立,引导企业整合资源,促进企业育种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与商业化育种体系的建立。
  新步伐——健全体系 深化改革
  新形势下,品种审定工作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品种审定步伐,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规程,加强农作物品种试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品种展示示范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为此,郭建文要求第七届品种审定委员会重点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一是加快审定一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为目标,审定一批节水抗旱、优质高效、稳产广适、抗病虫害及抗逆性强的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加快山西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小麦要立足南部主产区,提高节水抗旱品种选育水平,积极支持省内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水地品种育种创新,提高自育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玉米要以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栽培简约化、节水节肥为主要育种目标,加快审定一批抗旱、早熟、耐密植、脱水快、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简约化栽培的普通玉米品种和适于北方农牧交错区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
  二是继续深化品种审定改革。其中包括:修订山西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以品种的“绿色”和“抗旱节水”为目标,以抗病虫性、抗逆性、水分养分高效利用性状为评价指标;全面开放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绿色通道”试验,鼓励企业选育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受市场欢迎的绿色性状突出品种、优质专用品种和特殊类型品种;完善审定品种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工作,加强与兄弟省审定委员会交流合作,建立省际间品种试验数据共享互认机制,把外省优良品种“引进来”,让本省优良品种“走出去”。
  三是加强品种试验审定监督管理。要拓展品种试验渠道,加速推进联合体试验、自主生产试验、特殊类型品种自主试验等工作开展,加强各试验渠道的统一管理,同时严格落实主要农作物品种试验过程公开、审定品种公示等制度,提高品种试验审定的透明度。
  四是建立健全农作物品种试验、展示示范体系。品种试验是品种审定的前提和基础,展示示范是新品种大面积推广的手段。品种审定通过后,要积极组织新品种展示示范,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培训,进行多渠道宣传,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
  科技兴农,品种先行。品种是现代农业和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品种审定是种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前形势下,山西省品种审定工作要立足新起点、激发新动能、迈出新步伐,真正充当品种创新的“指挥棒”和品种推广的“安全阀”。只有扎实做好品种审定工作,才能推动山西省种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种业强国、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生物识别信息在我国社会中的运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生物识别信息具备本体特殊性和社会特殊性,这决定了其具备与普通公民个人信息不同的重要性,应受到刑法的特殊保护,但我国既定刑事立法对生物识别信息并未进行任何形式的特殊保护。可运用实质解释的方法,在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两高《解释》第5条中第1款第10项和第2款第4项这两个兜底条款,将“侵犯生物识别信息5条及以上”认定为“情节严重
期刊
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是助力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治理行动的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互动和政策学习是推进区域协同治理的关键所在。为了探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治理的逻辑理路,并为中国区域协同治理提供成渝经验,文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351份府际协同治理政策文本为研究蓝本,应用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框架的网络分析视角对其进行内容编码分析。以个体网络分析与整体网络分析为研
期刊
摘要:长期护理需求评估是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与给付的联结点,直接决定了保险给付,并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有重要影响。当前我国试点地方在长期护理需求评估制度的设计上分歧较大,虽积累了差异化的经验与案例,但地区分割不利于社会公平与社会流动。应立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社会保险属性,结合社会实际与试点效果,适当借鉴德国经验,统筹设计长期护理需求评估体系,通过“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范形式,精准定位评估对象,明
期刊
摘要:关于如何治理中资企业海外投资所面临的东道国经济风险,目前的文献主要围绕着国家治理和市场治理两个渠道展开。前者通过国家外交,改善企业在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后者通过使用一系列分散风险和对冲风险的市场工具,做到风险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对冲。文章引进了第三条风险治理机制——社会治理。利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302份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企业家调查问卷,通过结构方程的量化分析后发现,如果中资企业通过社会嵌入,与
期刊
摘要:第三代互联网的兴起,形成了平台经济。平台企业连接了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结构。平台经济具有规模经济、更少闲置、精准定价、信息动态化等特点,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平台经济也带来了更多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已有的研究,对平台企业的规制多集中在损害发生后的赔偿责任。但由于平台企业自我规制动力不足,事后规制模式存在局限。为避免互联网平台侵害知识产权风险的扩大,采用事后规制与事前规制相结合、政府规
期刊
摘要: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加剧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相关税收是对此进行调节的核心手段,因而再分配率如何设定和政策是否有效变得非常关键。文章以微观个体为出发点,将财产性收入差异以资本生产率的形式加以体现,同时强调高收入阶层通常享有更多的社会决策影响力,即其再分配偏好会得到更多重视,由此设计了对应的经济学实验。研究发现,引入差异化权重的模型不仅能够更好地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行为,而且也为中国财产性收入
期刊
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在于推动成渝地区协同发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形成高质量增长极。基于充实区域协同发展理论支撑的初衷,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引入功能主义系列理论,并运用其中的经典学说阐释成渝经济圈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路径策略。研究表明:成渝经济圈建设应当以经济协同和社会协
期刊
摘要:通过建立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 模型,文章测算了中国1998—2015年各个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相关性,最后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对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樣本期间,中国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较强的省域差异性,东部沿海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而大多数中西部内陆省份的低碳经
期刊
摘要:完全照搬民法中法人的本质来阐述刑法中单位的本质,进而以民事行为能力,或独立的财产与经费作为认定刑法中单位的依据不可取,只有肃清民法的规范因素,在单位现实存在的基础上,重新融入刑法的价值诉求,才能准确解读刑法中单位的本质。由此,现代刑法必然以内含着过错责任和自我责任的罪责原则为基石,刑法中的单位亦是一个意志载体,其本质是以利益为内在核心,以组织机构为外部保障而形成的团体意志。相应地,判断一个团
期刊
摘要:文章采用规范分析、政策价值、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以知识产权质押风险补偿基金补偿规则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提出关于补偿规则法律规范的完善建议。现行规范中的风险补偿基金,从厘定补偿范围和最大限度保障知识产权实现条件入手,其本质是政策性的特户质+赋予平台双重法律地位,这样的设计应予坚持。但仍存在不足:第一,补偿范围界定不准确,包括对被担保债权理论性质缺乏定性、缺乏认定质权人获取补偿的正当性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