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关联分析及其在古生物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地球科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x2150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灰色系统理论是近几年我国兴起的一套新的理论工具。本文利用炭色关联分析对六个生物地理分区的关系作了初步研究,并将它们归为两个大的古生物地理区系。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动态发展过程态势的量化比较分析,它通过关联系数、关联度、关联矩阵及数据间、时间序列之间的“映射”来分析系统内各因素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关系及其关联特征,进而发现规律。关于因素分析过去采用的主要是统计的方法,如回归分析,但
其他文献
多数人认为“高TcYBaCuO、DyBaCuO稳定超导相晶体均属正交相,而超导性能又与结构的正交性密切相关,即正交性越好其超导性能亦越好”。作者在近期对不同单位所提供的样品进行统计研究发现“凡属高TcYBaCuO和DyBaCuO系列陶瓷超导晶体的大多数均属单斜相,其实质是由单斜相微小页片状孪晶单体所组成的,但就由页片状孪晶片所组成的长柱状整个晶粒而言,又显正交相光学特点,然而这种正交相也只能称之为
期刊
采自西藏阿里地区五县市几个层位的腹足类化石分属早奥陶世、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早白垩世(多数)、晚白垩世(少数)及第三纪等时限;共计31种(包括12个新种、3个相似种、8个未定种),归入26属(包括1新属),分属14科。它们的地理分布及与它区的对比也略予论述。
期刊
本文提出寒武纪以商丹断裂带为界,东秦岭地区北部属中朝板块南部陆缘区,为主动大陆边缘,以双列岛弧为特征;中部和南部属杨子板块北部陆缘区,由两隆(大陆区北缘和中秦岭微板块)—凹(南秦岭盆地)组成,为被动大陆边缘。
期刊
文中描述了来自竹溪组、宁强组链珊瑚类四属(其中-新亚属)六新种,对各属的地的史地理分布作了介绍,并根据各属的地史分布,讨论了竹溪组的时代,认为竹溪组应是文洛克期沉积。文中的泡沫链珊瑚在我国也是首次报导。
期刊
西秦岭“西汉水群” 的地层时代和划分对比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地层的岩性特征、生物群、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重建了地层系统,并首次研究了本区的牙形石,确定了地层层序及地质时代,指出前人建为上、下关系的“洞山组(D_3)”、“西汉水组(D_2~2)”和“安家岔组(D_2~1)”实属同期异相地层。新的地层系统包括黄家沟组、红岭山组和双狼沟组。中、上泥盆统界线在红岭山组中部。
期刊
本文通过分析苏浙皖长兴期各沉积相带牙形石产出频率、分异度和种类,认为正常浅海的碳酸盐岩台地和较深水台沟区最适合牙形石动物群生息,并认为由于有两种生态类型的牙形石动物,即洋面浮游型和底栖型,导致了不同相区地层中牙形石属种组合上的差异。
期刊
四川龙门山地区石炭系发育完整,生物化石丰富,是研究石炭系良好的地区之一。本文依据珊瑚化石演化序列,提出本区石炭系8个珊瑚组合序列。本区石炭系厚约220m,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上界与二叠系为假整合;下界和泥盆系连续沉积。在其下伏的地层中发现有孔虫Quasiendothyra Communis(Rauser),可归入上泥盆统,相当于西欧的艾特隆层。因此本区的下界和西欧的泥盆—石炭界线是接近的。
期刊
本文研究了湖北大冶金山店武昌组植物化石。鉴定32属56种,描述一个新种。讨论了武昌植物群特征,论证武昌组时代为早侏罗世。
期刊
本文对近30个化石介壳进行的碳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进行了研究,表明其碳氧稳定同位素成份可用于识别海、陆相环境,半咸水环境,并且这些结论与双壳类、腕足类的生态属性是一致的。利用Keith和Weber(1964)提供的公式z=b(δ~(13)O+50)+a(δ~(13)C+50)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地划分出海相,半咸水和淡水生物群。
期刊
本文记述了河北泥河湾盆地的一个新的地层单位——稻地组。在四个实测剖面上对稻地组进行了分层描述,根据其岩性、化石特征、及其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确定了该地层组的含义,并对其时代(晚上新世)作了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