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比较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式在关节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关节损伤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

治疗组手术操作总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8.51±10.20)min、(13.35±2.46)d、(88.43±5.27)d,与对照组的(118.73±25.71)min、(19.72±3.57)d、(107.42±10.3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24、9.522、10.613,P=0.000、0.000、0.000);治疗组优良率为90.48%,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26);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8,P=0.014);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为(2.11±0.68)分,低于对照组的(4.98±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05,P=0.000)。

结论

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孕妇血型及抗体筛查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孕妇的ABO血型及Rh(D)血型,筛查不规则抗体。对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和溶血病检测。结果2 032例O型孕妇,其丈夫为非O型;新生儿发生溶血病152例。2 032例非O型孕妇,发生新生儿溶血病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4,P<0.01)。RhD阴性27例,其丈夫均为RhD阳性,发生新生儿溶血病5例。检出孕妇血清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C类趋化因子5(CCL5)和重组人S100钙结合蛋白A4(S100A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正常乳腺组织和120例乳腺癌组织中CCL5和S100A4的表达程度,并分析表达程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CL5、S100A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7%、62.50%,正常乳腺组织不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CCL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对照法,选取40例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学龄前儿童[平均年龄(4.5±1.2)岁],检测其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前后不同时期(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外周静脉血中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免疫活性细胞(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
目的探讨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巨大儿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GDM患者(单胎妊娠)为研究对象,15例新生儿为巨大儿(巨大儿组),25例新生儿为正常儿(正常体质量儿组)。选择同期在该院产科分娩的40例糖代谢正常(NGT)单胎妊娠产妇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母血、脐血中Nesfatin-1、RBP4水平。结果巨大儿组
目的分析重度黄疸(血清总胆红素>100 μmol/L)新生儿接种第二针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时机,提高其3年后乙肝抗体的阳性率。方法选择因重度黄疸而推迟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的新生儿259例为研究对象,在其血清总胆红素<100 μmol/L后接种乙肝疫苗,根据接种时间分为两组,≤3 d接种乙肝疫苗的130例为A组,>3 d接种乙肝疫苗的129例为B组,追踪两组3年后入托体检中乙肝抗体的阳性情况。结果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