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失衡的乡村立传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xwbx45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子速记着乡村风景的破碎、历史记忆的弱化和乡土文明的断裂,记录着游离于城乡间的亲人、同学、朋友和邻里们不泯的梦想、眷恋、苦痛、不平和迷惘
  在这些年掀起的中国散文热潮中,可分为释放个人情绪、把玩器物与词语、打扮青春小资、翻拣历史碎片和乡村散文几种类型。在乡村散文这一序列里,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吟诵河流山脉、老屋炊烟、田园牧歌等乡村意象为主的描述性散文;另一类是以沉吟乡村民间疾苦、村庄枯荣变迁和城乡龃龉矛盾等悯农诗式散文。
  江西作家江子,这位老舍散文奖获得者以众多独树一帜的乡村散文文本,跻身于当代优秀散文家之列。散文热潮中,他的创作属于乡村散文的后一种,拒绝乡村诗意的虚构和高蹈,还原乡村背后的汗水和血泪。
  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田园将芜——后乡村时代纪事》散文集,可视为江子近年来散文创作成就的集中展示。全书分“告别与出走”和“无处安放老照片”两辑,共25篇,虽不能言篇篇珠玑,但绝大多数篇章称得上新质独创,意蕴深邃。尤其是集子中有相当篇幅书写了乡村的失衡和离乡者的喜怒哀乐,喟叹着乡村的梦想和忧伤。这为江子的散文平添了思想和艺术的双重分量。换言之,江子所做的事是在为故乡立传,同时也在为剧变中的乡村中国画像。
  江子的散文创作视界,截取于由市场化、工业化、都市化运动挤压下的乡村嬗变背景。他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中国城镇化大变局给乡村带来的重大变化,去感应原本很诗意、淳朴和安谧的乡村,如今已为另一种臊动、喧嚣、混杂的景观所替代。
  在多数篇章里,江子速记着乡村风景的破碎、历史记忆的弱化和乡土文明的断裂,记录着游离于城乡间的亲人、同学、朋友和邻里们不泯的梦想、眷恋、苦痛、不平和迷惘。
  “告别与出走”辑有散文14篇,江子将笔墨投向了村庄老人、乡村暗疾、乡村失踪者、进城青年和苦苦挣扎在城市夹缝中的打工者身上。
  《老无所依》一文非常细腻地写了故乡一群中老年的孤寂生活和死亡图景。当青壮年纷纷进城打工之际,由老人和小孩构成的乡村空巢,无缘由地牵引着作者的忧心忡忡和深度失落。而《消失的村庄》一文,好像是在写村庄的消逝,实则是写村庄里失踪者日渐增多的症结。《在城市》由几个故事组成,“打工时代的婚礼”写了堂妹表面光鲜、内心龃龉的婚事;“民工的过道”聚焦了一群在城里卖力气的人正午时分抱腿沉睡于城市地下过道里的场景,读来令人心酸和无奈;而“蚂蚁搬家”写了一群城里专事搬家的打工者与“我”的一次交道,那些卑微和坚韧的生命,震撼了江子的心灵,掀动了江子骨髓深处的悲悯情怀。
  散文应该是最有人文传统的文体,在《田园将芜——后乡村时代纪事》里,江子以史家气象和纪实手法,为失衡的乡村立传,充分佐证着自己的使命意识,不回避现实的严厉,不唱颂诗和牧歌,而是以真实为基石和一个乡村后裔的眼光,将现代乡村的物质钙化和精神隐痛揭秘了开来。
  在第二辑“无处安放老照片”里,江子通过对爹娘入城、对岸村庄、血脉里的赣江、流浪的篾刀和消失的洲等人和事的书写,设置心路历程与乡村历史的重叠,有感悟地叩问和探寻故乡无法安妥自身、亲人茫然无措和逐渐黯淡的历史记忆。这是江子的一种不奉命行事、只听从自己的内心写作。以时代的重大变易相比,江子在这一辑中的散文篇章敞开心襟,思想特立,饱含激情,无论是题材与立意、语言和结构,都在宽阔的格局里向乡村历史的根系和现实生活的枝叶两个方向延伸。这一创作理念,是当下很多散文书写者难以望其项背的。
  如《你是我的神》一文,共13章节,近1万字,以“别人家的爹好,我家的爹不好”为开篇,到“睡在爹睡过的床上,我仿佛刚刚出生的婴儿。一夜无梦”为结尾,通篇将儿子对亲爹的那种窝囊、委屈、怨恨、可怜、不争气和进城后生活的种种不适应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在《赣江以西》一文中,江子通过对杨万里、龙、虎、银饰、老艄公、锡匠等人和事的还原和书写,以精准和诗意的文字和蒙太奇式的画面呈现了当代中国乡村的悲怆。
  本书的“代后记”《我成了故乡的卧底》同样也值得一读。作为农民的后代,江子经过努力成了一名城里人,但仍生活在乡村的那些亲人,因为疾病、求学和打工等各种原因,时常要进城联络江子,这让他深感自己成了一名“卧底”,要完成乡亲们交办的“任务”,读来令人喟叹不已。
  《乡土中国》 费孝通 著
  北京出版社
  本书是费孝通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的内容所写成的。它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介绍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别体系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可以说,作为一本学术性质的著作,本书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先河。它短小精炼的篇章,朴实无华却相当精准的叙述语言,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一本开放式的学术著作,没有故作高深,也不会降低水准,使各个水平的读者,都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与收获。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梁治平 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本书在传统的法制史研究之外,尝试以文化解释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法,是一部从文化解释立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作系统研究的论著。作者梁治平认为,法律的理念与实践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符号:“法律所揭示的,不仅是特定时空中的生活样态,也是特定人群的心灵世界。”
  梁治平重视观念且常常由语词的辨析开始,但并不止于观念和语词,而是透过对观念、语词同经验、实践之间循环往复的解释求取对历史的了解。本书处理的材料大多是人们熟悉的,它所讨论的问题却不尽如此。梁治平以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但为法律史研究引入了新的学术资源,而且拓展了法律史的视界。
  《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
  唐·布莱克(美)著 法律出版社
  本书是布莱克运用社会学知识于法律活动,探讨在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司法问题的代表性著作。通过这本法学界、社会学界的“两栖名著”,布莱克告诉我们,法律不仅是规则和逻辑,它也有人性,离开了社会环境,法律将是不可理解的。
  布莱克的魅力在于,他把我们耳濡目染的一些“常识”做成了学问:司法实践中,大量相似案件的处理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别。布莱克进行了他的升华和创作,他提出:每个案件都有它的社会结构因素,即社会特征,往往造成司法裁决中的法律差别。
其他文献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检察院以廉政文化机制建设、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办案安全机制建设、检务督察机制建设为着力点,打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格局,用实际行动筑牢干警公
【目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对不同类害虫的影响程度如得以详细研究,则它们可能有望成为化学杀虫剂的合适替代物。本研究旨在评价溶剂极性对不同植物提取物杀虫活性的可能影响。
【√】美国大多数城市或州都有噪音控制法规或称反噪音法规,禁止制造噪音扰民  在美国社区,要求每一个业主避免在自己的土地或房产上进行“不合理”的侵扰附近土地使用或享受的活动(例如邻居家的生活受到烟味、嘈杂声的打扰)。小麻烦也须有相应的法律管辖,美国人称此类为“皮毛法律”。  中国大妈跳广场舞被捕  8月7日,美国《侨报》报道,一支华人舞蹈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排舞,因音乐扰民遭到附近居民的多次报
中国"入世"以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愈来愈严峻的挑战。那种把人看作机器一样的"机器人"和"经济人"的西方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以人为本,注重人力资源管
正是那条复活的狗让我们存有一颗战栗之心,倘若它躺在那里安静地死去,我们就会感觉那时的世界正被一个正常的秩序维持着
【√】昔日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转眼变成了弯腰驼背、满脸沟壑的“小老头”。这些年来,白天他借助饥饿、劳累阻断恐怖的记忆,然而一到晚上,多年前那个鲁莽的举动,就会如磐石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些年来,我做梦都想回家,就是没有勇气自首,这下不用担惊受怕了。”54岁的李明安(化名)在逃亡26年后,看到高速路牌上的“义马”两个字时,不禁情绪失控,老泪纵横。  1985年8月11日,义马市千秋镇村民李明安因家庭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对宣传党的路线方针
如果说,在过去漫长的消费领域里,一直是成年人唱"主角"的话,那么,今天的孩子(独生子女)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消费领域的"次主角"。他们中不但有不少露出现代"富翁"的派头,而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中"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中等收入者是个什么概念?不同
【新闻提示】2011年5月17日,贵州省毕节市阿市乡中学26岁的初中英语老师周琴(化名)被阿市中学校长强令陪8位领导喝酒。酒醉后的她,被毕节阿市乡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王忠贵强奸。事后周琴与母亲向当地派出所报案,警方竟然说:“暴力特征不明显”,而且“戴避孕套不算强奸”。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只是有的奇在光怪陆离,有的奇在荒谬无耻。  仔细分析这个事件的细节会发现一些违背法律基本常识的认识,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