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2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er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简称心力衰竭。我们从2003年10月~2005年6月对22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选择慢性CHF患者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48~75岁,平均64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1例(合并高血压5例),缺血性心脏病7例(合并高血压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其中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16例,Ⅳ级4例,慢性病程3个月~6年,平均32个月,全部病例治疗前后进行了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测定及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
  治疗方法:所有慢性CHF患者给予地高辛、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硝酸酯等药物治疗稳定至少2周后,给予卡维地洛(商品名:达利全)口服治疗,剂量从3.125mg,2次/日开始,每1~2周剂量递增1倍,增至25mg,2次/日后维持治疗,对剂量增加后不耐受的患者,维持原来剂量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随访心衰临床表现及体征、判断心功能分级。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X[TX-]±S表示,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结 果
  
  临床疗效:22例慢性CHF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11例,改善1级9例,2例心功能无明显改变,其中1例浮肿加重,总有效率为90%,达到卡维地洛目标剂量25mg,2次/日的有20例,其余2例因心动过缓剂量增至12.5mg,2次/日后维持治疗。
  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的变化:22例慢性CHF患者中原有高血压11例,在卡维地洛增量过程中9例逐渐减少ACEI剂量,2例患者保持原有用药剂量,卡维地洛治疗前后心率、血压改变见表1。
  


  治疗前后左室内径及心功能的变化:卡维地洛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其左室内径及心功能的变化见表2。
  


  安全性观察:卡维地洛治疗过程中,2例因静息心率<50次/分,卡维地洛量增至12.5mg,2次/日后进入维持量,其余患者达到目标剂量25mg,2次/日,治疗过程中除1例因利尿剂停用发生浮肿加重,其余21例患者无心衰加重、症状性低血压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电解质测定发现仅1例血肌酐由治疗前87μmol/L增至治疗末138μmol/L,其余无明显变化。
  
  讨 论
  
  过去10年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传统的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在疾病的早期虽能改善症状,但长期应用却不能阻止疾病进展及提高生存率,而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如β-受体阻滞剂和ACEI长期应用却能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降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目前国内外心衰指南均强调对所有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ACEI应用基础上,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因为CHF患者常有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早期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可使衰竭心肌得到血流动力学代偿,去甲肾上腺素可刺激心室收缩,调节血管阻力,使血流向重要器官重新分布。但从长远看,儿茶酚胺过量可致心肌耗氧增加,外周血管收缩使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应用β-受体阻滞剂来抑制慢性交感神经激活的不良作用,应该会给心衰患者带来重大改善。目前有3种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衰有效:卡维地洛、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是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而卡维地洛是第3代β-受体阻滞剂,全面阻断β1、β2和α1受体,因而改善心衰作用更明显。
  综上所述,卡维地洛治疗CHF,半年后90%患者心功能改善明显改善,运动耐力提高,与心脏超声的检查结果一致,患者平均左室内径明显减少,射血分数明显提高,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好,即使1例因浮肿加重,仍坚持服用,2例因心动过缓未达到目标剂量,但仍坚持服用维持量,卡维地洛在临床CHF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112例中男65例,女47例,年龄41~72岁,急诊手术26例,其中休克者19例,肝功能有改变者34例。手术方式:胆切除44例,胆总管探查27例,胆总管T型管引流术32例,胆总管括约肌成型术1例,胆肠吻合引流术8例。手术时间平均3.1小时,术中平均输血400ml,有4例输血超过2000ml。  麻醉前用药:常规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 g。  麻醉选择:①病情
期刊
摘 要 目的:提高对良性滑膜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良性滑膜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局限型12例,弥漫型3例,两型良性滑膜瘤发病部位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差别明显;结论:掌握其组织学特征较易诊断,但应注意与软组织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巨细胞肉芽肿、滑膜肉瘤等相鉴别。  关键词 良性滑膜瘤 局限型 弥漫型    良性滑膜瘤是一种起源于滑膜细胞或趋向滑膜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发生在关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基底脉尖综合征(RBA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近2年收治的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头颅MRI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神经眼动障碍,视觉障碍和意识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人多数预后好,治疗应针对卒中病因尽早溶栓、抗凝、扩溶治疗。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例中,男
期刊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内科常见急症,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危及患者生命。现就我们救治的32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8~62岁,平均36.6岁。32例中无糖尿病史者2例,在有糖尿病史的30例中,病史最短62天,最长13年。胰岛素依赖型1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13例。  临床表现:食欲突然下降13例,恶心呕吐21例,有明显脱水19例,心律加快19例,肌肉酸
期刊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微卡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标准:①复治患者接受过WHO推荐的标准复治方案2SHRZE/1HRZE/5HRE(含全程隔日用)痰涂片抗酸杆菌仍阳性者。②无尘肺、糖尿病、精神病、妊娠等并发症,且心、肝、肾功能正常者。③年龄19~66岁。  病例来源病史:符合选择标准31例,因故中途退组4例,资料完整者27例。其中男23例,女4例。年龄19~30岁4例,31~45岁16
期刊
我院从2005年1月开始采用毫米波治疗仪,已成功治疗急慢性炎症共10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00例患者中,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8~75岁。病程3天~5年。    治疗方法:将毫米波辐射头直接接触皮肤或稍许离开炎症部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治疗次数10~15次不等。  疗效评定:①痊愈:自觉症状及主要体征消失。②显效:自觉症状及主要体征基本消失。③好转:自觉症
期刊
摘 要 目的:体外实验研究探讨大豆异黄酮对人肺腺癌的抑制作用。方法:MTT比色法、H-E染色及透射电镜法。结果:大豆异黄酮对A549细胞有抑制作用;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大豆异黄酮可以使细胞肿胀,胞膜及核膜变薄、模糊不清,导致细胞变性、坏死。结论:大豆异黄酮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繁殖;其抑制作用可能通过细胞毒性作用来抑制A549细胞生长繁殖。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人肺腺癌 A549细胞
期刊
资料与方法    病人来源与分组:2002年1月~2004年6月,我们对吉林市城区育龄妇女进行妇科病检查,共检查出宫颈糜烂患者847例,经阴道镜检查,临床上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分为三度,Ⅰ度为糜烂面积不超过宫颈面积的1/3;Ⅱ度为糜烂面积超过宫颈面积的1/3,但不大于2/3;Ⅲ度为糜烂面积超过宫颈面积的2/3。选择其中适宜冷冻、激光、电熨治疗的患者182例,按居住地区分为甲、乙两组,随机决定其中一组为
期刊
我自2003年元月~2004年9月,以此术式治疗II期以上混合痔50例,疗效确切。  共60例患者,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8~50岁,采用剥扎术改良式,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1~49岁,均为II期以上混合痔,无其他系统阳性病史,首次手术,术后同等条件下换药。  治疗方法:混合剥扎术从略,剥扎术改良式如下: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1%利多卡因)局麻或腰俞
期刊
摘 要 目的:回顾我院121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应用价值,以提高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聚丙烯网片及网塞固定于腹股沟的缺损区域替代传统的张力缝合,临床应用121例。结果:所有病例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一感染,术后3~7天出院。90例(75%)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1.5年,无1例复发。结论:本手术创伤小、较传统手术操作简单,术后疼痛不适感轻,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