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校长绽放生命的荣光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坊间有这样的说法:小学校长唱的是“北京的金山上”—欢快阳光;高中校长唱的是“像雾像雨又像风”—朦胧神秘;初中校长唱的则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迷茫忧伤。
  对此我一直不以为然。但前不久受邀参加某省初中校长培训班的开讲仪式,校长们的状态引起了我的警觉。现场200多位初中校长,都是全省各地有名气有声望的校长,但一眼望去,很少看见充满阳光和自信的脸庞。多数人一脸苦涩、愁眉不展,个别人甚至疲惫不堪、萎靡不振,这可是2020年抗击“新冠”病毒以来全省一次难得的高规格培训活动啊。
  两个小时的报告结束以后,几位校长就急急忙忙拦住了我,问了我差不多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初中校长在当地总是被抱怨被指责的多?我们比小学校长起得早,比高中校长回得晚,我们几乎都泡在了学校,为什么还会被如此对待等等……
  这样的情形和疑惑,不禁让我心生一丝凉意。同在一片蓝天下,初中校长们怎会如此困苦?
  2020年9月,教育部等八部委共同發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迎着这片曙光,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如何调动激发广大校长的首创精神、专业精神、进取精神,让他们绽放生命的荣光,这既是常识所在,更是理性所归。
  常识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不是“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凭空而来的,而是因为党的好政策让人们从思想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有担当敢创造能作为的企业家所致,是企业家精神的绽放,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中国教育发展的活力激发,更需要教育家精神的绽放。
  常识又告诉我们,今日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样的活力,明天的中国就有什么样的气象、有什么样的地位。初中教育是“熊腰”,“熊腰”劲则能“摆尾”,带动小学教育;“熊腰”硬则能“挺胸”,撑起高中教育;“熊腰”粗则能“昂头”,扛起高等教育。由此可见,初中教育承上启下,初中校长责任重大,我们怎样高看、怎样善待、怎样激励都不为过。
  常识还告诉我们,跪着的教育不可能托起一个民族高昂的头颅。一群苦涩的校长,不可能创造出一个个甜美的校园,不可能培育出一群灿烂的儿童。一般地讲,校长苦,老师就苦;老师苦,孩子就苦。我们总在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把这本经念透,办法有很多,而善待校长、解放校长、成就校长是当务之急,对初中校长尤应如此。
  在当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行动中,要破解初中校长之困、之苦,我以为还是要立足现实,从常识出发。
  第一,一定要抓“关键”。这个“关键”就是既要让初中校长自信、自在,又要让初中校长自主、自由。《意见》在指导思想中开宗明义要求“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为深抓这一“关键”提供了政策依据。只有浪漫而自由的校园,才能滋养校长生命的光泽。
  第二,一定要抓“调理”。中医之道在调理,标本兼治,教育也应如此。目前初中教育事多、事烦、事杂。就当下的情况而言,相关部门尝试推行“低管控、低评价、低竞争”的行政策略,真正让初中校长们有时间和精力做学校内部的“调理”工作,追求学校生活的极致,带领教师研究学生、课程、教法、学法,带领孩子们追梦圆梦“撒野”撒欢儿,让教育既有一幅“清明上河图”,又有一幅“富春山居图”。
  第三,一定要抓“典型”。要让老百姓心中真正的平民校长、草根校长、乡土校长总能享有一份生命的荣光,让这群人的良知、风采、故事真正洒落在乡野,洒落在社区,洒落在老百姓的茶前饭后。要激励更多的初中校长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庸。讲情怀,校长们可以像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先生那样,一生为教,以教为荣;讲智慧,可以像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李镇西那样笔耕不辍,始终保持教育的本真;讲行动,可以像山西省运城市西关小学校长张鹏飞那样,带领孩子们用“鬼步舞”舞出一片风采……
  中国教育太需要尊重这些常识,需要培育尊重这些常识的土壤。我们希望未来的初中校长们,能真正拥有扎根深处、向上生长的力量和追求,在持续不断的自我提升中,尽情绽放生命的荣光。
  (编辑 孙金鑫)
其他文献
研究采用Nvivo12.0 Plus对北京市等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评估指标进行编码和归类分析。研究发现,7个省、市、自治区的指标体系具有一些共同的优势,如强调组织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强调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氛围的创设、强调示范学校的示范作用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忽略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内容过于笼统且不够全面、忽视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标过于趋同、缺乏指向性等。因此,为更好地发挥指标体系的引领作用,应对评估指标体系加以完善,将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成效纳入指标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教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联结点.高校教师素质提升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之间存在教学能力—
2020年秋季,部分原来使用汉语教材的民族地区开始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从课程建设来说,汉语课程与语文课程会有一些基本差异。因此,相应地教材设计也会有较多不同,课堂教学自然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用好统编教材,本文一方面对比汉语与语文课程性质的差异,指出语文课程理念特别是阅读理念的关键之点;另一方面重点阐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指出在教学中有效落实的路径以及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
数学课程标准是官方发布的教学指导文件,是中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标准与依据.民族地区数学教育发展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调研数学课程标准在民族地区的实施状况.本研究选取民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具效益和活力的方式之一。但是根据调研发现,当前校本培训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培训内容缺乏鲜明主题引领,随意性大;培训方式以单一输入为主,缺乏主体间互动;培训实施预设太多,缺乏对过程的关注。校本培训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基于“教师是主动学习者”这一理念,以项目课程、多元学习、线上平台精准实施为主要施力点,推进校本培训在内容、方式及实施流程三方面的
期刊
摘要围绕大观念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可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站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认识”板块的教学为例,梳理大观念统领下开发学习任务的基本逻辑,具体阐述构建单元学习任务的流程。包括根据大观念确定单元具体观念,制定预期目标,形成关键问题或子问题,确定系列单元学习任务;把握活动目标、活动情境、核心问题、学习材料等要素,设计具体可操作的学习任务。此外还要在课堂教学中保
积极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既是我国“后扶贫时代”教育反贫困、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十四五”时期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地
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是文化认同问题,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实现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路径.从文化的视角探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既可以看到其背后厚重的文化底蕴积淀,也能进一
在各学校积极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当下,我不由得想起我校历史上第一个发展规划——《南昌大学中小学2003-2013年发展规划》.正是这个《规划》激励和引领着全校教职员工
期刊
诗性基因谱系在漫长的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生成并延续,并且凝练成以诗性思维与诗性智慧为主体的诗性传统.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很有必要借助诗性文化基因与审美创造活动,营建令人赏心悦目的意境,涵容诗性精神特质,构筑诗性空间,让人深度感知诗性智慧的文化魅力,引导现代人从"物役"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以丰富的想象力敞开生命存在的无限可能性,以"自为"的积极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回归身心愉悦、心境澄明的"诗性人生"境界,实现诗意的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