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来源 :中华肾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外显子6C161T多态性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测定208例正常健康人(Ⅰ组)、168例非GIO患者(Ⅱ组)和104例GIO患者(Ⅲ组)PPARγ基因外显子6 C161T的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股骨、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结果 外显子6 C161T有CC、CT、TT 3种基因型.GIO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CT和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非GIO组、应用激素组(GIO组+非GIO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C161T的CC基因型组各部位的骨密度有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GIO组和GIO组C161T的CC基因型组腰椎的骨密度明显高于CT和TT基因型组(P<0.05),分别为非GIO组CC型(1.04±+0.17)g/cmi2,CT+TT型(1.02±0.07)g/cm2;GIO组CC型(0.94±0.12)g/cm2,CT+TT型(0.83±0.08)g/cm2.经年龄、体重指数等因素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基因C161T基因型在正常人和应用激素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它可能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无关.C161T基因型在GIO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它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有关.PPARγ基因C161T多态性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腰椎的骨密度有关.等位基因C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它可能与应用糖皮质激素后骨量的丢失有关。

其他文献
由超负荷运动所引起的急性肾衰竭(ARF)国内文献报道较少.近5年来我科共收治11例运动后引起ARF的患者,现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病理特点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收治治疗的11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疾病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均进行手术治疗。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对照组、观察组分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ERAS护理干预,患者知情配合参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患
摘要:在临床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隐匿起病、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常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不集中、认知障碍、情感障碍、行为异常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生活能力严重减退,甚至不能自理,导致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还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生活
我们发现在室温低于5℃的寒冷季节,透析低血压较常见,估计与血透B粉自然溶解不充分有关.于是进行加温溶解,并与自然溶解相比较,报告如下。
期刊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显著增加,已成为诱导终末期肾衰竭需要肾替代治疗的最常见的原因[1]。
期刊
从2006年10月27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第十四届中同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上获悉,《中华肾脏病杂志》2005年影响因子为1.077,在1652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中总排名中列第78位,影响因子排名较2004年(0.962)上升了11位。影响因子在内科学类期刊中列第四位,仅次于《中华肝脏病杂志》(1.57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272)、《中华糖尿病杂
期刊
我们收治了一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表现为非恶性高血压,ANCA阳性的新月体性肾炎,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在当前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高度重视水稻的种植养护等相关内容,同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也要充分加强,多管齐下,齐头并进,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有效提升玉米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其综合效能的体现提供必要的支持。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水稻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相关内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水稻的产量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一、引言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全球人口的不断老龄化,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美国肾脏病登记资料表明,在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病因中,肾血管病变占29%,仅次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肾血管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常常伴随冠心病的发生.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血管病变早期临床症状隐匿,常被漏诊或误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