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研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目标需求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信息技术课程,其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而以视频为教学平台的微课程新教学方法的采用,必将带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 键 词] 微课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67-03
  一、前言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网络购物足不出户即可购买想要的物品。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运用,不但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也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感受,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而随着近年来网络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已是随处可见,各种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的微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如微商、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已是当下社会的一种新潮流,引导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同样是以网络移动终端视频播放为载体的微课程的出现,使得学生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学习,有效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问题,是当今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首要选择。本文从微课程的概念、特点出发,分析微课程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并通过在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微课程的合理设计与安排,最终达到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二、微课程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程的出现,引起众多高职信息技术教师的高度关注,而有些教师已经把微课程作为课题进行专项研究,可见微课的重要性。那该如何理解“微课”呢?微课就是教师从众多知识点中选择某个知识点,通过自己的讲解而制作成的内容清晰、简短明了的视频。微课所具有的特点相对于传统信息技术课堂而言,首先,时间短,重点体现在“微”,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为宜,而传统课堂时间则为45分钟。其次,讲解内容针对性强,微課程所讲解知识点是针对一个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学习的目标很明确,而传统信息技术课堂则是多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如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则容易遗漏所讲知识点。再次,微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可以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只要具备网络移动终端设备即可,在宿舍、公交车上等都可以学习,而不必像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拘泥于课堂。微课程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也不是万能的,需要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带来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
  三、微课程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探讨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新鲜事物应运而生,微课程作为当下微时代的产物,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理应为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所用。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
  经济在发展,时代在更新,教师的思想更应与时俱进,任何有助于教学的资源都应为教学所用,之前出现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即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职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出现的微课程也是时代发展下的新兴产物,是一种更为现代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弥补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能够为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可见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程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任何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都以学生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为前提,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即使教师教学多么认真、努力,也终将是徒劳无功的。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是一门重在实践操作的学科,在传统的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台上进行上机操作讲解,学生在台下进行模仿操作,这样营造出来的课堂气氛无疑是枯燥无味的,学生逐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微课程的出现及应用,正好利用学生追赶潮流,使用移动终端设备频率高的优势,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时间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枯燥氛围,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也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急需在当前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新的教学元素,以弥补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不足。现在是微课程,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涌现出来。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也是在不断进行中,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在改善教学氛围、实施情境教学、设置课堂提问等改革的同时,引导学生实施课外微课程学习(课内也可),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融洽,课堂关系变得和谐,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四、微课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安排
  (一)课程总体设计
  基于微课的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总体设计,是以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为目的,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工作过程将原课程内容知识碎片化,序化知识和技能,重构教学内容,将课程中的认知内容、原理分析内容、操作方法和成果展示等内容进行有效组织,并通过在线互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为实际技能训练做好充分准备,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微课程结构设计
  微课结构主要由课前准备、课中实施和课后反馈等环节组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教师给予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提高学习效率。课前准备环节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并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下发教学任务单,共享该教学内容配套资源如微课视频、动画、图片、课件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限时测验、问题解答、互动研讨,让学生巩固计算机各环节的操作方法。教师可以检测倾听、问题引导、评价考核等实现课堂翻转,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课中实施环节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环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演练,教师进行个性化辅导,并根据后台数据统计确定练习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共性讲解。学生间相互检验操作结果,填写检验单。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讲解程序操作方法,调试方法展示,进行点评并填写考核评价表。学生做中学,做学合一,从而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课后反馈是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后根据网络教学平台记录的各项学习成果,采用阶段性、全过程、师生共评的形式考核评价,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确定课后拓展训练活动,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拓展训练任务,共享拓展训练任务教学资源。
  (三)微课程内容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众多,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7操作系统、常用汉字输入法、Word文档的排版、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基础等。根据微课程的应用特点及内容重点,可选取其中的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制作成微课程即可。
  (四)微课程平台设计
  高职信息技术微课是在遵循职业教育培养新兴人才的目标以及教学理论与操作实践密切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制作,并依托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终端,使师生互动交流,在教学环节上不受学习内容、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将学习内容放在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平台上,将实际操作等技能训练和考核内容放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上来完成。所以,要将微课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必须搭建微课教学设计平台,该平台必须能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也能创建微课程群进行实时在线互动交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微课在高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目前,众多高职信息技术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微课程的一系列深入研究,设计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人从以下几个有效性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理工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学生就很难掌握,即使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操作实践不到位,也将是徒劳无功的。在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整节课堂45分钟,教师会用大部分时间讲解理论知识,上机操作的时间少之又少,这样就会有些需要实践操作才能学习到的知识点不能够及时掌握,长此下去,学生在课堂积累的疑难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而又得不到有效解决,此时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也会彻底失去。微课程的出现,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并且不再像传统课堂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讲解,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上机实践,如一遍没有掌握,可以多次反复学习,直至掌握,这样学生学习的环境不再枯燥,而是轻松自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明显提高。
  (二)有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学生是关键因素。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将学生摆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学生才会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的有效性。而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为本,为主要角色,学生处在次要、被动的角色,大部分学生是在教师的强迫驱使下被迫学习,学生学习的心态以及这样状态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微课程的出现转变了师生之间的角色,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打开网络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所要学习的课件,遇到疑难点还可以与教师在线互动交流,实现学生学习上一定的自主权,知识的掌握不再困难,学习的信心也会进一步增强,教师将会在轻松自如的教学环境下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逐年递增的毕业生人数导致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对于高职非信息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较强的创新意识,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突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多角度对同一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做成微课课件供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反复上机操作练习,达到彻底掌握。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存在对内容有疑问的地方,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提出质疑,并一一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给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的榜样,学生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熏陶,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会逐渐得到培养。
  (四)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信息技术的众多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问题可以引出更多深层次的问题。由于微课程的出现,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知识点可以由易到难,先让学生学习较容易的内容,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充分得到调动后,教师再利用微课程导入较难一些的知识点,等学生完全掌握以后,由于教师设计的是环环相扣的微课程,学生会主动探寻下一阶段的知识点,这样不但掌握到的知识层次在加深,而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次学习的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五)有效改善学生的信息技術认知观
  在微课程没有出现之前,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有限,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由于这种状况长期没有得到改善,导致学生一提到信息技术课程就感到头疼,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但自从微课程进入学生的视野后,由于微课程短小简洁,内容明了,学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知识的掌握变得轻而易举,认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并没有那么令人可怕,从而改善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认知观。
  六、结论
  微课程作为微时代的产物,有其独特优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值得信息技术教师研究运用、推广。同时,我们的教师还应清醒地意识到,微课程在使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微课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从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平台设计、结构设计等方面深思熟虑,以学生为本,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带来高职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余琼.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作用及制作方法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
  [2]吴杰,张立荣.微课教学效果研究:以高职《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2).
其他文献
自从锗(锂)、硅(锂)半导体探测器在六十年代发展起来后,国外对其基本性能已研究得比较清楚,此类器件的制备工艺已臻完善,前几年已进入商品生产阶段,这里不多介绍。下面就其它
本文阐述了ZTV221型和ZTV222型两种柔性钒自给能堆芯中子探测器的用途、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特性,以及用ZTV222型描绘了反应堆堆芯轴向中子通量分布,并与铜片活化法描绘作了
小规模的商店、饭店、美容店……星罗棋布。对于经营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店铺,消费者一般不会每家都要光顾,这就相应的减少了产品销售的机会。小店铺如果经营得法,也能财源不断。    建立与顾客的感情纽带是小商店的立足之道  小店多由夫妻俩照看,对于常客,很轻易能掌握各自的喜好,在消费者还没开口要什么产品时,或许店家已经预先知道了。小商店对消费者亲切的服务态度,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消费者购物时所希望得到的亲切感
The crystallization,microstructure,and soft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_(52)Co_(34)Hf_7B_6Cu_1 alloy are studied.Amorphous Fe_(52)Co_(34)Hf_7B_6Cu_1 alloys are fi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生来说,身上肩负着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重任,在对外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跨文化交际活动。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使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人
1335年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打点钟在意大利米兰诞生,1902年第一只较为完善的机械手表问世,钟表带着它的滴答声已伴随人类走过了600多载。古董西洋钟的收藏在西方由来已久。约在
[摘 要] 构建高职数学课程体系为双“1+1”架构,探索高职数学课程系统改革,根据专业特性将高职数学课程进行碎片化分类模块设计,分成两大类五个模块,即A(A1、A2、A3)和B(B1、B2),对不同专业采用A、B组合搭配,实施分层教学,克服“学科化”“工具化”“单一化”“消极化”倾向,解决高职数学课程瓶颈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课程系统改革;双“1+1”课程架构  [
本文报告了一个用塑料闪烁体环探测器作反符合屏蔽的NaI(T_1)γ能谱仪的结构及主要性能。它采用Φ76×76mmNaI(Tl)晶体作为主探测器和符合探测器,以自制的Φ500×520mm塑料闪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最近比较具体地报道了一种核辅助能源的情况。此能源装在6月28日发射至空间的“运载”卫星内。该装置正式命名为SNAP,据说这是一个坚固的燃烧放射性同位素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是我们享受幸福生活、成就事业的基石。健康的概念,不仅是指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而且要有良好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高等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