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建议

来源 :教学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ai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体制改革、教育发展和科技兴农政策的逐步推广和实行,我市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农村人力资源数量的控制、质量的改善、结构的优化和有效合理的配置利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大量数据表明,目前我市农村人力资源的总体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农村人力资源总量过于“富足”,而人力资本严重“贫困”,仍旧是当前首都郊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既是首都郊区实现现代化的难点和突破口,也是全市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基础性条件。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农民自身的观念问题,又要做好开发培养部门的本职工作,还要发挥好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为了达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目标,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世纪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新思想,其本质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以人为本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切实保障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在当今社会,只有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文化科学知识,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今后我市在继续加大开发自然资源力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使开发自然资源与开发人力资源形成互动,为我市的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应特别重视引导人力资源向市外转移。这是因为,人力资源开发必须与就业联系在一起。我市在近几年之内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不能仅以我市用人需求为限,应该开阔眼界,把人力资源开发与全国乃至国外的用人需求联系起来,建立向市外转移人力资源的大通道,为做好我市人力资源的开发、转移工作创造条件。
  二、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统筹体制和长效机制
  要建立高效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领导体制。市区两级要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体制建设,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头实施、资源共享的长效工作机制。建议在“北京市农村劳动力培训与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成立全市新型农民培养联席会议制度,由农委牵头,统筹协调全市新型农民培养工作,负责制定全市新型农民培养规划,下达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考核办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要吸收文化局、文明办等部门,注重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联席会议将以折子工程的形式,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各区县也应适应新的形势,设立相应机构,理顺领导体制,加强对本地新型农民教育培养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本地的新型农民培养工作,并将其列入对各政府部门和各乡镇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切实把农民培养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各项工作统筹协调。
  当前,要重点集成全市网络建设政策、资金使用政策、培养费用政策、人事政策、激励约束政策等,使各政策之间相互协调,发挥最大效用。要加强资源整合,分清各级的职责,做到各级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上下协调。要做好同一级别内不同部门之间资源的整合。市、区(县)两级整合涉及职能、编制等,可先考虑规划、资金、师资、教材、项目等的整合。如,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师资、教材、项目等资源的共享。乡(镇)、村两级的整合,要注重挖掘义务教育资源及现有培养机构的潜力,向“一校多用”、“多校合一”模式转变,加强职能、编制、设施设备、资金等内容的整合。可借鉴门头沟区“农科教”统筹、“三教(基教、成教、职教)”统筹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创新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打破地方、部门和行业的界限,建立开放式的高效率培养模式。要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对区域转移就业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开展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实行末位淘汰制,并向社会公开。实施政府购买培训服务,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后,只要培训鉴定合格率和培训就业率达到标准,就可以按照培训人数获得政府补贴经费。要加大对农民培养的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数量上,要依据新型农民培养目标,测算出资金投入总额,找出具体的资金缺口,为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提供科学依据。要加大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和比例,为终身教育提供财力保障。资金投入近期侧重网络建设,兼顾日常运营;中远期投入应以支持项目为主。在投入方向上,要加大市级财政向郊区县倾斜的力度,不断提高其所占比例。区县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承担起农民培养的主要职责。在投入方式上,政府投资应从按照人头使用经费逐步向支持项目和政府买服务方面转变。要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养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
  三、推动郊区教育培训的三个战略转变,理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1.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教育发展模式上的战略转变。要充分认识郊区职业教育的产业性和经济功能,将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方向转变。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为推进郊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合格人才。二是实现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战略性转变。教育部门要改变以往以自我为中心的角色,增强适应和服务意识,主动地向以农村学习者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向转变,按照学习者的需求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来设计新的学习制度。三是实现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变。在教育观念和教育培训过程中,注重提高农民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建立三大教育培训体系。郊区农民的教育培训不仅要培育新型农民,而且要增强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组织和管理体制。郊区农民教育培训主要分为三大基本类型,即农民转移的职业技能性培训、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等经常性、综合性教育培训。因此我们认为,郊区的农民教育培训应建立三大体系,围绕转移性职业技能培训、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精神文明教育这三项核心内容来实施对郊区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每项内容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
  3.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应有所侧重。对40—50岁(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以上农民,重点进行一般技能培训、文明素质培训;对青年农民,则要加强中高级技能培训,提高其适应能力;对农村干部,应进行以提高学历教育为主的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其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对失地农民,应加强转移培训,侧重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在培养方式上,应向小型化、特色化、高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要大胆探索,进一步丰富培训、办学模式。通过采用全日制和业余、半脱产等多种办学形式,继续发挥体制内培养机构的骨干作用,继续完善“三单”式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就业率;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政府买服务等多种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介入、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培养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农民培养,把追求最大利润与加强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增强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心,切实发挥市场主体培养新型农民的积极性。   四、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加速郊区富裕农民的非农转化,有效培养职业农民
  大力推动郊区城镇化发展,实施郊区乡镇建设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实现产业、经济和当地农业人口的城镇化集聚,靠城市化、城镇化带动农村完成社会结构转型,为北京率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奠定基础。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强化乡镇统筹功能,发展镇域经济,加快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实施重点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
  1.对不同乡镇的功能定位及考核应分类指导。一是对被动城市化地区的乡镇应主要考核城市化转型指标,如产业升级,发展城市经济;旧村改造,农民上楼;农民就业、社会保障;集体经济改制和公司化改造;城市化管理等。二是对重点镇的考核应主要是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镇区旧村改造农民上楼;农民就业、社会保障;集体经济改制和公司化改造;城镇社会管理等。三是对一般建制乡镇的考核应是一定程度的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的城镇化集聚和新农村建设等。四是对以生态涵养发展为主的山区乡镇,应以生态环境建设指标考核为主,以一定程度的产业发展指标为辅,并应加大财政对生态涵养的补偿力度。
  2.强化乡镇层次的统筹功能。加强乡镇层次的统筹主要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布局的统筹。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产业布局的调整集中结合起来,突破村庄的行政区划,按照核状中心集聚、组团状多中心集聚和带状集聚的不同类型模式,引导产业向集聚区域集中,实现产业的集群集约式发展。二是人口向城镇集聚的统筹。城镇化集聚的基础是建设用地的集中配置和产业的集中布局,目标是人口的城镇化集聚,这一过程同样离不开乡镇一级的统筹。首先是劳动就业的统筹,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和村庄界限,逐渐实现就业和劳动保障的统筹;其次是居住条件的统筹,如停止城镇化地区和非保留村庄的宅基地的审批、农村地区宅基地的置换等;第三是农业户籍向城镇户籍的转变。
  3.促进乡镇主导产业的发展和集聚。一是明确不同乡镇产业发展方向。不同乡镇要立足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确立要充分利用城市产业和功能向郊区的扩散效应,特别是利用科技、文化、教育、体育、会展、商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向郊区转移的机会,使乡镇产业经济与城市总体功能相吻合,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平原地区重点镇要积极建设产业园区和农民就业基地,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都市型工业、商贸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一般乡镇要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山区、半山区重点镇要以现有的文化、旅游和生态资源为条件,重点发展三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旅游集散中心、乡村旅店、度假农庄、生态观光、节庆会展等形式,发展旅游经济、沟域经济和总部经济;边远山区的一般乡镇,应利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组织农民重点进行生态恢复建设,并根据条件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业。二是要大力促进乡镇域内产业的集聚。首先要保证重点镇有产业集聚的用地空间,能够建设产业园区或农民就业基地,重点镇应不少于5平方公里、一般乡镇应不少于2平方公里;其次是形成企业向园区或就业基地集中的机制,对现有符合产业政策的园区外的企业,应提倡用地面积等量置换的办法向园区集中,政府给予一定的搬迁补偿;第三是新企业一般不在园区和就业基地以外批准用地,应统一规划布局在产业园区或农民就业基地。三是完善主导产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加快产业园区和农民就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的集聚能力和承载力。统筹生态环境建设和山区特色产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生态治理、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
  五、改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1.消除二元结构,完善城乡对接的劳动就业和社保制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打破城乡经济、社会二元分割的局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当前,北京的户口管理制度对于劳动力流动的约束已经大大减弱,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和公共服务与福利等方面的城乡差异依然存在。
  2.搭建农村人力资源信息平台,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首先要掌握人力资源的供求信息,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市、区县都应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主动积极地与市内外劳动力市场建立联系,掌握本市人力资源情况,了解市外特别是经济发达省区人为需求情况,争取与用人地区和用人单位签订人力资源培训、输出协议,为我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依据,实现“定单培训”、“定单输出”。
  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信息平台。要做好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需求信息的对接,构建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覆盖全市和各区县的岗位空缺,以及劳动力需求预测等信息网络体系,形成城乡统一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平台。使城乡就业岗位与农村劳动力有效对接,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稳定就业。建设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技能鉴定、就业岗位开发和政策资金管理为一体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立“一点登记,多点查询”的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信息化。并利用这一平台,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合理设置专业、更新培训内容和研究开发新工种;经过培训的农民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选择培训和从业方向。同时要广泛推行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制度。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用人单位必须从取得相应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三是培育市场中介组织,探索“民办公助”运营模式,使其承担起组织培训、输送服务等职能。鼓励、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明确培训动机,降低培训收费标准,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劳动、农业、教育、财政等部门组成评估考查组,对全市年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规模在800人以上,师资、设备、管理等条件都具备的民办培训机构,由市里命名为“全市农民转移培训诚信单位”。被命名单位在物价部门核准培训收费标准时,可适当上调。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估,实行动态管理。以此来推动全市民办培训机构的发展,加快农民向中、高等专业技能人才转变的培训。   3.丰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的发展平台,创新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提供一个有助于他们发展的平台。要根据不同产业的规模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组成情况,在区县、乡镇、村组建由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骨干,以生产
  大户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协会。各产业技术协会根据每个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特长,成立品种培育、施肥管理、旅游产品开发等服务小组,并经常在协会、服务小组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通过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建立起以生产技能为标准、以生产业绩为依据、以贡献大小为尺度的实用人才评价和选用体系,按照“分类选优、分级认定”的原则,每年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技术职称评定。要为农村实用人才成才兴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在金融政策、土地流转、技术支持、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领办、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类经济实体。开办技术培训班、农业技术研发和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依法保护农村实用人才的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支持他们开展技术引进、开发推广和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实践表明,只有多方创造条件,通过创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与开发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才能激发出农村实用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出他们应有的作用。一是评选表彰树典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典型,营造人才至上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营销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专家”等评选和表彰活动。二是倾斜政策优环境。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以评定对象的生产经营业绩、技术水平、解决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为主要依据,放宽学历和资历要求,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放“绿色证书”。
  4.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一是农民土地承包权的股权化或社保化置换。鼓励农村土地承包权股权化,推进实际经营权的相对集中;对进入区县新城有稳定就业和收入来源,有固定居所的农业人口,应研究以城镇社会保障或其他补偿为条件,鼓励他们放弃农村的土地承包权的政策措施,实现真正的城市化转移。二是鼓励农民宅基地流转置换。可以推荐以下几种形式:村集体统一集中上楼,建城镇化社区;以乡镇为单位,置换到城镇集中安置小区;以区县为单位,置换到统一安排的经济适用房;宅基地格局不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其他文献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般说来,教师爱好学生容易,爱后进生比较难。后进生普遍存在着三大矛盾:有自尊和自尊心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好胜和得不到取胜机会的矛盾;上进心和知难而退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给后进生应有位置,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怀,给后进生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    一、尊重、信任后进生,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期刊
我国的经济已融入世界的经济格局,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为我国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样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这种机遇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求掌握专业技能,更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而目前许多职校生,缺少的不是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而是对良好道德意识的养成。这和许多职校只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文
期刊
摘要: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  关键词:初中政治 素质 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 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数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政治课
期刊
新一轮课改实验在高中普遍推广,在新的课改理念下,要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但由于高中学生没有初中生应有的激情,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供同行共勉。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    美國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先导,是会学的
期刊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学习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體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在这块实验地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
期刊
过去我粗浅的认为所谓艺术就是美术、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戏剧和文学等,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不相关联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应更多的开设综合课程,软化学科界限,打破学科林立的状况,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统整而实用的知识世界。思想品德课其概念、观点和原理抽象思辨,理论性较强;中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缺乏、知识水平有限、科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和掌握时有一定难度,令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进而心生厌倦。为使
期刊
摘要:根据近几年文综试题的特点,我把高三阶段文综的复习分为两个大阶段即“单打一”和“三合一”。不管是“单打一”还是“三合一”都需要每一位老师要有敬业精神,要顾全大局、团结一致、步调协调;只有这样,成绩方能有所提高。  关键词:复习 三合一    回首近几年文综备考,尽管每年都扎实复习,但每年的备考都不是尽善尽美,多少有些遗憾。近思酌再三,偶感如下:  根据近几年文综试题的特点,我把高三阶段文综的复
期刊
摘要:高三年级学生在英语复习过程中,应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除有针对性地做模拟试题,对高考题型各个击破外,还要进行必要的基本功训练。  关键词:英语 高考 备考 策略    学生在高三年级阶段,应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积极作好英语备考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应对高考题型各个击破。    一、听力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对于绝大多数的准考生来说,目前练习听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听录音。除了课堂上进行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呢?我认为学法指导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由于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上课开始便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学习方法是很难被小学生所接受的。即使接受
期刊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企业资源计划)是全球应用最广、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有助于增强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经过20多年实践,ERP为我国企业带来的先进管理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ERP正快速地走向普及化。  在ERP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把ERP人才视为企业的核心人才。我校在这种大环境下也正在加快ERP教学的步伐,不仅开设了ERP实训课程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