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中国古青铜器主要含铜 Cu(75—93%)、锡 Sn(6—20%)、铅 Pb(0—5%)。青铜器出土后,由于其表面的不均匀性和氧气、水份、氯化物等的浸蚀,特别是粉状锈(主要成份是CuCl2·3Cu(OH)2)和氯化亚铜 CuCl 的存在,青铜器上已有的"铜斑绿锈"还会进一步腐蚀。Maclsen 于1967年用苯并三唑(BTA)的乙醇溶液浸泡锈蚀严重的青铜器,证明BTA 对青铜器的稳定和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陆寿麟、李化元采用氧化银 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古青铜器主要含铜 Cu(75—93%)、锡 Sn(6—20%)、铅 Pb(0—5%)。青铜器出土后,由于其表面的不均匀性和氧气、水份、氯化物等的浸蚀,特别是粉状锈(主要成份是CuCl2·3Cu(OH)2)和氯化亚铜 CuCl 的存在,青铜器上已有的"铜斑绿锈"还会进一步腐蚀。Maclsen 于1967年用苯并三唑(BTA)的乙醇溶液浸泡锈蚀严重的青铜器,证明BTA 对青铜器的稳定和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陆寿麟、李化元采用氧化银 Ag2O 作
其他文献
课堂过渡语是指在教学新内容之前,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随文入境且富有艺术情趣的过渡语。实际上,它融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小结于一体,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更高处攀爬的阶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二专题四第二节《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为例,从高中历史教材和实际课堂的角度,论述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