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颞骨低剂量CT扫描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snsd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颞骨CT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对1具尸体头颅颞骨CT扫描的不同成像参数组合的比较,筛选出符合图像诊断质量要求,且辐射剂量最低的最佳成像参数组合,然后将该成像方案应用于27例患儿的颞骨CT检查(低剂量组),并回顾性纳入27例常规方案成像的儿童颞骨CT图像(常规剂量组)进行比较。2名医师独立对图像的主观评分进行评价,两者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儿童各年龄段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预实验显示最佳成像参数组合为100 kV和70 mAs,2名医师评估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784,P<0.05)。将最佳参数组合应用于儿童。2名医师对低剂量组及常规剂量组颞骨图像质量评估一致性良好(Kappa值分别为0.641、0.815,P值均<0.05)。0~1.0、1.1~5.0及5.1~10.0岁年龄段低剂量组辐射剂量分别为(0.707 5±0.029 1)、(0.431 6±0.051 3)、(0.309 5±0.138 4)mSv,常规剂量组辐射剂量分别为(3.166 2±0.462 5)、(2.048 6±0.224 7)、(1.492 0±0.422 1)mSv。低剂量组明显小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612、-26.220、-79.848,P值均<0.05)。0~1.0、1.1~5.0及5.1~10.0岁年龄段低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75.5±0.6)、(75.6±3.5)、(75.4±2.4)分,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78.8±1.0)、(79.8±2.2)、(79.5±1.0)分,低剂量组评分明显小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67、-26.22、-6.315,P值均<0.05),但两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结论

颞骨低剂量扫描切实可行,100 kV、70 mAs组合适合儿童颞骨CT检查和诊断。

其他文献
期刊
白内障是我国的首要致盲眼病。在几代眼科人的努力下,白内障诊疗水平取得了巨大进步。微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推广、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兴起及高端IOL的运用,使白内障摘除手术逐渐从复明手术走向屈光手术。但是,目前我国白内障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手术覆盖率低、城乡诊治水平差距大、诊治规范不完善等。在未来的工作中,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将联合全国眼科机构,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风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连续病例3 004例(3 186只眼),统计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的例数(即后囊膜破裂组),余下部分患者为非后囊破裂组,利用随机数列生成,以1∶4的比例在所有病例中选取272例(275只眼)患者作为对照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能谱CT显示肺癌患者不典型成骨性转移病灶的图像质量及最佳单能量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肺癌,且行胸部和(或)腹部能谱CT检查≥2次,在最后1次检查中病灶明显增大或密度增高,结合CT随访、活检、骨扫描或PET CT检查等确诊为骨转移瘤,而在第1次检查中由于病灶不典型而漏诊及呈可疑异常密度改变的病灶。22例肺癌患者的72个病灶纳入研究。患者均行能谱CT检查,获得混合能量图像(140 k
目的探讨杂交技术与"烟囱"技术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复杂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修复手术治疗的51例主动脉弓部病变复杂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33例(A组)采用杂交技术(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外科转流术)治疗,18例(B组)采用"烟囱"技术(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烟囱"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