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森林火灾的诱发原因及防护措施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idemeng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火灾具有自然属性,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难以处置,一旦发生则势不可挡,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为此,本文从森林火灾发生的源头及等级确定入手,在逐一分析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最终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火灾防护体系。
  关键词:森林火灾;诱发原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3086
  1 森林火灾概述及等级确定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干扰因子[1],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20余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以上。我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约有1万多次,烧毁森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8%,导致系统失衡,森林生物总量急速下滑,生产力被严重削弱。高强度的烈火还能破坏土壤原有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是林地和低洼地地下水位上升、引发沼泽化的真正元凶;此外,由于土壤表面碳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迹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生,不利于森林更新或耐极端条件的低价森林更迭。
  林火发生后,按照其对林木所造成的损失及过火面积的大小,可将森林火灾划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等4个级别。对一般森林火灾的界定如下:受害森林面积小于1hm2,或死亡人数在1~3人之间,亦或重伤1~10人之间;较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100 hm2,或死亡人数在3~10人之间,亦或重伤10~50人;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1000 hm2,或死亡人数在10~30人之间,亦或重伤50~100人;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hm2,或死亡人数>30,亦或重伤>100人。
  2 森林火灾的诱发原因分析
  森林火灾的诱发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因素2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干旱少雨、持续高温、雷击频发、大风及全球变暖等。而人为因素相对复杂,由于人们的防火意识不够,森林防火在预防措施上又没能很好跟进且无定期监测行为,这均为火灾的引发助长了发生几率。现阶段,人们的消费情趣更多放在户外运动及野外活动上,这也为森林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更多的潜在因素,一些林区归地方管理,防火意识不强,有的地方补救措施不到位使个别小火情变为大火灾。另外,森林中堆积的枯枝落叶,特别是含脂量较高的针叶,其在小雨后、潮湿状态下,易被氧化放热,进而引发自燃。
  3 针对森林火灾的防护措施
  加强对森林的管理,确保森林远离火源,具体措施如下: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落实责任、壮大队伍、增强保障、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对森林火灾进行科学防控,做到火情早发现、早预报,火患早排除、早处置,进而确保森林火灾的发生几率小于25次/10万hm2、受害率小于1%;普遍建立联防联治、弓箭攻防的群众性自治护林联防组织,全面开展“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场与乡”护林联防活动,推进护林联防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及正常化,以促进互助支持体系的形成,利用电视、会议、标语、电信及网络等形式进行防火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使“护林消防人人有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扑救森林火灾犹如军队作战,必须精心组织与指挥。各个林区应建立常备的消防队伍并将消防队伍建设与林区移民事业相结合,从而有利于森林扑火与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重点林区,还应配有快速反应的专业空军消防,一旦发生火情,能够迅速部署侦查、扑火、救援等工作。在林区建立便捷的灭火水源,尽可能将水引入林区,做到有备无患;实施林火动态、适时监测,以实现“打早、打小、打了”为第一要务。林火监测通常分为4个空间层次,包括地面巡护、瞭望台定点观测、空中飞机巡护和卫星监测。地面巡护一般由护林员、森警等专业人员执行,实现摩托化高机动巡护更有利于火情巡查。航空巡护是利用飞机沿一定航线在林区上空巡逻、侦查,以适时报告情况。利用卫星进行林火监测具有监测范围广、时间频率高、准确度高等特点。另外,在林区公路、进入林区的交通路口和林区防火隔离带处应安装高清摄像头,以加强监测。
  4 结 语
  综上,森林防火是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营造的客观需求,也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措施。森林火灾一定程度上可受人为调控而有所缓解,应及时掌握林火发生的源头及规律,从起点入手对其进行防治,“科学防火、人文防火相结合的道路”更适于我国森林的防火事业[2],最终为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单延龙,王淑群,曾超等. 吉林省主要林型森林火灾的碳量释放[J]. 生态学报,2010,30(9):2254-2260.
  [2] 王春芳,郭风平. 当代森林火灾防控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7):168-173.
  作者简介:于明,男,营林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及安全防火等技术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再生稻栽培技术主要是将再生稻栽培技术和二收杂交中稻技术结合的技术体系,技术的应用需要选择质量好的品种和适宜种植的区域,从而实现再生稻的高产。为此,文章具体对再生稻栽培技术和实施要点问题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实施要点  中图分类号:S51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84  再生稻栽培技术支持下的杂交中稻是具有
摘 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等,对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015年8月2日雷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北部地区存在蒙古气旋与高空冷涡配合,而在气旋中心南侧和东侧分别延伸出1条冷锋和暖风,此时沈阳仙桃机场恰好位于冷锋前部、暖锋后部,对于暖湿气流抬升较为有利,易出现强降水天气;在低空急流左侧存在明显的气旋性切变,而在中低空处风速达到最大,通过与切变线配合,为雷雨天气出
摘 要:生态农业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当前,包括淮安市在内的全国许多地区都在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淮安市生态农业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但发展过程中也发现了存在的制约因素。本文在对淮安市生态农业现状分析基础上,研究并提出完善淮安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淮安市;生态农业;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1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摘 要:城市园林植物规划、病虫害防控、植物检疫、病虫害信息报送等是紧密联系的,要做好防治工作就应把方方面面的事情联系起来,因此每个环节都不能放松。  关键词: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60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96  城市病虫害综合治理是系统工程,本文以浙江省磐安县城区病虫害防控为例,就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控提出一些对策。  磐安
摘 要:草莓立体化无土栽培技术,因其节约土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极大地减少连作障碍和病虫害的发生,省时省工、便于管理等特点适合草莓规模化生产,正在我国很多草莓种植地区被广泛推广和应用。本文就草莓立体栽培技术的优势、立体栽培常见类型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浅意论述。  关键词:草莓;立体栽培;无土栽培  中图分类号:S3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39  草莓
摘 要:“十三五”作为鄂伦春自治旗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是林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决战期。本文结合文献资料与驻村工作实践,就增强生态保护、促进林业精准扶贫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分析,阐述了林业在鄂伦春自治旗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地位,介绍了在贫困地区开展林业扶贫所遇到的困难,就鄂伦春自治旗实际,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对策建议。  关键词:林业发展;精准扶贫;优势与趋势;鄂伦春自治旗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通过不同除草剂混剂处理,比较杂草鲜质量、株防效与水稻产量,得出试验田第1次封闭使用丙炔噁草酮 吡嘧磺隆、第2次封闭使用丁草胺 吡嘧磺隆对杂草防效最好,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株防效分别为82.2%、95%,鲜质量防效分别为85%、96.8%,显著高于对照。  关键词:水稻;除草剂;杂草;防效  中图分类号:S4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3
摘 要:2016年秭归县部分烟叶叶片表象僵硬,与往年相比呈上升趋势,表观质量与内在质量不一致,烟叶品质明显降低,为了提高工业符合度,本人通过多年基层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许能从中找出问题的原因,可以为以后的烟叶生产做借鉴,进一步提高秭归烟叶市场占有率和烟农收入,实现烟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烟叶;僵硬;原因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
摘 要:根据500hpa环流形势进行分型,分为低涡型、高空槽型,低涡型分:低涡前部、低涡顶部、低涡后部3种情况,高空槽型分:高空槽前和高空槽后2种情况;其中低涡型占24.1%,高空槽型占75.9%。低涡型总体特点:西伯利亚地区为高压脊,受偏东、偏南气流影响;高空槽型总体特点:贝加尔湖地区为高压脊,受偏北、偏西南气流影响;850hpa环流总体特点:当有云海出现时在吉林省都伴随有切变线的存在;切变线有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疆奇台县中葛根流域示范区进行实地调研,整理示范区的调查数据,并对中葛根流域示范区应用节水技术集成自动化模式进行综合效果评价,优选出节水示范技术自动化集成模式的经济数据信息,为中葛根流域示范区的高效节水示范技术集成模式的示范推广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葛根流域;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综合效果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