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双语教学指的是通过在学科教学中部分或全部使用外语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前沿性、国际性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大多处于初级阶段。文章就我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情况,从不同层面阐明了对医学专业学生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 双语教学;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R 37 文献标书码: A
  进行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双语教学在各高校得到普遍的关注和积极响应,并迅速掀起了一股双语教学的热潮。但是,什么是双语教学?高等院校是否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怎样开展双语教学?这些问题是将要和正在进行双语教学的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笔者结合本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尝试着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1 双语教学的含义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 其字面含义是指采用外文和中文两种语言进行专业课程授课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外语的应用能力。在我国,双语教学使用的外语主要是英语。目前,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①沉浸式双语教学。此型要求用外语进行教学,母语不用于教学中,使学生完全沉浸于弱势语言中;②过渡式双语教学。此型要求在学生刚进学校时,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但过一段时间后,则全部科目使用外语教学,其最终目的仍然是向沉浸式过渡;③保留式双语教学。此型要求在学生刚进校时使用母语教学, 以后逐步部分科目使用外语教学,部分科目仍用母语教学。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采取保留式双语教学[ 1]。但不管采取哪种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本质是利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而不是语言课,不能以降低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换取孤立的双语教学。很明显,教师用准确、流利的母语进行专业知识授课,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为何我国教育部要大力提倡并推行双语教学呢?在此我们先对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2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1 双语教学是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必然产物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我国加入WHO后,也将逐渐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际交流与合作、科技和人才等方面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迫切需要大量懂专业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高等院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不仅要从宏观上积极调整自己的办学方向和目标,还要从微观上加以改进以适应时代的挑战和社会的需要,实现自身培养人才的职能。为此,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5年教育部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 2]。实施双语教学既能保证国际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流奠定基础。
  2.2 医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学发展的要求愈来愈高。我国加入WTO 后医疗卫生、医学教育要同国际接轨而面临严峻的挑战。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现代医学起步较晚,世界上的权威医学期刊、书籍及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基本上都以英语出版,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 都以英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未来的医学科学人才除了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用英语跟踪和学习先进的医学科学理念、进行医学交流的能力,否则,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就无法跟上世界医学发展的步伐。此外,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加速了医疗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一方面来我国工作的外国人员增加,另一方面外资医院进入国内市场正在加速。国内市场对传统型临床医务人员出现供大于球的现象,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医学院校的一项迫切任务,双语教学无疑成为高等医学教育走向国际化,增强国际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2.3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专业中重要的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当今社会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都与微生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临床各科感染性疾病,在现代多种临床治疗新方法中微生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行为的许多变化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增加了新旧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全球范围内流行、甚至爆发流行的机率,如超级细菌的出现、SARS(非典型性肺炎)和禽流感的爆发、结核病的死灰复燃等,引起全世界恐慌、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这都要求当代医学生能快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追踪学科发展的动态和进展,提高专业英语交流能力,以跟上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当前《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①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当前医学微生物领域的热点问题、新方法、新技术没有在所学教材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阅读一些前沿知识和进展,紧跟科技前进的步伐;②医学微生物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术语,如果只用汉语讲解,学生很容易混淆,但从英语角度来看,其区别一目了然,可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类术语的含义。因此,双语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实施,可帮助学生同时掌握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
  3 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虽说21世纪的中国迫切呼唤双语教学,但要真正实施双语教学,还面临着诸多实际问题:①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概念认识不清,对双语课教学目标不明确;②双语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目前各院校尚无固定的模式;③双语教学的实施在师资、学生素质、英语环境、以及教材等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我校根据医学微生物学的课程特点,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双语教学,探索了适合当前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专业英语的学习。   3.1 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定位及目标
  双语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一部分,双语教学并不是用外语上课。首先, 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 而用外语上课是指完全用外语教授语言类课程, 并不包括其他非语种学科。其次,从大学英语、专业英语、双语教学三者的关系来看, 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为中心的语言教学,专业英语教学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英语常见表达方式,双语教学是用英语作为语言的专业教学, 是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只有大学英语教学, 学生难以在学科专业领域内用英语进行阅读与交流。医学双语教学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要达到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同步提高,以适应国内外医学科学国际化趋势的发展需要,以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学科知识坚实的复合型人才,但双语教学必须要保证教学质量,即首先要实现学科目标——掌握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实现语言目标——提高专业和综合外语水平。
  3.2 提高教师专业英语水平是有效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因素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军,教师授课质量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双语教学对医学专业课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不仅要求其精通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求能够运用准确、流利的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目前, 在高校任教的多数教师,基本上都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撰写论文。但是,听说能力相对欠缺,专业课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师资力量匮乏已成为阻碍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3]。结合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来看,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师说、听英语的能力: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聘请有医学专业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师、学校海外客座教授、学校人才计划引进的海外专家或相关专业留学归国人员给专业课教师及学生上课,同时提高教师本身和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②可对专业知识扎实,口语稍欠缺,或口语很好,但专业知识稍欠缺的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强化训练,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或专业水平,逐步满足对双语教师师资的需求;③教师分工授课, 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精心制作英文教案和课件,充分收集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包括到图书馆查阅国内外专著和英文文献,通过因特网下载供课堂用的英文材料、图片等,并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④建立双语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以及鼓励政策,把实施双语教学作为一项年终考核的内容和指标,甚至在评审职称时,同等条件对采用双语教学的教师予以优先考虑,让广大临床教师意识到双语教学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从而树立忧患意识, 强危机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3.3 选用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的重点
  教材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是专业知识的载体,是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由于各高校层次、师资、学生水平等诸多因素,导致双语实践的切入点不同, 英语渗透力度也不同;加之目前教材的多元化, 选择合适的外语教材至关重要。医学微生物学学科的迅速发展使英文原版教材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英文原版教材有其优点: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紧跟学科发展前沿;语言规范、地道,专业词汇准确性强,在使用过程中,对师生的英语能力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教材的编排以探究式为主,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引人入胜。但是英文原版教材编排、难易程度往往与中国教材不同步,且价格昂贵、实用性和学生的承受能力都将产生矛盾。根据医学微生物学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双语教材作为目前的主要教材,更适合授课对象的能力与水平,更符合本专业的教学规划及要求,而英文原版教材则更适合作为教师的参考用书,尤其是其精美的图片,可选摘入幻灯片,进行课堂讲学。当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指导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3.4 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开展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绝不是简单的追求形式的新潮,要根据教师的自身素质、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外语水平的提高,循序渐进的开展双语教学,切不可一哄而上[4]。有些院校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初,没有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课程的所有授课教师和专业班级,一刀切的推行双语教学,结果增加了教师的授课压力,忽略了学生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不仅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还可能影响其学习积极性。我们的做法是先根据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成绩、英语成绩和自愿报名原则,组建《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示范班,并从课程教师中选派口语及专业知识能力较好者,对该班级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即采用全英文课件、全英文讲授、全英文考试,适当的辅予中文注释或讲解;对于其它未担任该班级授课的教师,则要求全程听课,并根据自身的专业和英语口语能力,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在其它班级开展双语教学,总的原则是先易后难,先少后多,先中文为主、英文为辅,逐渐过渡到英文为主、中文为辅。在上课前鼓励学生,在授课中启发学生,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际交流的必然产物。医学双语教学将促进我国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对世界先进医学科学的学习与交流,使我国的医学发展跟上世界的步伐。但普通高校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尚未形成,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推动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是一项持续的工作,需要师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互相配合,需要全面、长期的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科学、有计划的进行,防止一哄而上或流于形式。相信,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学方法的改进、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探索,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终将实现。
  基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项目(湘教通[2008]230号,南华大学病原生物学教学团队);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2012XJG35)
  参考文献:
  [1] 熊石龙,王前,郑磊,等,实验诊断学双语教学初探[J]. 基础医学教育,2011,13 (12):1098-1101.
  [2] 李军,曹红,阮积晨,等.开展临床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 9:19-20.
  [3] 张金平,李春红, 年四季.医学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尝试和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 (5):795-796.
  [4] 钟石根.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医学免疫学》的双语教学探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7 (6):420-42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长, 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 心血管药物成为老年人的常用药, 因此老年人合理应用心血管药物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1]。药物的应用常会受年龄、体质等影响,经过许多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增多,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发生的各种生理变化会使药物动力学或药效学发生改变。老年人由于年龄增
期刊
摘要:目的:对冠心舒通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单服硝酸异山梨酯片的方式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冠心舒通胶囊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的方式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要高,两组患者差异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30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疼痛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的总有效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疗法在中老年慢性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慢性腹泻患者中选取7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慢性腹泻治疗中,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甲巯咪唑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7例(50.00%)、显效12例(34.29%)、有效3例(5.88%)、无效2例(5.88%),总有效率32(94.12%);对照组痊愈8例(23.5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开胸食道癌根治术患者肺部并发症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开胸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品管圈活动,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对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共有7例患者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其中感染患者有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甲硝唑缓释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使用甲硝唑缓释药膜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单纯使用甲硝唑唑缓释药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牙周改善情况(牙齿松动指数、牙龈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比较
期刊
腹壁切口疝属医源性疾病,临床常见,诊断明确经合理的术前准备,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建议择期手术治疗。切口疝伴嵌顿临床相对少见,笔者医院收治1例切口疝伴嵌顿、急诊使用网片行修补手术,术后并发肠黏连、肠梗阻,最后导致肠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死亡病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  病人男性,79岁。主诉“右下腹部可复性肿块20年、不能回纳伴疼痛4小时”,于2011-07-24入院。查体:右下腹部阑
期刊
摘要: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布地奈德、硫酸沙丁安醇、异丙托溴铵三种药物联合,通过氧动力雾化吸入,既能充分快速有效发挥解痉、抗炎作用,又能改善缺氧状态,不良反应率低,用药方法简便。  关键词:布地奈德、硫酸沙丁安醇、异丙托溴铵;氧雾化;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 ,是一种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作时由于气道平滑肌痉挛、肺血管扩张、支气管壁水肿、
期刊
摘要: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其中小肠部位出血比较少见。目前,临床上对于难治性消化道出血尚无明确的公认定义,可以初步描述为:病理机制不明确、诊断困难、病情危急、出血原因及部位不确定、常规内科止血治疗无效、不能耐受再次手术、手术疗效不佳等一类疾病。一般包括不明原因性消化道出血或顽固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反复出血和放射性肠炎、各种病因导致的胃肠道反复性出血等[1]。  关键词:难治性消化道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