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痊愈返岗干部心理适应障碍及改善策略

来源 :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kabc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领导干部重病治愈后返回工作岗位的情况日趋普遍.部分重病痊愈后的干部,重新踏上工作岗位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抑郁、焦虑、神经衰弱等.产生这些心理异常的原因包括外部环境影响、内部管理问题、干部自身因素等.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加强业务学习、进行心理调节、重视沟通交流和提高思想认识等四个方面着手.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破了社会的平稳运转,冲击了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成为中国共产党应对疫情危机的重要抓手.其中,抓典型、树正气的典型治理路径是中国共产党维护社会稳定、筑牢疫情防控网的有效治理路径之一,对提升中国共产党抗疫领导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总结部分地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基层治理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对三个地区“积分制”治理实践的比较,从治理需求、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乡村治理图示.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面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持正常教学秩序,进而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新形势下的时代课题.文章结合广东省S高校开展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践,探讨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尝试提出破局之策.
党建工作是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保障.机关党建的首要任务是党的政治建设,直接决定了机关党建方向、效果和质量.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看,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具有整合、监督和稳定功能,高校机关通过抓实党的政治建设,能有力地推动政治建设工作从浅层化向具象化、具体化转变,为建设“双一流”高校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照“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标准和政治建设要求,发现当前高校机关党的政治建设主要存在着思想建设、工作标准、政治功能、能力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高校要从坚定干部政治信仰、突出工作
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工党支部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先锋阵地,引导着广大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和教师队伍的“领头雁”,给予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广大青年精心的关怀与指导.文章从提升技能水平、完善考核机制、用好红色资源、做好课程思政、弘扬社会正气等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建设,从而提升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
基层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元治理者.情境合法性转换和治理中对权威的依赖决定了政治引领和参与社会治理是其引领社区治理的基本目标,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面对当前社区的异质性和陌生化,组织化策略是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的现实选择.然而,社区居民委员会目前存在过度行政化倾向、社会力量参与的象征性倾向和社区治理的碎片化状态.文章提出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加强自身组织力建设、纵向结构性嵌入社区并与既有行政管理职能高度合一、横向勾连各种社会力量、在制度和价值层面进行整合等实践路径引领社区治理.
在城市多民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基础性工程.文章在调研青海省西宁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个案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其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并据此形成城市多民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开启了探索建设新型党员干部教育模式的历程.苏区干部教育体系作为革命政权体系的一部分,始终用马列理论武装、群众路线教育和党规严纪约束,通过形式丰富的干部教育实践,锻造出一支思想统一、信仰坚定、纪律严明、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队伍,领导苏区革命事业.鄂豫皖苏区党员干部教育模式的实践对新时代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为在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新时代充分发挥高校离退休党员干部的作用是响应党中央对离退休工作新要求的必然选择,符合离退休党员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自我的心理需求,更是遵循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但目前还存在对离退休党员干部潜力挖掘不够深入、发挥作用的形式不够丰富等问题,对此,高校亟待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思想引领,规范治理模式,积极拓展离退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全力构建多元共治的协同育人格局.
“李云龙式”干部有敢担当的本质、善担当的本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批“李云龙式”干部积极担当作为.但当前仍存在部分基层干部不敢担当作为、不善担当作为的现象,其中既有担当意识、担当勇气、担当能力不足等主观原因,也有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客观原因.因此,激励新时代基层干部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应从提升基层干部的担当意识、勇气、能力入手,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构建科学的干部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建立约束和支持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制定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