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一只控制万物的魔术手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u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见“温度”二字,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就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吗?但当你阅读本文,获知温度不仅决定了地球生命的诞生与消亡,还是影响地球物质循环运行的推手,是大自然调节和控制地球生态的手段,是人类进行创新的一个广阔而重要的领域后,相信你会改变对温度的浅显看法,重新认识温度。

我们熟悉的温度


  生活中,人们对温度有各种各样的感性认识。比如,人们知道冰块寒冷、开水滚烫。冬天用厚衣服包裹身体保持体温,避免冻僵;盛夏酷暑躲进空调大开的冷饮店,让皮肤享受阵阵冷风,让口舌感知冷饮的冰凉畅快。中国的厨师与主妇,还深知烹饪火候对制作美味佳肴的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养殖鸡鸭的人都知道孵化温度的重要性。哪怕只是低或高了1~2℃,都会严重影响幼雏的出壳率。鳄鱼蛋在正常温度下孵化时,孵出的雌雄数量各占一半;低1℃,全部孵化为雌性;高1℃,则全部孵化为雄性。在炼钢过程中,必须让熔炉温度达到1535℃,才能将化合物状态的固态铁从铁矿石中与杂质分开,变成液态的单质铁。
  近20年来,全球都在热议温室效应、气候异常等与温度有关的社会与自然问题。尽管大家都知道温度对人的生活和自然环境非常重要,但到底为什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恐怕没有多少人进行过深入和广泛的思考。下面,我们就一起对温度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吧!

温度的本质是什么


  物理学中,温度其实只是一种现象,其本质是物体内能高低的宏观表现;或者说,温度是与能量相关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影响物体温度高低的本质原因是能量,而能量又是宇宙存在和变化的根本所在。所以,就人们所能感知的角度来看,温度同样也是影响地球物质运行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温度是大自然进行自我控制的一只神奇魔手。

温度决定了地球生命的诞生与消亡


  地球之所以能够诞生生命,就在于它有一个适于液态水大量存在的适宜温度。设想一下,如果地球自诞生至今仍是炽热的星球,到处是熔融的岩浆,如同在太阳炙烤下的水星一样,那么水早就蒸发殆尽,完全不可能诞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体的生命;反之,如果地球一直是寒若冰窟的星球,那么即便有水,冻结的固态水坚如磐石,同样也难以形成富有活力的生命,更不会有层次丰富、种类庞大的生物体系。

温度是地球物质循环运行的推手


  地球自然环境的变化尽管纷繁复杂,但透过表象,所有现象和变化都可归结为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四圈运动”。如果将这四圈比喻为四颗美丽的宝石,那么,能量就好比是一根丝线,将这四颗分离的珠子串成了一串美丽且彼此关联的项链。许多时候,人们是看不见和无法感知能量的,而温度就是能量一个可以“看得见”和感知到的“身影”。
  例如,岩石的演变循环过程。不论是火山爆发喷出的高温熔岩,还是熔岩冷却后形成的火成岩;或者是海洋底部的泥土在高温高压下重新演变成沉积岩,随着地球板块进入到温度更高的地幔重新变成熔融的岩浆,又再次随着火山喷发来到地表形成新的火成岩。总之,在岩石圈的演变过程中,始终都伴随着温度的影响与变化。
  又如,水的物态变化。海水在阳光照耀下水温升高,液态水大量蒸发成水蒸汽并上升;水蒸汽在空中遇冷,温度下降凝结成水滴,大量水滴又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最后重新回到大海。在气温降到0℃后,液态水开始结冰成为固态水。有的冰聚集在高山上,成为冰帽和冰川;有的冰则聚集在寒冷的大陆或海洋,成为最厚超过4千米的南极冰帽,或最宽阔时绵延1000多万平方千米、厚度达4~5米的北极浮冰。每年随着气温上升,固态水又开始融化成液态水,从高山上的冰帽和冰川中流淌下来,成为河流源泉的一部分,并沿着地面上的河流或地下河回到大海。在水的一系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是其身后隐藏的幕后推手。
  再如,风的形成。白天,地表(包括海面)在阳光的照耀下,空气受热膨胀密度降低,在浮力作用下上升成为上升气流;夜晚,因不受阳光照射,以及高纬度地区所受阳光照射较少,温度低的冷空气密度大,所受重力较大,故而冷空气不断下降,成为下降气流。上升与下降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对流,从而产生风。风的流动产生了信风与季风,并带动海水形成洋流,携带大量生物资源的洋流滋润着地球各地的海洋生物。季风携带饱含水汽的潮湿空气,为陆地和海洋送去大量雨水。在此过程中,同样也有温度的身影。

温度让地球生命丰富精彩


  地球上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以及不同地貌的地方,其气温也各不相同。正是这些气温的差异,千百万年来造就了形态各异的无数物种。南极和北极寒冷的气候,塑造了企鹅和北极熊的形态和生存习性;赤道温暖的水域,铸就了热带鱼和珊瑚的美丽躯体与色彩。不同地域的气温,也形成了植物婀娜多姿的枝、叶、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地球上小到看不见的微生物,大到数十吨的海洋巨无霸蓝鲸,以及天上翱翔的鸟儿、丛林中狂奔的豹子等,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生命,都与温度密切相关。

温度是大自然调控地球生态的手段


  温度以强大的力量调控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当太平洋洋流水温异常升高或降低时,便会带来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使全球气象出现异常乃至灾害。有专家称,如果全球年平均气温上升5℃,格陵兰岛上的冰盖就会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会上升7米,包括中国上海、广州在内的许多沿海城市都会被海水淹没,人类文明会因剧烈的气候变迁而开始瓦解。温度上升6℃后,两极将不再有冰雪存在,95%的物种会灭绝,地球重回荒漠时代。反之,如果地球的年平均气温下降5℃,地球将重返冰河期;热带和亚热帶的温度会降至与寒带同温,生态将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物种同样难逃灭绝的厄运。
  温度对大自然运行及其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所以人类对地球的气温变化切不可掉以轻心。

温度是进行创新的重要领域


  如前所述,温度对大自然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正因如此,温度也是人们进行科技创新、生产创新和生活方式创新的一个广阔而重要的领域。
  例如,科学家至今仍在探究的高温超导材料,就是与温度相关的一个典型的科技创新研究项目;金属材料生产与加工中,如何把握淬火温度,对金属材料的性质、运用范围乃至价格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养殖和种植业中,温度对生物出生、生长、繁殖等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对生物的形体大小、性状变化、习性改变、生长规律等方面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食品的运输、储藏、加工等环节中,不同的温度会获得不同的食品品质,从而影响餐饮行业的发展和人的身体健康,等等。所以,在科学研究、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这些广阔领域中,如能關注温度这一问题,或许你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发明。
其他文献
小时候,常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爱听《三字经》《弟子规》的故事,并似懂非懂的念着“弟子规,圣人训……”,以孩童式的天真和幼稚,向往着书架上厚厚的书籍,装模作样地吟着,抚着那迷人的墨迹……  曾迷恋过高深的《红楼梦》,只是当时太小,初读时常被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搞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林妹妹为何终日垂泪,不了解“海棠诗社”“桃花词社”中动人的诗意。只是笑着“刘姥姥进大观园”的闹剧,潇湘子时嗔时笑,含雅含顽的戏
期刊
匆匆的我走了  就如我匆匆地來  我匆匆地挥手  别了东方的太阳  那路边的野花  悄悄地在阳光下绽放  在故乡的小路上  我愿做一缕阳光  那河畔的翠柳  是河面上的佳人  微波的倩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杉树下的一片  不是田野,是绿色的梦  弥漫在青苗间  飘荡着音符般的梦  匆匆的我走了  就如我匆匆地来  我匆匆地看了看  故乡的影子剪不断  (指导老师:胡建新)
期刊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记忆,不断遗忘的过程。蓦然回首,总是希望能看到生命最初的模样。  故乡永远都是我们生命的归宿,无论它改变了多少藏在心底里那些久久酿就的陈年往事,无论它是否还在岁月里存在,故乡永恒地都是从前的那个故乡。  每每回到故乡,总要经过那条小河。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在河中捉小鱼、捉小虾。夏天盛午,也会在河里玩水,那清凉的感觉比当今的空调要好得多,虽然都是那么凉爽,但那自由无拘束的日子总是那
期刊
某校出了几个不一样的老师,现将他们总结归纳如下,以飨读者。  自然型  某日,杨老师对吴老师说:“你们班的林林才考了10分,你可要对他用点心。”  吴老师说:“你要正确看待个体差异,五个手指伸出来都不一般齐,总得有考倒数第一的吧,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  期末统考,吴老师教的班级考了全校倒数第一,杨老师说:“吴老师呀,这次你们班的统考成绩可够惨的。”  “没什么!你要正确看待个体差异,五个手指伸出
期刊
我从长眠中醒来,黑暗的环境,狭窄的空间,稀薄的空气,一条条艰险的生存环境不禁让我恍惚,过了一会儿,我才醒悟。我,是一颗种子,是一颗生长在岩缝里的种子,周围尽是一些不思进取的植物。  我极力的生长,想要冲破束缚,冲破黑暗。但黑暗是极其漫长的,并且还有这些尽会嘲讽人的苔癣植物,他们讽刺我的努力,嘲笑我的执着。但我只能默默的生长,我告诫自己:不要听信它们的话。但耳边还是飘荡着那些苔癣植物刺耳的声音“都生
期刊
【考点聚焦】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作为中华优秀传
期刊
那一年 兰州一带的新麦  熟了  在回家的路上  在水面混了三十多年的父親还家了  坐着羊皮筏子  回家来了  有人背着粮食  夜里推门进来  灯前  认清是三叔  老哥俩  一宵无言  半尺厚的黄土  麦子熟了
期刊
做女人还用学吗?我的回答很肯定:是的!!!  我是女人,但是从小被当成男生养,自然就没长成女人的样子。  童年,和小脚的奶奶相依为命;婚前,和暴戾的母亲度日如年。和这两个女人在一起,没有受到常人的教育,做的也大都是搬搬扛扛、安水管通下水、劈柴脱坯加磨刀的活计。  封闭和粗线条的生活,造就了大条的我:我行我素,胸无城府,蓬头垢面,不谙世故,不解风情。男人说我像“擀面杖”,女人说我是“杨排风”。  糊
期刊
早上,菜市场的地摊已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菜。  我本想买点豆腐,却在一个卖菜的小女孩面前停下来。因为她远远地就在招呼,“阿姨,买番茄吧?1块钱8斤,你要不要?”我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停下来不相信地问了一声,“小朋友,你刚才说1块钱多少斤?”一个老太太正蹲在小女孩的面前挑选着番茄,她看了我一眼,帮忙重复道:“1块钱8斤。”我笑着说,“阿姨,我还以为她报错了价格,怕她一会卖完菜回去被家人责怪。”老太太也笑了
期刊
20.请以“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江西中考卷,所命制的中考作文题,历年来,多为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种。譬如,2012年是“垒高自己”(命题),2013年是“带着______上路”(半命题),2014年是“①勇往直前、②学会等待”(命题),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