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独特的优势。而如今,初中生分析问题特别是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容易以偏概全走极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形成片面的、偏激的,甚至完全错误的观点,后果极其严重,对社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培养初中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助于初中生以辩证思维分析各种社会问题,从而形成较深刻的认识,使得初中生以发展的、辩证的思维正确看待身边发生的事件,正确认识自己。
  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引导。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今初中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快,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可以大胆地对老师的观点提出质疑,为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这要求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应有的重视,感觉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翁”,对于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2.合理设置问题
  问题的设置,关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要从以下方面设置问题。
  2.1设置趣味的问题。例如,设置题目“环境对个人成长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后,我为学生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汤姆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嗜酒如命且毒瘾很深,有几次差点送命。有一次,他喝醉了,看酒保不顺眼,就把人打死,犯下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他有两个儿子杰克和威廉,年龄仅仅相差一岁。杰克和父亲汤姆几乎一样,也吸毒、偷窃、抢劫勒索,最后也因抢劫杀人,判处终身监禁。而威廉与父亲和哥哥杰克完全不同,他自幼好学、谦逊,不喝酒、吸毒,最终当上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根据这一事例,提出:“为什么同出生于一个环境,兄弟两人却有截然不同的命运?”这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发展的及具有普遍联系的问题,可辨性很强,同时也很难辨清的问题。但学生兴趣很浓厚,经过学习和讨论,学生得出“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观点,而这些观点都有社会现实与之对应,关键是如何对待和利用社会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明白社会和个人的辩证关系。
  2.2设置可辩的问题。问题的可辩性是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争议,答案不唯一。例如,设置争议性问题:“你认为外向型性格好还是内向型性格好?”通过讨论,一方面促使学生看到外向性格和内向性格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故不能单纯地说谁好谁坏的问题。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是非争辩中通过现象看到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不是个人性格内向或外向,而是看是否具有良好的性格特点。提出可辩性问题是引起学生辩证思维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提出可辩性问题并达到目的。
  2.3设置现实的问题。问题的现实性是指设置问题应联系学生实际,联系社会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初中生有一种求实心理,希望所谈内容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有所帮助。在讲到什么是自律,青少年如何做到自律这个课题时,我设置了两个问题:“初中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现实生活中,要使中学生能健康成长,是通过各种手段改善环境影响呢,还是重在学生自己加强自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一下子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可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及自身问题进行论证,这些问题讨论的过程,既是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又是中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的过程,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自律能力。
  3.掌握教学形式
  教师要使学生通过教学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还要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3.1对抗辩论的形式。真理越辩越明。一个问题提出后,要让学生去讨论、辩论。对抗辩论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在辩论的过程中竭力维护自己的观点,批驳对方的观点。这样的形式表面是要学生片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与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意图相悖,实际上正是在与对手的激烈对抗中意识到双方的观点都有合理的因素,又都有不合理的因素,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达到辩证地看问题的目的。如:“外向性格比内向性格好,还是内向性格比外向性格好?”“近墨者黑还是近墨者未必黑?”“本性难移,本性真的难移吗?”采用对抗辩论的形式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3.2综合分析的形式。如果说对抗辩论是学生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形成辩证思维的过程,那么综合分析就是让学生独立完成辩证思维的过程,这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辩证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材料分析是常用的形式,如在讲挫折是把双刃剑时,列举历史故事“楚汉相争”和“卧薪尝胆”。对这两则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思考:“项羽的失败与越王的胜利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同样是一个挫折,为什么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后果呢?”通过综合分析学生得出结论:挫折是把双刃剑,关键看用剑的人如何利用它、用得好,它能为你披荆斩棘,用得不好,反而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伤着自己。
  参考文献:
  [1]杨喆.建构高中政治课“思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2]王国年.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前准备的指导与思维能力的培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英语首先要营造英语教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有趣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学习兴趣 培养方式  兴趣对中学英语教学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兴趣越浓厚,越多样,学习就越为学生所重视。因此,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初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整合,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实效的高效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初中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多媒体技术 有机整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
[目的] 选用几种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产生,并检测其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从
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增进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体验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本文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能量代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能量代谢评估; 研究目的:通过IC直接测定消化道肿瘤患者REE值,评估此类患者的REE水平;评价常用的预测公式及新预
摘 要: 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进行了新的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营造理想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在实际教学实践活动中,作者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情境加活动、动态、开放的原则,灵活运用此理论,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 建构主义 职高信息技术课堂 有效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的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核心目标是针对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行业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维修专业的开始得到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视。当前在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中职教师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院校 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 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车维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紧
摘 要: 思想与品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思想品德课承载的重任,但教学有时偏离思想与品德的原点。本文重新解读思、想、品、德四个字,谈谈如何激发思想、坚守品德,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务实、更有效。  关键词: 思想 品德 解字释义  思想与品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