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预估

来源 :医食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sarahluck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了更深入的预测评估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Cys-C)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以及半胱氨酸C抑制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4月到10月我院接受并治疗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患48例,对比这48例病患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半胱氨酸C抑制蛋白在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的变化总数,随机将其分成常规治疗组与半胱氨酸C抑制蛋白实验组,每组24例,对比半胱氨酸C抑制蛋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急性加重期病患的Cys-C明显高于稳定组,P<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半胱氨酸C蛋白抑制剂能够作为预估AECOPD的因子,能够有效治疗AECOPD的病患,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抑制剂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预估
  中图分类号:R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17-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指因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其它疾病导致支气管产生狭窄,末端细支气管远端终气管导致气腔过度充气,从而引发肺泡壁裂开,使其相互融合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其具有堵塞气流、不可逆转的特点。这种疾病在中医中属于“肺胀”、“喘症”等范围。这种疾病首先出现在肺部,外邪入侵,肺部功能受损,进而产生咳嗽、咳痰等症状。COPD经长时间治疗不易治愈,反复发作导致肺气损伤,伤及肾脏,肺部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纳气,当肺部与肾脏衰竭时,会使呼吸急促,常发生出汗、感冒等症状。文章研究了半胱氨酸C抑制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的变化,从而对COPD起到预估的作用,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到10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病患48例,这些病患均符合中医协会与慢性呼吸学会联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在42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5.7)岁。治疗前病患的平均体重为64.2kg。随机将其分成常规治疗组与半胱氨酸C抑制蛋白实验组,每组24例,对比半胱氨酸C抑制蛋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1.2方法
  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病患,分别抽取两组病患在住院后的次日清晨以及治疗好转后的清晨半胱氨酸C蛋白抑制剂的变化情况,使用免疫渗透法进行检测,并对比病患在治疗前后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为两组病患提供抗感染、平喘、氧疗等整体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注射20ml的痰清液,250ml的生理盐水,每天进行一次静脉注射,10天后检查病患血液中的半胱氨酸C蛋白抑制剂的病患情况。
  1.3观察病患的临床状态
  详细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的恢复效果、治愈时间、饮食情况、体重变化、死亡率等数据。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计算机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0.0,所有检测数据都是用±值表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用t值进行检验。P<0.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COPD病患半胱氨酸C蛋白抑制剂的变化情况。详见表1。
  2.2对比痰清液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中半胱氨酸C蛋白抑制剂的变化情况。详情见表2。
  3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表现症状是咳嗽性粘痰、咳嗽与咳痰次数增多、呼吸加重,因此产生急性感染等症状。由感染导致肺组织受损,产生的炎症等有害物质进入到肺部的循环中,进而使病患的免疫力下降,使体内的细胞因子受到刺激,导致细胞中的C反应蛋白升高。Cys-C在蛋白质与细胞代谢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在蛋白质的代谢中起关键性作用,通常在人体中的含量是衡定的,不因升高、年龄、性别、体重等原因产生变化,然而当肾脏过滤功能衰弱后,人体血液中的Cys-C升高,当曲管重吸收功能受到阻碍时,尿液中的Cys-C升高,这充分反应了肾脏功能以及曲管重吸收功能的生理治疗是否状态良好。白细胞介素-8是引发中性粒子细胞、嗜酸性细胞炎症浸润的重要细胞因子,参与炎症的反应和变态反应,对于中性粒子细胞的作用原理是诱导细胞变形,上调细胞膜表面附着的分析受体,使其从血液循环中游离出来并活化脱颗粒,产生呼吸爆发。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导致嗜酸细胞、中粒子细胞产生浸润性炎症的重要因子,参加炎症的反应,并可以诱导中粒子变形、释放,上调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引发呼吸爆发。呼吸道中聚集大量中粒子细胞,这些细胞经过活化,从中释放出蛋白酶,进而让呼吸道黏膜处在高分泌状态。
  半胱氨酸蛋白C蛋白抑制剂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原理,主要通过破坏肺泡壁,让肺腔增大,使肺泡回缩弹性减弱,进而使气体滞留在体内。另外,由于一些带有炎症的细胞聚集在上皮细胞中,参加了炎症的重建与反应,这些炎症细胞聚集在呼吸到中,加重局部炎症的反应,进而使气流受阻。
  在AECOPD实验组的病患中,其血液中的白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液中俄半胱氨酸C蛋白抑制剂也明显增高,说明慢性阻塞性状态下肺部感染越严重,肾脏的损毁程度就越严重,因此要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避免肾脏功能遭到进一步损坏,从而导致其他器官出现综合病症的风险。
  参考文献:
  [1]何丹,白淑荣.C反应蛋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8(05):317-319.
  [2]韦思尊,陈斯宁,冯原.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胞因子和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1,32(09):2046-2048.
  [3]张胜堂,张秀卿,宋滨东,辛士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白介素-10、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检测的意义及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2010,23(09):174-17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药物治疗两周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
期刊
摘要: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角度,研究“抗敏修肤膏”对豚鼠湿疹皮炎模型皮肤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 以DNFB建立豚鼠湿疹皮炎模型,采用HE常规病理及透射电镜超微病理学检测方法,观察“抗敏修肤”膏对实验性豚鼠湿疹皮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抗敏修肤膏”组不同程度的改善了动物湿疹皮炎模型皮肤组织病变和减少炎性细胞浸润且效果显著。结论 “抗敏修肤膏”对Th1/Th2细胞平衡失调所引起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系统规范的护理标识。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以及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和应用护理标识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护理标识;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12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进行尿常规的检测,观察患者每项指标的变化,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70例,设为甲亢组。同一时间选取住院的3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 对甲亢组的尿常规患者进行检查,主要检查的项目就是检查患者的尿pH、尿糖、尿蛋白等方面,并与对照组进行详细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1/0.05)。结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在预测、治疗心血管以及肾脏疾病方面的实际价值。方法 将我院前后治疗的899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个集中性、前瞻性研究。通过密切关注患者的静息心率、肾脏功能变化以及是否之后患有心血管疾病等,观察静息心率是否与另外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并在研究结束之后嘱咐患者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结果 在之后随访的4年时间内,在大约330例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以所有的原因造成的死
期刊
摘 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家族是由Salman和Daughaday于1957年发现的,因其在基因结构上与胰岛素原有较高同源性而得名。该家族包括IGF-I和IGF-II两类生长因子及其相应受体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s是一种重要的肽类激素,在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转录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1]。肿瘤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作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造成胆道损伤的原因,并将其归纳为病理因素,解剖变异及术者和手术条件因素。针对各种致损因素采取相对的防治措施。结果:收治的6例患者中,由于病理因素所致胆道损伤3例,解剖变异胆道损伤2例,因手术条件不满意,显露不良或术者的原因所致1例。随访1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预防医学技术水平和预防观念的转变,预防医学在研究方向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生物、化学、临床医学、信息化技术中的很多研究成果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传染性疾病、心理疾病的预防等问题也使预防医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预防医学的机遇和挑战两方面对我国的预防医学进行了研究,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预防医学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预防医学;机遇;挑战;发展趋势  中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临床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生胆漏的原因、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其中14为肝胆管切开取石术、11例为胆囊切除术、7例为肝叶切除术、5例为胆肠吻合术和1例为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结果:肝胆外科手术后并发胆漏的主要因素是对病变部位的认知不足和手术操作技术的不严密。同时32例
期刊
摘要:目的对本院40例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测定血清总胆汁酸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0例肝病患者及38例肺结核病人血清总胆汁酸的浓度。结果 肝病组血清总胆汁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异常率达93.2%以上。结论血清总胆汁酸能够反映肝脏的损伤,可以用来评价肝脏的功能和肝细胞损害的程度,与常规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