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如何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进行整合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1-0096-01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进行整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临其境
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 “千克、克的认识”时,可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学生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兴趣。比如在《认钟表》的教学中,用24时记时法来表示时间是难点。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得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3 运用信息技术,感受事物变化过程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以往一般是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把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即使教师通过把圆8等分、16等分、32等分进行割补,学生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近似的长方形上下两边就越接近于直线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设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时,把教师演示的过程用动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弄清了圆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理解了为什么能化圆为方的道理,切实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注意步步引导,环环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继而,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验证—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老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4 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法
多媒体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拟人化,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使得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质量。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安排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拓展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它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接触电脑网络的机会,更使学生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今天,掌握科学学习的工具,增强了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孝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2] 曾晓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J].软件导刊,
2006,(18).
关键词: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1-0096-01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进行整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亲临其境
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如教学 “千克、克的认识”时,可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公园”的情境。“公园”里动物们正在比体重。这让学生非常激动,迫不及待地想在网络中做“裁判”。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到合适的秤上去称,再说一说谁重谁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学生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兴趣。比如在《认钟表》的教学中,用24时记时法来表示时间是难点。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得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3 运用信息技术,感受事物变化过程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随着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以往一般是用实验的方法,通过把圆割补成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推导出来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不是近似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即使教师通过把圆8等分、16等分、32等分进行割补,学生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近似的长方形上下两边就越接近于直线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设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课件时,把教师演示的过程用动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弄清了圆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关系,理解了为什么能化圆为方的道理,切实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注意步步引导,环环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继而,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验证—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三角形;还有的把圆剪拼成梯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一般推导圆面积公式教学到此结束,可老师并没有就此罢休,而就此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这样使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学生的思维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4 运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法
多媒体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清晰化、拟人化,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使得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能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质量。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安排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拓展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它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接触电脑网络的机会,更使学生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今天,掌握科学学习的工具,增强了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孝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2] 曾晓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J].软件导刊,
20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