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大国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lo1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家长为剩女焦虑不已的时候,日本人却在操心另一个问题——光棍。
  在日本,到50岁还从未结过婚的人口比例每年都在攀升,其中主要是男性。2016年,日本总务省的国势调查报告预测,15年后,日本成年男性中终生未婚的人的比例会超过30%。换句话说,十多年以后,日本每三個男人中就有一个会一辈子打光棍,日本将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光棍大国。
  这其中的原因据说第一是“经济条件不富裕”,第二是“缺少和异性接触的机会”,第三是“喜欢自由”。另一方面,日本女性想要结婚的欲望也在不断下降,这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的光棍危机。
  年富力强的时候,自己照顾自己不算太困难,但是一个人孤独终老,听起来似乎是一件可怕的事。于是,帮助日益庞大的光棍人群抱团取暖正成为日本社会的新现象和新商机。
  在东京最北端的足立区竹之塚有一家光棍酒吧,客人基本上是40~70岁、从未结过婚的单身男性。他们下了班就来这里喝酒,双休日时很多人会在下午过来喝上几杯,這儿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喝酒之外,单身男士最主要的活动是聊天,而且聊天的内容大部分与政治、经济、女性无关,更多的是分享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互相倾听,互相排解。
  他们还自发形成了围棋、钓鱼、摄影等兴趣俱乐部,定期组织户外活动。由于都没有子女,他们创立了“单身基金会”,进行小规模筹款,为可能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他们甚至互相承诺,如果谁不幸先去世,大家一定会帮他办理后事,直至入土为安。
  日本的女光棍更有幽默感。比如,她们中有人组织了“墓友会”——生前就与单身好友一起寻找墓地,一方面是担心墓地不断涨价,另一方面是怕别人找的地方不够舒适。空闲时,她们一起去买下的墓地那儿拔拔草、种种花,把归葬之地侍弄得像新家一样漂亮。
  这听起来像是喜剧,又似乎是个悲剧,现代人无可治愈的孤独在日本体现得最为极致。
  中国在经历剩女的焦虑之后,可能也将迎来光棍时代。由于早些年出生性别比例不平衡,加上单身女性比例增加,据说到2020年,中国的“剩男”规模将接近澳大利亚总人口数。对此,中国是否做好准备了?
  (摘自新浪网)
其他文献
我发现许多情感专栏的作者写的故事十分极端,不仅不能讓人对感情产生希望,反而让人心生绝望。在他们的笔下,好像中年女子都在面对老公的出轨,大龄女青年提到男人想到的都是龌龊与无耻。  我问朋友们:“难道现在人的情感世界那么糟糕?”  他们说:“不极端,无看客。你写一个狗血的剧情,点击率立刻就上去了。两个女人为了争男人而大打出手,就是比两个文艺青年在那使劲演内心戏的收视率高。”因为人性里有难以磨灭的好奇心
期刊
在过去的几年里,谷歌、英特尔、思科这样的公司投入数百万美元的巨资重新设计他们的办公楼。他们不仅仅是为了给员工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还是出于一个新发现的共识,即办公空间和员工的创新性之间存在关联。  在近十年中,研究发现有许多元素能影响到我们的思维。  以颜色为例。研究证明,当短暂地置身于红色的环境中时,我们会自动地联想到停止标志、警报信号和鲜血,对我们大脑的某些部分造成刺激,让我们对可能遭遇的失
期刊
作为电视主持人和记者,我以提问为生,并以提问为乐。  当比尔·盖茨决定捐出400多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立基金会后,他发现捐钱有时比赚钱还难。  关于慈善,盖茨提出要允许犯错的主张,甚至每年会留出数百万美元做“试点项目”,买的就是错误和经验。  盖茨曾捐巨资改善美国的基础教育,却发现吃力不讨好,因为人们对教育的标准有着千差万别的认识,而且很难分清政府的职能与公益组织的作用。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贫穷国家的
期刊
1947年,荷兰的一份报纸做了一次调查:在我们的国家,你最喜欢谁?  新任首相位列第一,王子殿下排在第三,在这二者之间违和地插入了一个人物:汉·凡·米格伦。米格伦既不是政治领袖,也不是文化名流,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骗子,他为何受到荷兰国民的喜爱?  米格伦是个画家,他的第一次画展就广受好评,但在随后的几年,米格伦在艺术上未能取得突破,被评论家评价为“二流画家”。这些评论家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么一句草
期刊
我母亲是一名職业妇女,昔日为了兼顾工作与家庭,经常忙得晕头转向。每当我暗忖“这会儿不知道她在不在家”而特意去探訪她时,总是看见她安静地端坐在椅子上阅读。  母亲的家里到处都有坐起来很舒适的椅子,在那些椅子上面肯定摆着一本母亲阅读到一半的书。母亲阅读的时候是不容许有任何声音打扰的。即使我叫母亲,她也不会回答,即便回答也是说:“现在是母亲的时间,等一下再说吧!”母亲的回复令我印象深刻,另外还有一件事同
期刊
上个月,我去法国旅游时抱回一堆化妆品,朋友说我又在“吸毒”。  “从古至今,美人都是让自己‘美死’的。古罗马贵妇喜欢涂口红和腮红,这些化妆品的主要成分包括地衣和桑葚,可是为了得到鲜红色,那就没有比铅和朱砂更好的材料了。铅是一种化学物质,常常被用在电池上;朱砂约含有27%的硫和75%的汞。”  见我愕然,朋友继续“腐蚀”我,说杨贵妃用的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種名叫红蓝的花朵,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
期刊
我现在谋职的单位是一个气氛很严肃的地方。比如,一个下属实在忍不了领导的执拗,会文绉绉地说:“我个人认为……”  有一段时间,我很怀念那个能痛快吵架的老单位,后来才发现我想念的其实是漫天飞舞的荤段子。  我一向认为荤段子是生产力。其实,有多少沉重的问题就有多少种消解的方式,但哪一种解决方式都比不上荤段子的力道来得巧妙。关于这一点,很值得从事管理的人咂摸一下。  比如,曾经有一个老同事连日抱怨工作辛苦
期刊
朋友从新德里打電话来让我去他那里做客。在我的印象中,印度的火车外面常常挂满了人,印度人个个都是“爬火车”的高手,但我坐火车时,火车外面并没有挂着印度人,火车内部的很多座位是空的。  朋友临时有事没能来接我。我到了火车站,一个披头散发的印度男人冲了过来,那造型有点丐帮洪七公的意思。男人手里拿着棒子,嘴里哇啦哇啦地说着印地语。我以为他要打劫,交流了半天,才知道他是个搬卸工。他晃了晃手中的“扁擔”,又指
期刊
我做过一个很简单的游戏。参与游戏的有几十个人,大家先报数,然后漫步,呈一盘散沙状。  在大家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我说:“请每3个人一组牵起手来!” 场上顷刻混乱起来,人们蜂拥成团,结成若干个小圈子。人数正好的小组紧紧地拉着手,生怕自己被甩出去;不够人数的小组到处争抢人,只为凑够数;最倒霉的是人数超标的小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谁应该退出……  因为总人数不是3的整倍数,最后总有一两个人被排斥在外
期刊
在“股票之神”巴菲特最受追捧的幾年里,企业家圈子中流行去巴菲特著名的没有计算机的办公室参观,参观的人往往会被他办公室里的一张美國棒球海报所吸引。  海报中的棒球手正准备挥棒,而旁边是一个由很多个棒球排列成的长方形矩阵,每个棒球上都有一个数字。巴菲特会跟人介绍,这是对他投资理念影响极大的一个人。  这个棒球手就是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威廉斯。泰德被称“史上最佳击球手”,他是美国职业棒球联盟中最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