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五年前,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要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是党和国家的坚定意志和目标,而能否完成这一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未来十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有的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有的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基础研究得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中,民营企业的贡献不可低估。据统计,我国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总量的66%和82%。特别是近五年,民营企业专利申请量已占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1/3强,年均增长29%。实践证明,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和迅速发展,加快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民营企业正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成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民营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之一。特别是近十年来,民营经济一直呈现着快速发展迅速提高的态势,360万家民营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6%,吸纳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75%,带动着70%的GDP增长。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特點决定了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不可缺少的地位。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家,民营企业具有突出的产权优势、机制优势,最能体现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而技术要素与商业要素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又使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尽管如此,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还面临着许多制约:投入资金过少:缺乏可持续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体系;创新融资困难;政府的政策导向不明确,对民营企业关注不够等等,这些问题亟待各界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
对社会而言,要创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社会氛围。民营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转型,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的转型;没有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就没有创新型中国。对政府而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创新补偿、风险承担、创新合作和创新投入等在内的创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公共政策,确立科学的创新模式和策略。对企业而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用世界的眼光,最广泛的利用创新资源,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策略创新。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有的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有的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基础研究得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中,民营企业的贡献不可低估。据统计,我国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总量的66%和82%。特别是近五年,民营企业专利申请量已占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1/3强,年均增长29%。实践证明,民营企业的广泛参与和迅速发展,加快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民营企业正从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成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民营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之一。特别是近十年来,民营经济一直呈现着快速发展迅速提高的态势,360万家民营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6%,吸纳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75%,带动着70%的GDP增长。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特點决定了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不可缺少的地位。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是企业家,民营企业具有突出的产权优势、机制优势,最能体现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而技术要素与商业要素紧密结合的创新模式,又使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尽管如此,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还面临着许多制约:投入资金过少:缺乏可持续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体系;创新融资困难;政府的政策导向不明确,对民营企业关注不够等等,这些问题亟待各界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
对社会而言,要创造有利于创新活动的社会氛围。民营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转型,就不可能有中国经济的转型;没有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就没有创新型中国。对政府而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创新补偿、风险承担、创新合作和创新投入等在内的创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公共政策,确立科学的创新模式和策略。对企业而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用世界的眼光,最广泛的利用创新资源,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策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