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中如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聆听音乐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主动地听、主动地想象来实现。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在欣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师的职责,所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多思维 多创造 创设情境 音响体验 聆听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42-01
  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欣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在音乐欣赏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学会听,才能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从而让他们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发展优异的音乐思维。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聆听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金钥匙。那么,在音乐课上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指导他们用心聆听音乐的习惯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初见成效。
  1 创设情境,培养聆听兴趣
  课标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从课堂导入“诱趣”
  小学生阅历浅,接受能力弱,以形象思维为主。仅靠枯燥乏味的语言理解音乐形象是有很大难度的。听赏乐曲,我们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方式创设情境,也可以用生动地语言创设。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如:我在上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堂》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蒙古吗?”学生一听就来了兴致。我见时机到,马上说:“老师也没去过,那你们想了解蒙古族吗?”学生们都急切地想了解。我于是因势利导:“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蒙古族去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那有谁知道蒙古族都有什么特点呢?”我通过边放图片边讲解的方式,带领学生们一起欣赏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服装服饰,饮食住所,风俗习惯等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激情马上就被激发起来,投入音乐课堂。
  1.2 从表扬、鼓励“激趣”
  在听的培养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当学生能听出音乐中强弱的变化以及用什么乐器演奏时我们这样说:“哇,你的小耳朵可真灵,这么点小小的区别也被你听出来了,你的听力真了不起!”其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
  2 多彩的音乐活动,培养聆听信心
  2.1 唱奏主题
  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演唱和演奏演奏现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音乐形象,更直接地获得音响体验。如果说“听”是在音乐欣赏中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唱和奏就是联想进一步深化,是对音乐欣赏的深入。有一位音乐教育家曾说:“告诉我的,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进去,我就会完全理解了。”
  2.2 表演创造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教师可以运用多彩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花好月圆》是一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给人们带来一种欢乐情绪。在欣赏时我是这样启发孩子们的:师:“让我们一起欣赏第一段主题。哼唱乐曲这部分的旋律,教师出示这段主题的旋律并指导学生视唱。”生:“演唱主题旋律。”师:“同学们演唱的非常好,我们除了能用唱来表现这段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它呢?”生:“可以用打击乐器表现,可以吹竖笛表现。”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谁能给我们设计不同的节奏为音乐伴奏呢?”生:分组表演。想吹竖笛的吹竖笛,想拿打击乐器伴奏的伴奏,学生在长音出现时用串铃伴奏……孩子们尽情地表演着,创造着,体会着成功的喜悦。
  3 激发想象能力,使聆听更生动
  想象力可称之为“创造力的翅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学生听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听”是进入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如何听音乐是个方法问题,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听赏音乐的习惯和科学的听赏音乐的方法,才能形成欣赏音乐的能力,使音乐相伴一生。音乐一开始要静静的听,完整的听,在参与听赏音乐的初级阶段,学生通过联想对作品感悟到:高兴、欢快、优美、忧伤等情绪,随着参与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使学生从感官的欣赏到理性的分析,掌握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真正的欣赏音乐是听者的耳朵和大脑将抽象的音乐想象为具体的画面、场景、判断和推理,是听者与作曲家的心灵交流沟通与共鸣。从而让学生的想象力得以自由驰骋,以增强他们的音乐欣赏与体验。如果让学生一味地去听,学生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只有通过激发想象力让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听”变自觉的“我要听”。教师也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聆听变得更加生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聆听习惯的养成,除了教师有意识的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外,还要坚持到每一堂课中,坚持到每一个活动中,只有我们不断训练学生学“聆听”,学生才能拥有“聆听”的能力,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一定能够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彬.流行音乐呼唤新的研究方法和阐释模式[J].音乐研究,2005(4):67-68.
  [2] 刘明澜.唐代“以诗入乐”的歌曲创作方式[J].音乐艺术,1999(2):4-12,32.
  [3] 彭根发.词曲结合的美学问题[J].音乐探索,1998(1).
  [4] 黄友葵.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静滴醒脑静注射液,后者静滴维脑路通注射液。两组辅助治疗和对症处理相同。观
反递复句是递进复句的一种下位类型,在汉语二语习得中,习得者会出现一些偏误现象。基于对暨南大学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的考察,本文以语料库中的反递复句偏误语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概括汉语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反递复句偏误。将习得偏误研究与本体研究相结合,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总结并分析偏误的类型和产生的缘由。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偏误的对策,其中包括教学对策、教材编排对策和学习对策,从而为汉语反
“中国皋芦茶”是古今中外长期争论的一个学术问题。根据党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特发表李光涛先生的这篇文章,欢迎有关专家参加讨论。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观察组,选取45名健康提价患者
肥胖和相关代谢综合征已成为全球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之一,肠道微生物已被证明参与肥胖的发展,并可能对肥胖的发展和其干预治疗等提供重要的见解。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和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对加快社会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
<正> 采用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新技术,当年桑苗即可出圃,具有成活率高、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现将此项新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建园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实验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导致许多高分低能学生不
校外教育的繁荣带动了参加乐器培训教学的兴旺,但是受校外教育机构本身特点的限制,校外乐器教学距离有效承担乐器普及教育任务还有一定差距,教学水平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偏差
战争与中国是武田泰淳文学世界中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侵华战争期间,既是僧人,又是士兵;既向往中国文化,又充当侵略者的青年武田,书写怎样的中国观和战争观。发掘武田从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