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劝谕:别招惹外星人

来源 :新知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xiangr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直对外星人抱有各种幻想,不惜向太空发出各种信息试图与外星文明取得联系,但是人类最聪明的大脑之一——霍金却反对这么干。
  
  当目睹家园树倒在地球拆迁队残暴的推土机之下时,纳美人一定会将满腔怨恨投射到那些把潘多拉星球的方位传播到茫茫宇宙的族人身上——如果真有纳美人这么干的话。当然电影里并没有这种角色。
  不过,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地球人的身上,人类倒是可以给自己的怒火找一个宣泄的对象:就是那些提出、推动和从事METI(Message to the Extra TerrestrialIntelligence,“向地外文明发送信息”的缩写)的科学家们。
  的确,当那些科学家们兴致勃勃地把地球的位置、人类的特征等信息投向太空的时候。谁能保证来的就是和平的橄榄枝,而非轰鸣的宇宙舰队?——这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以及有时候是梦想家的斯蒂芬·霍金在美国Discovery频道最新播出的名为《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系列影片中的开场白——便公开表达了对于后一种可能性的忧虑。
  
  费米佯谬与SETI
  
  在进一步阐述霍金的忧虑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来看看METI是什么吧。
  起初,人类相信脚下的土地是宇宙的中心,自己则是上帝唯一的选民。然而随着科学不断蚕食宗教的领地,人们开始被迫承认地球仅仅是宇宙中极其渺小的一点,人类自身也远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许多严肃的科学家认为火星上很可能就有生命,而当科幻作家威尔斯描写火星人入侵地球的作品《大战火星人》在电台播出的时候,更是一度造成社会性的恐慌。
  事实上,与这些乐观主义者的预期相反,人类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经得起考验的证据来证明外星生命真的存在。著名物理学家费米在一次闲聊中提出,“如果外星人存在,它们在哪儿?”这一问题后来被称为费米佯谬,因为宇宙如此浩瀚,人类几乎不可能是唯一的智慧生命——霍金在影片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但为什么人类没看到过它们呢?
  费米佯谬有许多解释。有些人认为,其实外星人一直在向我们发送信号,只是我们没在听。这一想法催生了后来的SETI(Search for Extra 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搜寻地外文明),基本做法是通过射电望远镜监听太空中的无线电信号。而另一些更加激进的人则认为,外星人并不知道人类的存在,所以一直没有和我们接触。这就是METI的由来。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过4次较大的METI项目,但每一次都有人站出来反对。而这一回霍金在Discover频道的公开表态,更是重新把对于MFTI项目的争议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霍金为何担忧?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诸如虎啸山林的说法,但像牛羊之类的动物却没有相似的待遇。这当然不是人类的偏心,而是因为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没有攻击性的食草动物通常不会主动暴露自己的方位,而只有具备强大攻击性的食肉动物才会肆无忌障地夸示自身的存在。这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简单推论。
  如果把宇宙也看作一个原始丛林,那么人类显然还没有到达足以食肉的层次。最明显的理由是,人类还没有发展出真正可行的载人太空航行技术,而任何一个能够飞来地球的外星种族,至少在这一点上要遥遥领先于人类。
  因此霍金这样表达他的忧虑:“如果外星人拜访我们,我认为结果可能与哥伦布当年踏足美洲大陆类似。那对当地印第安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的确,地球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这类的情况:一个落后的文明在接触到先进文明的时候,往往都会遭遇毁灭性的打击。印加人、阿兹特克人……类似的名单可以开列出长长的一串,因此完全有理由认为,外星人也会对人类采取同样的行为。前面提到的《大战火星人》中表达过同样的观点,类似的担忧也在后来者的作品中不断出现。
  
  宇宙是一个丛林吗?
  
  不过,宇宙是否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这一点并非没有争议。同样是科幻作家,莱姆在其名著《索拉利斯星》中就提出,外星生命是与人类完全不同的存在,人类所追求的一切,也许在外星人看来毫无意义。另一些人则表达了更加乐观的看法,比如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其著作《接触》中就设想了一种善意的外星生命,人类与它们的接触不但没有任何坏处,而且它们为人类带来了珍贵的礼物。
  另一方面,考察人类自身的历史,只要跳出西方中心论的视角,我们也能找到相反的例子。最著名的莫过于郑和的六下西洋。坐拥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舰队,郑和带给沿岸原住民的并不是西方人的那种征服与毁灭,而是来自帝国的礼物。同样是历史,我们为什么不能认为外星人的心胸更加宽广呢?
  确实丛林里有可能生活着善良的大灰狼,虽然那只在童话故事里出现。不过,有一个问题却是最坚定的“外星生命友善论”的支持者也无法忽视的:哪怕整个丛林里全都是善良的大灰狼,只要有一只是邪恶的,可偏偏就是这一只,听到了小红帽的呼救怎么办?谁又能保证邪恶的大灰狼真的一只都不存在呢?
  
  宇宙是个潘多拉的箱子
  
  你的面前有两个箱子,一个里面装了100万,另一个里面是空的。你可以不打开任何一个箱子,那么你将得到10万元的奖励。而如果你选择了其中一个箱子打开,并且刚好是100万的那个,那你就可以得到这100万;但如果是空的,那么你连10万都得不到。现在,你会如何选择?
  在这个问题面前,人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拿着到手的10万块钱,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怀念“当时有一个机会摆在我的面前,却没有好好珍惜”;另一种则是不顾一切去开箱子,选中者欣喜若狂,未选中的则被历史遗忘。
  当然随着两边的钱数不同,两种选择的人数比例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只要1块钱的代价就可能获得100万的收益,或者需要100万的代价才能获得1块钱的收益,两种情况下人的选择会完全不同。
  但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两者的价值对比远不是1和100万这么一目了然。怎么选择要不要买房?该不该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很多情况下,选择本身掺杂了太多的价值取向,以至于无法得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METI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一项目的最坏结果是什么?也许是地球毁灭、人类灭亡;而好的结果则可能是令人类摆脱困扰我们的问题,或者让我们掌握宇宙的终极秘密。但这两者能比较吗?人类灭亡的风险会有多大?获得终极秘密的几率又有多大?我们是否应该承受人类灭亡的风险,去追求宇宙终极的秘密?或者放弃虚无缥缈的妄想,继续小心隐藏自己的存在?
  来自霍金的告诫是不要主动和外星人接触。但即使每个人都认可这位宇宙学泰斗的分析,但人类依然还有好奇的天性。在潘多拉的箱子面前,总有人不甘心现有的收获,还是忍不住想要打开它。
  因为有人守护箱子,人类才得以延续;但因为有人打开箱子,人类才得以进步。
其他文献
要锻炼身体是我们每天都挂在嘴边的老话,目的在于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但很少听到有人说要锻炼大脑,即便听到,也多是让你回答一些脑筋急转弯之类的小题目。大脑藏在头骨里边,
【正】 这都是什么图啊?初看起来像地图,细看又不像一般的地图,至少我们熟悉的世界地图不是这样水桶、豆子、手指形状的。呵呵,它们也是地图,只是身份特殊——都是各国的研究
1976年的冬天,在美国新泽西州迪克斯城堡的新兵营里,新兵中开始快速传播一种新型的流感,疾病导致一人死亡,几百人感染。不久,3个独立的实验室都确认,引起这一新流感的病毒是H1N1,就是猪流感病毒。  1956年到1969年,美国军方给士兵注射的流感疫苗里一直都含有猪流感的抗原,当时老兵的血液里都或多或少的有抗猪流感的抗体,而年轻的新兵对此根本没有免疫力,患病的情况说明前期的疫苗注射是有效的。根据对
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概要介绍理论界关于消费者责任内涵,消费者履行责任依据,消费者责任对生产经营行为、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消费者责任的实现与强化途径等问题的研
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并不意味着大力发展中高端房地产项目,不意味着要素资源继续向中心城区集聚,不能忽视农业的传统和基础地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关
当今什么科技最令人震撼?在囧科学评论员看来,山寨科技最强大。山寨产业早已震撼了手机、汽车市场,在科技领域也威名远扬,而且据说已经拥有了核力量。
奥运开幕当天,"鸟巢"会不会下雨?这已经从一个气象问题升级为一个政治问题。按照近30年的历史降水情况,8月8日的降水概率是47%。面对这个尴尬的数字,北京市从2002年开始将人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推动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而社会和谐则能
马克思的实践生产力观通过"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把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是由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发展所推动的自然历史过程,蕴涵
可乐能杀精,是长久以来的流言,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毫无根据的说法。  我喜欢喝可乐,岳母却颇有微词,循循善诱又抹不开嘴地说:“男的喝可乐不好。”当我反问这是为什么时,老人家掷地有声地简洁回答道:“生不了小孩!”遗感的是,我并未被这个由来已久的都市传说所震慑,事实上,很多人对此仍忧心忡忡,相信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听过几次这个说法。  可乐杀精的传闻,几十年前便在中南美洲流传,人们相信,可乐中的碳酸能杀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