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家族化”使职业经理人上位。
70岁生日前,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终于决定交出手中的权杖。
何享健没有将公司付于家族成员之手,而是交给了一班职业经理人打理。这种在国外司空见惯、国内家族企业却鲜见的传位方式,并非何氏事先谋划的产物,而是囿于各种因素之下的权衡之举。
第一代创业者渐渐老去,儿女却不愿或不能接班,这是当下越来越多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窘境。美的式传位,开启了职业经理人的时代。
权杖的新主人
2012年8月25日,美的集团正式宣布,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不再担任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担任集团董事长,并担任上市公司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
在美的内部,方洪波被称为“坐飞机升上来的老总”,可谓青云直上,而借给他这朵云的,正是美的总裁何享健。
方洪波曾是《美的》企业报编辑,两次陪同何享健考察广东市场,方将其观察到的市场情况进行整理总结,并适时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胆略和见识,给何享健留下很深的印象,何享健便提拔了方洪波。
如今,方洪波接过何享健的权杖后,摆在他面前的是推进美的的战略转型。对此,他不愿过多表态。显然,他更愿意像“何老板”那样,做个低调、务实的企业家。
从去年开始,美的就逐步推动战略转型,改善产品结构、提升经营质量,提高经营效率,严控企业风险,并陆续在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方洪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刀阔斧地推进美的电器的战略转型。为提升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将产品型号由去年的2.2万个,减少至1.5万个;洗衣机事业部砍掉贡献低及亏损的客户,客户优化率达48%;并投入9亿元推进品质整改;将出口业务的重点由OEM转向本土化经营。
对于正在推动的战略转型方洪波强调,美的转型目前效果明显,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刚刚披露的美的电器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美的电器实现营业收入390亿,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近21亿,同比增长6%;综合毛利率21.2%,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在家电行业整体出现下滑趋势的大背景下,美的电器仍能实现毛利率和净利润的持续提升,表明自去年开始实施的战略转型持续深入并成效明显。
“叛逆太子”放“单飞”
在几大富豪的“太子”、“公主”中,何剑锋大概是最叛逆的一个,他不仅不想继承父亲创下的家业,还在上风高科另起炉灶。尽管何享健很想让他回美的集团,也“逼迫”过他多次,但何剑锋始终不愿回归。2007年,在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选举中,何剑锋当选为董事长。
相比父亲的制造业天下,何剑锋最感兴趣的也还是资本市场、金融产业。
美的集团官网在介绍何剑锋的简历时,用了如下词汇: 何剑锋,男,45岁,本科,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年8月起担任美的集团董事。
可以查到的何剑锋创业履历显示,1994年4月,何剑锋自立门户创业,成立了顺德市现代实业公司,涉足小家电OEM制造;1995年10月,涉足家电商贸行业,成立广州东泽电器公司 ;1997年9月,涉足电子产业,成立顺德北滘盈科电子公司;1999年9月,收购国家二级企业鹰牌集团华英风扇厂,成立顺德金科电器公司。仅看这些公司名字,不难发现何剑锋的创业半径并未走远,其注册公司的集团总部与美的集团总部同在顺德北滘镇,与美的空调工厂仅一路之隔。
1999年11月,何剑锋涉足空调用铜管产业,成立合资公司湖南长峰铜管有限公司;2000年,何剑锋在公司内部实施集团化运作模式,在顺德盈科与芜湖盈科基础上,成立电子事业部,并于2001年9月全面推行事业部运作模式。
一位美的员工分析,“大少”不想进入美的集团,一方面是觉得,美的是由何享健一手创立的,“老爸”在美的集团里威望很高,自己恐怕很难超越,而且美的集团里已经有一帮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要想顺利地接替老爸的位置,恐怕还需要威望和能力的积累。以他已有的经历,可能无法服众。而且,相对于实业,何剑锋个人更偏爱金融和投资,他不大想重复父亲走过的路。
家族仍是掌舵者
其实,美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1968年,何享健带领28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北滘公社塑料生产组,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顽强生存。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各地掀起新的改革浪潮,当时的广东省在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革试验,当地企业却对此有顾虑,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何享健却认定这是一个契机,推动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于次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乡镇企业身份上市的公司。
据一位知情人士分析,当时的体制不允许何享健把自己的儿子放进公家的企业。
何享健选拔职业经理人的核心理念取自海尔的“相马不如赛马”,美的对这一理念稍作修改,“先相马,后赛马”。美的“去家族化”也正是从这一路径开始的。
1997年,何享健开始将美的划分为5个事业部,次年,便印发了厚达70页的《分权手册》。这部美的“基本法”详细规定了总部和产业集团、事业部的定位、权限划分以及决策权的归属。
除了分权,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干劲,美的还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了令同行望尘莫及的薪酬。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经理人逐步成为主导企业经营的中坚力量。方洪波便是在这一过程中脱颖而出的。
何享健为了选出真正的优秀者,对旗下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观察和考核,“就像‘赛马’一样,让各个事业部的领头人分头奔跑,最终看谁优秀,就将大权交给谁。”
最终,何享健选择了方洪波,黄健担任副职。没有何家人,也没有空降兵,都是“老臣子”掌权,如何保证何氏家族的利益?
何享健曾说过,“家族不是经营者,也不是企业家,而是成为股东。”如今看来,这正是何享健安排的最独特之处。
在新架构中,何享健仍然是实际控制人,通过查询工商资料发现,何享健及其兒媳妇卢德燕共同持有美的控股有限公司100%的股份(何享健94.55%,卢5.45%),何剑锋也顺理成章地代表美的控股大股东出现在美的集团的董事会中。
对于何享健卸任后,是否完全退休,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黄晓明表示,何享健将继续担任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个人并不退休,只是更多分权管理和授权经营,将继续以创始人和大股东的身份关心支持美的的发展。换句话说,何家还是绝对掌控着美的的未来。”
何家既然是美的集团的大股东,在大的方向和策略上,就还是他们说了算,只是在具体经营上,他们不管了。
70岁生日前,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终于决定交出手中的权杖。
何享健没有将公司付于家族成员之手,而是交给了一班职业经理人打理。这种在国外司空见惯、国内家族企业却鲜见的传位方式,并非何氏事先谋划的产物,而是囿于各种因素之下的权衡之举。
第一代创业者渐渐老去,儿女却不愿或不能接班,这是当下越来越多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窘境。美的式传位,开启了职业经理人的时代。
权杖的新主人
2012年8月25日,美的集团正式宣布,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不再担任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担任集团董事长,并担任上市公司美的电器董事长和总裁。
在美的内部,方洪波被称为“坐飞机升上来的老总”,可谓青云直上,而借给他这朵云的,正是美的总裁何享健。
方洪波曾是《美的》企业报编辑,两次陪同何享健考察广东市场,方将其观察到的市场情况进行整理总结,并适时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胆略和见识,给何享健留下很深的印象,何享健便提拔了方洪波。
如今,方洪波接过何享健的权杖后,摆在他面前的是推进美的的战略转型。对此,他不愿过多表态。显然,他更愿意像“何老板”那样,做个低调、务实的企业家。
从去年开始,美的就逐步推动战略转型,改善产品结构、提升经营质量,提高经营效率,严控企业风险,并陆续在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调整。
方洪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刀阔斧地推进美的电器的战略转型。为提升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将产品型号由去年的2.2万个,减少至1.5万个;洗衣机事业部砍掉贡献低及亏损的客户,客户优化率达48%;并投入9亿元推进品质整改;将出口业务的重点由OEM转向本土化经营。
对于正在推动的战略转型方洪波强调,美的转型目前效果明显,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刚刚披露的美的电器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美的电器实现营业收入390亿,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近21亿,同比增长6%;综合毛利率21.2%,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在家电行业整体出现下滑趋势的大背景下,美的电器仍能实现毛利率和净利润的持续提升,表明自去年开始实施的战略转型持续深入并成效明显。
“叛逆太子”放“单飞”
在几大富豪的“太子”、“公主”中,何剑锋大概是最叛逆的一个,他不仅不想继承父亲创下的家业,还在上风高科另起炉灶。尽管何享健很想让他回美的集团,也“逼迫”过他多次,但何剑锋始终不愿回归。2007年,在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选举中,何剑锋当选为董事长。
相比父亲的制造业天下,何剑锋最感兴趣的也还是资本市场、金融产业。
美的集团官网在介绍何剑锋的简历时,用了如下词汇: 何剑锋,男,45岁,本科,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年8月起担任美的集团董事。
可以查到的何剑锋创业履历显示,1994年4月,何剑锋自立门户创业,成立了顺德市现代实业公司,涉足小家电OEM制造;1995年10月,涉足家电商贸行业,成立广州东泽电器公司 ;1997年9月,涉足电子产业,成立顺德北滘盈科电子公司;1999年9月,收购国家二级企业鹰牌集团华英风扇厂,成立顺德金科电器公司。仅看这些公司名字,不难发现何剑锋的创业半径并未走远,其注册公司的集团总部与美的集团总部同在顺德北滘镇,与美的空调工厂仅一路之隔。
1999年11月,何剑锋涉足空调用铜管产业,成立合资公司湖南长峰铜管有限公司;2000年,何剑锋在公司内部实施集团化运作模式,在顺德盈科与芜湖盈科基础上,成立电子事业部,并于2001年9月全面推行事业部运作模式。
一位美的员工分析,“大少”不想进入美的集团,一方面是觉得,美的是由何享健一手创立的,“老爸”在美的集团里威望很高,自己恐怕很难超越,而且美的集团里已经有一帮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要想顺利地接替老爸的位置,恐怕还需要威望和能力的积累。以他已有的经历,可能无法服众。而且,相对于实业,何剑锋个人更偏爱金融和投资,他不大想重复父亲走过的路。
家族仍是掌舵者
其实,美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营企业。1968年,何享健带领28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北滘公社塑料生产组,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顽强生存。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各地掀起新的改革浪潮,当时的广东省在大力推行股份制改革试验,当地企业却对此有顾虑,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吃螃蟹,何享健却认定这是一个契机,推动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革,并于次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以乡镇企业身份上市的公司。
据一位知情人士分析,当时的体制不允许何享健把自己的儿子放进公家的企业。
何享健选拔职业经理人的核心理念取自海尔的“相马不如赛马”,美的对这一理念稍作修改,“先相马,后赛马”。美的“去家族化”也正是从这一路径开始的。
1997年,何享健开始将美的划分为5个事业部,次年,便印发了厚达70页的《分权手册》。这部美的“基本法”详细规定了总部和产业集团、事业部的定位、权限划分以及决策权的归属。
除了分权,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干劲,美的还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了令同行望尘莫及的薪酬。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经理人逐步成为主导企业经营的中坚力量。方洪波便是在这一过程中脱颖而出的。
何享健为了选出真正的优秀者,对旗下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观察和考核,“就像‘赛马’一样,让各个事业部的领头人分头奔跑,最终看谁优秀,就将大权交给谁。”
最终,何享健选择了方洪波,黄健担任副职。没有何家人,也没有空降兵,都是“老臣子”掌权,如何保证何氏家族的利益?
何享健曾说过,“家族不是经营者,也不是企业家,而是成为股东。”如今看来,这正是何享健安排的最独特之处。
在新架构中,何享健仍然是实际控制人,通过查询工商资料发现,何享健及其兒媳妇卢德燕共同持有美的控股有限公司100%的股份(何享健94.55%,卢5.45%),何剑锋也顺理成章地代表美的控股大股东出现在美的集团的董事会中。
对于何享健卸任后,是否完全退休,美的集团高级副总裁黄晓明表示,何享健将继续担任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个人并不退休,只是更多分权管理和授权经营,将继续以创始人和大股东的身份关心支持美的的发展。换句话说,何家还是绝对掌控着美的的未来。”
何家既然是美的集团的大股东,在大的方向和策略上,就还是他们说了算,只是在具体经营上,他们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