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赫复调音乐与中世纪复调音乐关系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in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世纪与巴洛克时期,中间间隔几个世纪之久。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因素的影响下,思想不斷被解放,这两个时期的音乐也必然出现了很多不同。巴洛克时期,人们创作出了不同类型的音乐,音响效果比中世纪时期要更加丰富、饱满。但这两个时期音乐的相通点与紧密联系也体现在方方面面,这都离不开人们对于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中世纪的复调音乐思想、复调音乐创作、记谱法与新艺术时期的音乐等,都对之后音乐发展有了启发与影响。特别是作为宗教音乐极度繁荣的两个重要时期,中世纪为修饰、扩展格里高利圣咏而新出现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对巴洛克时期“西方音乐之父”巴赫的复调钢琴音乐的创作影响极深。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两大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巴赫;巴洛克;复调钢琴音乐;中世纪;宗教
  引言:中世纪的欧洲,奥尔加农、经文歌等复调多声部音乐在慢慢崭露头角,这也为其之后的复调音乐发展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巴赫作为西方音乐之父,他的复调音乐达到了顶峰。他顺着中世纪复调音乐的脉络,创作出了数量庞大的复调音乐作品,其中就包括二、三部创意曲与平均律、英国组曲、法国组曲这些重量级的复调钢琴作品。因此,可以说中世纪复调音乐与巴赫的复调钢琴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一.区别:
  1.创作对象不同:
  中世纪教会至上,教会认为器乐音乐属于异教音乐,因此中世纪时期的教会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格里高利圣咏,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无伴奏的声乐纯人声单声部演唱。这与声乐器乐并重、共同发展的巴洛克时期不同。随着10~12世纪出现的附加段、继叙咏等形式注入格里高利圣咏中,使教会音乐越来越成熟、复杂。特别是12世纪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多声部音乐所蕴含的力量,还有其与单声部音乐不同的更为饱满的音响。音乐的创作方向逐渐向多声部复调音乐转型,但人们对于复调音乐的探索仍仅限于声乐方面。而巴赫的创作有声乐加钢琴伴奏的,但主要是以管风琴、钢琴为主的复调音乐。从创作对象来看,两者是不同的。
  2.风格不同: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时期的代表人物。巴洛克(Baroque)一词是法语,来源于葡萄牙语的Barroco,意为“不规则的、鳞茎状的珍珠”。巴赫的音乐作品特点也是如此。每一个音符,就如同颗颗闪烁的珍珠,形状、大小不一,时值、节拍不同。在不失去自己个性与光彩的情况下串联成线,最后形成一串独一无二的珍珠项链,一首流动华丽的乐曲。这种充满个性化的音乐与中世纪多共性化的圣咏是有区别的。中世纪的音乐大多为礼拜仪式创作、演唱。虽然圣母院乐派有将华丽奥尔加农与第斯康特结合,形成动静对比。但整体旋律进行还是以平稳极进为主,严肃平和。而巴赫的二部、三部钢琴创意曲每个都是独立的个体,多用八分与十六分这些时值相对较短的音符,既有极进式的音阶进行又有5、6、7度的大跳,这使他的乐曲风格技术性与艺术性并存,曲风大多都是严谨又清新活泼的。被称为“旧约圣经”的巴赫钢琴平均律曲集共有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按照一首大调、一首小调的次序排列。前奏曲以和弦的展开为主,风格清新、旋律悠扬、流动性很强。赋格有呈式部有展开部,有主句有答句。可以说赋格曲的结构安排与和声对位是巴赫的一大特点与成就。巴赫还大胆地运用离调、省略等写作手法,使得赋格音乐充满了独特性。这与中世纪围绕圣咏展开的复调音乐风格差异较大。
  二.联系:
  1.创作态度及目的:
  “西方中世纪复调思维的特征在于,它源自于对圣咏的修饰,或对圣咏的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扩展”[1]。中世纪的教会垄断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与教会各种仪式联系紧密的音乐。当时的奥尔加农、第斯康特、经文歌等复调音乐的创作全都紧紧围绕教会进行。在中世纪后期人们逐渐摆脱教会的束缚,渴望人性的解放,也慢慢出现了像孔杜克图斯与世俗化的经文歌等具备多种风格与对比的复调音乐。但总体来说,中世纪的复调音乐作为一个教会权利物化的象征,它始终把上帝作为听众,为上帝而歌唱,十分虔诚。巴赫作为路德新教教徒,认为音乐是通向上帝的阶梯。翻看他的原稿以及现代维也纳净版的乐谱[2],巴赫基本不在手稿注明任何演奏指示。他的钢琴曲中没有随意谱写的装饰音、踏板。以一种严谨、真诚的态度创作出音乐,来追求对上帝最虔诚的祷告。这也是巴赫的音乐与中世纪的音乐联系最紧密的原因所在。他们对待音乐的态度是严谨的,他们创作音乐的目的最终都是要传递给上帝的。巴赫的复调钢琴音乐特别是平均律,要求演奏者不仅仅要对音乐有深度理解,更强调演奏时左右手都为围绕着主题展开旋律,没有孰轻孰重。在双手的交替中,通过旋律与古钢琴独特清脆的音响相融合,水乳合一,将旋律通过指尖传至灵魂最深处。这与中世纪教徒演唱的圣咏所要传达的情感与对象是相同或相似的。人声和钢琴,两种不同的共鸣腔体,都充满了宗教性。在这个方面,两者不谋而合。
  2.旋律走向与和声效果:
  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纵向声部对位性很强,这也是受多声部复调音乐影响的结果。作为复调标准样式的经文歌已经有了上下声部对位、此起彼伏的雏形。想要加强作品的流动性与对比性,单单平行奥尔加农式的和声进行或是节奏相同的二声部音乐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音响效果也很单调。在巴赫的二部创意曲(Inventionen)中,D大调、d小调、F大调创意曲的写作方式:一个声部通过拉长或拉宽调式旋律或节奏,起到衬托另一较活泼、节奏较为紧密的声部的作用,这与华丽奥尔加农中成为持续音的圣咏声部加上奥尔加农声部的结构相似。13世纪由克劳苏拉发展而成的经文歌就与巴赫的钢琴作品有了更多相似之处。弗朗科经文歌,单独创作的旋律与其它声部形成和谐的音响,三个声部形成鲜明的风格对比。在巴赫的三部创意曲(Sinfonien)F大调、g小调、a小调、E大调创意曲中,有较舒缓多长音或保持音的声部,有较流动分布较均匀的声部,还有较活泼节奏较紧凑的声部。这样的三个声部叠加起来,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与和声效果的复调音乐向着结构更加复杂,音响效果更好的方向进一步发展了。   3.力度速度:
  巴赫的钢琴作品力度速度变化趋于平稳,节奏虽然有3、4拍子,有单拍子、复拍子,节拍类型丰富,但还是十分严谨的。平均律中的速度标记:Adagio(柔板)、Largo(广板)、Andante(行板)、Allegro(快板)、Presto(急板),其实也是情感标记,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乐曲的风格。若速度力度变化太大,就会使多声部音乐混响变得燥乱,这对追求圣洁的教堂环境与聆听上帝旨意的教徒是无法接受的。中世纪的复调音乐多服务于教会,巴赫的音乐写给上帝,因此没有太强的力度与起伏较大的速度变化。
  结论: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曾经说过:“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这也可以看出巴赫的复调音乐所达到的高度是无人能及的。
  巴赫是虔诚的音乐家,是真正的灵魂音乐家。他与中世纪在教会祷告的教徒一样。一个是通过歌声与仪式,一个则是通过指尖的旋律,在极为复杂的音乐织体与声部层次中,来表达自己对上帝的敬畏与尊重。在教堂内、在人心中,一直饱含着对宗教最纯净最真诚的信仰。这也是支持复调音乐持续千年不断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
  总的来说,中世纪之后,西方进入人性大解放的文艺复兴时期。对巴赫的创作起到直接影响的是这个时期迅猛发展的复调音乐。但没有中世纪人们对圣咏旋律的探索、修饰与初步实践,人们是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发展与创新的。中世纪的复调音乐,简单严肃,巴赫复调钢琴音乐,华丽严谨。两者之间既有较大的区别,但更多的是它们共同串联成了西方复调音乐,系成了一根牢固的纽带。巴赫的钢琴音乐不仅仅是继承与发展了中世纪的复调音乐,更多的是在中世纪多声部复调音乐的这一片土壤下,巴赫的创作使这片土地上长满了参天大树,他灌溉了一片茂密的复调音乐森林。
  注释:
  [1]于润洋主编《西方音樂通史》,第25页
  [2]指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巴赫系列钢琴曲集
  参考文献:
  [1]李利佳 《论巴赫的复调音乐》[A].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2]杨冬菊 孟波 《超越与净化,虔诚与辉煌——巴赫宗教情结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J]. 《民族音乐》2009年05期
  [3]金英 《论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奏》[J]. 《电影文学》2009年14期
  [4]苏明媚《浅谈JS巴赫的钢琴作品对复调音乐发展的贡献》[J]. 《大众文艺》2009年09期
  [5]范博《从“为神”到“为人”——论欧洲中世纪复调音乐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
  [6]陈鸿铎《巴赫赋格曲写作中的独特处理》[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7]张升浩《巴赫《赋格的艺术》与《平均律钢琴曲集》中赋格曲主题的调性运用和主题形态之比较》[J]. 《黄河之声》2013年10期
  [8]吴媛媛 《浅析巴赫创作的宗教情结》[J]. 《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9]赵娜 孙露《试论巴赫创意曲的复调技法》[J]. 《美与时代》2014年08期
  作者简介:
  牛晓晗(1997.8—),女,汉族,籍贯:陕西商州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5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音乐学,研究方向:钢琴。
其他文献
摘 要: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班级建设,班级建设主要从班委组织、制度建设、活动安排等方面重点展开。辅导员工作要用心做,细心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方式方法;班级建设  辅导员在工作起着管理的作用,他们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
期刊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注重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对于创造力教学的方法比较多样化,老师可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树立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调动学生积极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思考、动手和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其个性化的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整个语文教学的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造力;策略探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开展关于广西高校学风建设的管理以及对于学风建设的思考进行总结,主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从三个大的方面提出决绝方法分别是:一、加强纪律检查,让学习成为习惯 ;二、管理是辅助,引导是重点;三、提高学生幸福感加强学风建设。通过实践和努力找到了一些行知有效的关于加强学生学习风气的方法。  关键词:广西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管理  学风即学校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就是学校师生
期刊
摘 要: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一般情况下,笙的发音孔开发对于笙的不发音或者发声有较大的影响,笙的开发促进民族音乐的繁荣,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笙这件传统的乐器,吹奏起来感觉簧片反应不灵敏(不是簧片自身的原民族乐器得到了继承和创新。在众多的笙艺术家通常称之为“闷墒”;发音孔开低了,发出的声音的共同努力下,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改良:直,簧管的共振作用得不到体现,也就是通常讲的“亮音域更加宽广,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时代的阔步向前,艺术体态也早已分布成多元化的局面。现当代版画在艺术的熔炉中展示着本身独特的艺术语言,而黑白木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别具一格的品质也驱使了黑白木刻版画朝着更宽广的空间发展。目前,纵观整个艺术大圈子,“当代性”是一个在艺术界十分活跃又未进行深入研究的话题。但是,時代必将影响艺术,当代性问题间接推动着版画的理论库和创作手段的提升。当然,黑白木刻版画有其独特的艺
期刊
摘 要:色彩的运用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元素,充分发挥其功能特性,有利于创造出协调、舒适的空间,满足大众对环境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研究色彩心理学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和效果,为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运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室内环境;色彩;冷暖色  我们生活在这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中,色彩是万物的基本属性与外在表现,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色彩不仅是
期刊
摘 要:设计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思想使事物或产品的发展更符合用户的使用,艺术设计是在设计的基础上给用户以更美的精神和思想上的享受。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生活水品的提高,人人们的审美眼光远远凌驾于简单的无需求,要求设计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不断追求简洁、新颖、大方的外观。与此同时,技术美不仅仅表现在现實中的产品设计之中,更多地表现在网络设计之中。该项目通过深入探索研究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的关系,进
期刊
摘 要:当代雕塑中,材料的运用对于雕塑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高。传统的木,石,金属,树脂等等材料与雕塑本身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仅仅这些还不足够支撑雕塑材料的未来。自新媒体时代以来,各种材料层出不穷的出现在雕塑的运用当中,但我在此文中所讲的确实与之背道而驰,选取了一种更为传统的材料——大漆。说到大漆,也被成为国漆,是中国古代工艺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材料。我通过创作把大漆与雕塑造型相结合。本文主要结合创
期刊
摘 要:当波兰科学家在1857年的文章中使用了这个词的时候,术语人体工程学(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工作”,意思是“自然法则”)首先进入了现代词典(人体工程学的概要,即工作科学,基于自然科学的真相)。这个术语在英国词汇中的引用广泛归因于英国心理学家在1949年英国海军大会上的会议,这导致了人类工程学协会。他用它来包含他在二战期间和之后从事的研究。  人为因素的表达主要是北美,这一术语被用来强调同样的方
期刊
摘 要:美术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家长的细心培养和教师的专业指导。基于此,本文就当前实际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中,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分析。希望为我国小学美术教育水平的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一、小学美术教育  小学教师通过美术教学,开发学生智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