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鳞毛蕨属植物醇提物的抗氧化、降血糖及抗炎活性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2ka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DPPH自由基与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探究重齿鳞毛蕨乙醇提取物(DJE)和假边果鳞毛蕨乙醇提取物(DCE)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pNPG法以及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对DJE与DCE的降血糖和抗炎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均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显示出良好的清除活性,80~100μg/mL的DJE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与VC相当;2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1.04±0.27)μg/mL和(5.73±1.18)μg/mL;在不影响细胞正常增殖的情况下,DJE在6.25~12.50μg/mL范围内,以及DCE在6.25~50.00μg/mL范围内,两者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炎症细胞分泌NO.
其他文献
以日光温室连作第2、6、10、14、18、20、24、26茬次的黄瓜根际土壤为研究材料,研究了长期连作对黄瓜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微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连作茬次的增加,酚酸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且茬次间的总酚增长量在连作前期(0~2茬)和后期(20~26茬)显著高于连作中期(10~14茬);土壤中养分含量富集,蔗糖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降低.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全磷、全氮、碱解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代谢熵是与酚酸物质累积相关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
灌木对维持草原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及生态服务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探究封育措施对优势灌木种群的影响,可为草原恢复和抚育管理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对荒漠草原4个封育时间(封育0、5、15、25年)的优势种群油蒿个体特征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蒿种群密度随着封育时间延长先增加后降低,封育15年时最高,为未封育样地的3.7倍;冠幅和投影面积变化趋势与密度正好相反,封育15年后分别减少了31.7%和52.3%;封育5年后个体高度减小了25.3%,之后逐步增加;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各样地油蒿种群分布均符合
为了在非接触条件下检测受试者的各项生理参数,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成像式光电容积描记技术,从手机录制的人脸视频中估算生理参数的方法.首先,提出了“小波变换-主成分分析-盲源分离”算法,用于提取出高信噪比的RGB三通道脉搏波信号.然后,分别从频域和时域角度对绿色通道信号进行处理,估算出心率值和呼吸率值;对红蓝通道的脉搏波信号进行处理,并结合血氧仪检测的血氧饱和度结果,进行数据拟合,从而找到从面部视频中估算血氧饱和度值的最佳线性方程.最后,对比了自然光下各生理参数的估算结果误差,分析了在3种光照环境下各参数的估算
以辽宁省抚顺市清源县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对象,在2018年对6块面积为0.1 hm2的蒙古栎样地进行疏伐,并于2020年调查样地内植被的生长情况,研究疏伐后形成的600(低密度)、720(中密度)、900株·hm-2(高密度)3种密度对林木生长、林下实生苗更新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疏伐后间隔年份较短,不同密度下树高、胸径无显著差异.但低密度下林冠对称指数显著高于高密度,表明树冠生长对于林分密度的响应比树干生长更迅速.中密度下实生更新苗数量最多,且相同苗高的实生苗地径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密度,中密
氮是限制黄土高原旱农区作物水分生产潜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而氮肥适度深施是旱地作物提效增产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利用甘肃省陇中地区199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基于APSIM模型模拟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深度的春小麦产量,以期为优化陇中旱农区小麦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春小麦产量、生物量和生育期0~200 cm 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相关性决定系数在0.8以上,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2,模型有效性检验高于0.5,表明APSIM模型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在试验设计水平范围内,不同降
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引起的全球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挥发性卤代烃(VOXs)的合成与释放是土壤参与全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南亚热带乔木幼苗木荷和杉木为对象,设置对照(CK)、CO2浓度升高(EC)、增温(ET)以及两者同时升高(EC+ET)4个处理,运用开顶箱及吹扫捕集-气质联用仪分析大气CO2浓度增加和温度升高对土壤VOXs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幼苗土壤VOXs含量高于杉木,分别为0.065~0.252和0.038~0.136ng·g-1.EC、E
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万物互联,赋能千行百业成为通信行业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网络强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移动通信领域又成为第一战场,华为、中兴“卡脖子”事件不断警醒我们,“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期刊
以改良碱性土壤为目的,以生物质有机肥为试验材料,以广泛食用的白菜(Brassicai rapa var.glabra Regel)为种植作物,开展盆栽试验研究.有机肥施加量为1%、2%和3%,以不施加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白菜栽种3个月后,对不同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作物氮、磷含量及产量进行了测定.统计分析表明:施用有机肥可显著降低碱性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并明显提高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P<0.05).此外,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降低了作物根冠比,提高了叶片
干旱是造成农业生产损失的主要灾害之一,及时、准确地监测农业干旱对于降低作物生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壤含水量历史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标准化土壤湿度指数,分析了滦河流域2002-2019年干旱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并对农业干旱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滦河流域内大部分栅格单元土壤含水量在时间上以正态分布为主,少部分栅格单元为广义极值分布.各栅格单元在时间上的旱涝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即呈现一致的变旱或变涝,且流域中部旱涝变化相对显著,农业干旱总体呈减轻趋势.滦河流域农业干旱严重程度的空间分布不明显
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侵蚀-沉积的响应可为农业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提供重要指导.选择黑龙江省典型薄层黑土区宾县宾州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137Cs示踪方法估算土壤侵蚀模数,进一步分析坡面和流域尺度土壤侵蚀-沉积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夏季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秋季;其中,土壤细菌数量对季节变化反应最敏感,其在夏季坡面不同部位和流域不同位置较秋季分别增加1.4~2.6倍和1.4~2.2倍.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对土壤微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