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尽情的歌唱吧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rrr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所学歌曲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有明显的走调、忘词、吐字不清晰、歌声缺乏气息的支持等现象。究其原因:他们在班级中属于后进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上课经常走神。还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唱歌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所有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那么,如何让这些学生尽情歌唱?在歌唱教学中又如何能让这些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呢?
  一、发挥教师艺术魅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沉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课堂纪律要严明
  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宽松的课堂氛围如果没有严明的课堂纪律做保障,教学质量是得不到保证的。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纪律,让学生有章可循。教师要做到奖惩分明,绝不能放任自流。我们在给学生一定自由驰骋空间的同时又要注意不能放任自流,必须要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这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当碰到令老师头疼的“淘气鬼”,不妨适当地进行一下“冷处理”,给学生一个严肃、信任的眼神,相信学生会明白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思,自觉收敛自己的行为。比如低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发言,经常出现踮着脚尖小手举得老高,嘴里直嚷“老师,我、老师,我 ”,一幅争先恐后的场面,这时教师只要作一个标准的举手发言姿势,聪明的小学生会马上明白并做好发言姿势,一个简单的手势就能有效地维持好课堂教学秩序,成功地组织教学。可往往会有老师板着脸,高声怒斥,其实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无形中学生和你产生了距离。
  三、音乐与其他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最主要的门类,同广泛的文化领域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也使得音乐课程同其他非艺术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可能。
  我在执教《小雨沙沙》这节课时,形式就可以多种多样。原来的音乐课最多扩展到歌表演与打击乐器,现在上《小雨沙沙》可以创编情景,学生表演,伴唱声部;学科综合朗诵古诗,朗诵儿歌,欣赏雨中景色,欣赏美术家笔下的雨,欣赏小朋友自己观察后画的画,甚至上网查找关于雨的其他歌曲。其中有很多用到的都是非艺术的学科综合。从而拓展了教师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观察能力,激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每个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以最大的兴趣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学海无涯‘乐’作舟”,让音乐课堂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
  719200 陕西省佳县电教站 屈王芳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师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资料库”。因此,如何加強学法指导已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识学习规律的引导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例如学习第五册《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思考此问,学生必然联系下文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来理解。(2)你从哪儿看出她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师生之间情感的深刻认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其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例如第12册《书的故事》第二段,写青年工人到书店买书。学生通过自读,从青年“漫不经心”地翻书到后来“认真地看起来”这一态度变化中体会出其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书。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中当时的情况,谈对青年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步书籍,白色恐怖十分严重,鲁迅的书“书店不敢出版”,“没有地方敢代售”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青年渴望进步的思想感情。此时教师应继续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三、注意迁移,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可将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巩固。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阅读方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读课本、讲思路、找规律、悟学法,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学法指导的有效途径,当好学生阅读的向导,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而影响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的既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这几年的教学教改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深化教学改革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深化”主要体现在摒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逐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分析了学校学
期刊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導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
期刊
一、走出模式樊篱,创新教学方法。  语文教坛这几年真是太热闹了!单说这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层出不穷!问题模式、发现模式、朗读模式、背诵模式、情境模式、训练模式、讨论模式、自学模式、网络模式……真是花样迭出!但有的老师见模式则取,不顾实际,原样套入课堂,令人担忧。语文教学本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怎能用单一的模式去运作?千篇一律只会抹杀教师独特的创造。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出自己的
期刊
摘 要: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而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正确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而有目的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有迫切解迷的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本文仅就高中体育教学中逆向思维的运用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逆向思维 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 示范     体育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合理运用
期刊
近几年来,学校公招了一批大学生到学校任教,为了培养这批年轻的“生毛头儿”,学校想了很多办法想让他们在专业化道路上尽快成长起来,如查备课、随堂听课、师徒一帮一等。但有一种形式——说课,我觉得大家做的效果还不够好,结合我多年的一些实践经验,再谈谈自己这方面的一些愚见。  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教研员,以口头语言的形式,系统地概括解说自己对某一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方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
期刊
[摘 要] 要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灵活运用贴近课堂实际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激发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数学 课堂 教学 有效性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的很认真,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存在着教学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积极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行合理评价,激励学生成功的心理需求。培养适应新时期需要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的人才。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心理健康    课堂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尤其是
期刊
摘 要:由“师本位”转变到“生本位”,首先要认识到在教育的每个段位上,受教育者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其中理所当然地包括自我评价意识。  关键词:教育 学生 管理    真实地了解学生是成功地教育学生的前提。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怎样才能保证所获得的信息是真实的呢?下文针对这一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且还为我们开展实际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有些班主任在工作中常出现“以情论人”
期刊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教育使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一直推行课程改革,深刻体会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如何让学生自己掌握主动权,我有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