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文言文学法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①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②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③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1 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2 是文言文教学要让学生学“文”,也要学“言”
  “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要想深入了解文章的“文”,必得从文章的物质外壳“言”入手。高考语文将文言翻译选择题变成了自己直译,这就要求教学中应注重文言词句语法的梳理,以求得字字落实、句句落实,最后译成白话。虽然它显得落后了一些,但是文言文不外是由字词、语法组建起来的,只有扎实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搞清楚一词多义、多音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古文句式语法规律,才能理清文句结构,详加辨析,加深了解。字词意义理解上采用了“见字拆字”的办法,弄清本义然后生发引申弄清一个词的意义群体。
  例如“兵”,它的甲骨文是两手持兵器,故本义是“兵器”,由兵器引出拿兵器的人——士兵;再由士兵引申出“多个士兵”——“军队”义,再由士兵、军队打仗引申出打仗时的谋略战术——“兵法”义,以此则环环相扣,深切理解意义群。语法上,学生积累了文言句式的基本类型:疑问句、陈述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的常识后,就可以根据句法结构理解文句内容。否则学生根据现代句法就会感觉古文是句法不通、难以理解。例如《鸿门宴》中张良问刘邦“大王来何操?”如不了解宾语前置则难以理解,所以根据语法,让学生分部积累,理性剖析字词句。则可举一反三加强文言理解能力。
  3 文言学习中“言”不可忽略,“文”的学习更不可忽视,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
  传统教学,教师总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地串讲,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死气沉沉,抑制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文言文真是“古”文,是僵死的文章,这就只发挥了它作为阅读教学工具的作用,而忽视了它的人文功能,即传承文明的功能。帮教学时,要善于在课文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注意抓住课文中的文眼、中心句、关键句及课文不同一般文章之处,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立意构思、表达技巧,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流程,这样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4 文言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更不能忽视,应重视“古为今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文言文的学习如果仅停留在隔岸观火地学些文言语句,积累一些古文化知识,那岂不可惜了古人的智慧!学生只停留在“死读书,读死书”的“尽信书”境界,古文只增加了他“掉书袋”的资历。那么语文教学也就成了陶知行先生说的“没有生活的死教学,语文也就成了没有生活的死语文”。所以教学中应让学生走进文本,认真揣摩文本,学以致用。
  例如《鸿门宴》教学中,可让学生对刘邦、项羽成败异变的原因进行探究,可从用人、性格、处事等方面进行对比。首先,用人方面,刘邦任人唯贤,贤士谋臣才会对他高度忠诚,形成高质量、高忠诚的团队,为日后称王天下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刘邦赢于“用人”,项羽输于“自用”。其次,处事方面,刘邦心胸宽广,深得人心,史料证明,刘邦到达霸上后,召集当地名士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废除秦朝的严刑苟法。使他深得民心。但项羽却心胸狭隘,残暴成性,不得人心。最后,性格上,刘邦在军事战争中表现的有心计,重“智谋”,他善用计谋,善观人心,攻心为上。宴会前他拉拢项伯就是个佐证。宴会中,抓住项羽自大、重“义”,自称“臣”,且大做文章。其他史料记载,用阵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再如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垓下之围时,下令四面大吹楚歌,瓦解项羽军士气。而项羽却只有匹夫之勇,缺少谋略,一生打仗七十余次,从未失败,垓下之围时,骁勇善战,杀死几百人。可见勇猛有余,可惜谋略不足,经过这番对比分析,学生自会从二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宝贵的启示,从而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文言文的效用才算发挥到了极致。
其他文献
1 当前初中教育模式分析  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重讲解、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错误倾向。其产生的原因可归结为:①教育思想不端正。由于只重考试分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干扰,有些教师黑板上画实验,学生本子上练实验。②教改实验顾此失彼。由于一些教改实验项目具有普遍适用性,难以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如果简单照搬,势必造成忽视实验的倾向。③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地方实验设施
期刊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灿如星河。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辟,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龙的传人。古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且可以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陶冶情操。
期刊
信息技术课程已被列为我国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它具有基础性(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信息素养)、操作性和实践性(主要通过计算机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储存等实践活动)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就不能完全等同于其它学科。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的应有作用,就必须探索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以下是笔者从教学中摸索出的几点肤浅体会。  1 课前备课要做到课
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观,我把它定位在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情感价值,二是教师的责任价值。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我在近十年的外语教学中,深刻地认识到: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英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
期刊
在学科教学法中,历来就有“讨论法”一说。而思想品德课上的小组讨论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基本的课堂组织形式。我认为,如果把这一课堂组织形式利用好,就能使专家(教材的编写者)、教师和不同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流动起来。  1 小组建设技术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四人或六人小组进行讨论。如果想把协助探讨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方法,应对小组进行专门的建设,增强小组成员的相融性和新建小组的凝聚
期刊
1 以趣激学,引发动机,展示目标  现代心理学和统计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思维活动的水平随时间而变化。在课堂教学的前几分钟,学生思维水平相对较低,还处于自由活动状态。为此需要利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增强输入信息的强度,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题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所以,激趣导入阶段十分重要。  1.1 谈话激趣: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像谈家常那样一问一
期刊
英语教学如果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可以有效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英语进行创造性运用。  首先,练习运用英语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在课文中出现,在一种语境中的运用。要完成知识的迁移,必须创设其他语境来运用所学关键词语。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当然他们最容易接受,也最
期刊
新的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功能,“即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教学内容要反映社会生活,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生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
期刊
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是一个人优先对一定事物发生注意的倾向。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成分。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把英语课堂变成活泼有趣的言语技能训练场,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进。  1 兴趣应当成为英语学习的引导  什么是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
期刊
文章,必须具有文采。有文采的语言,表现在写人时,惟妙惟肖,让人如见其行;论理时,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力量。说明时,则不蔓不枝,条理清晰;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抒情时,则豪情满怀,以情感人……因此,如何提高写作水平,使文章有文采?  1 用字要准确、用词要生动  1.1 符合实际,入情入理。有些语句,看着似乎通顺、流畅,从“语法”上看也没有什么毛病,但不符合实际,不合乎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