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护理方式,旨在为临床提高脑梗塞患者肢体康复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肢体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被动运动护理、主动运动护理、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综合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力综合评分。结果:研究组经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为78.3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9.06、肌力综合评分为4.07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塞肢体偏瘫患者进行科学的肢体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肌力恢复情况,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脑梗塞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且年轻化的趋势,同时由于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语言障碍,降低生活自理能力,脑梗塞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生活压力[1],因此,临床上给予脑梗塞肢体偏瘫患者科学的肢体康复训练,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减轻家庭负担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给予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肢体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患者,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为54-79岁,平均年龄为(68.10±1.0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7.82±1.12)岁,当患者病情稳定无意识障碍、住院时间超过2周时入选调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肢体护理,主要包括定期给患者翻身,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研究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肢体综合康复训练,心理教育是康复训练的基础,脑梗塞患者存在肢体偏瘫也语言功能障碍等,与家人和社会沟通少,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对治疗缺乏信心、配合度不高的特点[2],这也严重降低了肢体康复训练的疗效,因此在进行科学的肢体康复训练前首先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用热情的态度、和蔼易懂的话语多和患者沟通,并通过讲解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不断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稳定患者情绪,积极的配合治疗[3],同时当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时要及时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在给予患者心理教育的同时还应给予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了解如何配合康复治疗及日常护理,家属也应该避免抵触消极情绪,不断鼓励患者来进一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4]。肢体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被动运动:对于无意识障碍患者在发病次日可进行被动运动护理,首先对患者头部进行按摩,并用拇指揉捏上肢肌肉和弹指法按摩肌腱部位,每天按摩一次,每次30 min,力度根据患者病情调整[5]。患肢训练:当患者病情稳定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卧位、坐位、立位、站立、行走循序渐进的分段训练,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长期的恢复训练,不可急于求成[6]。主动运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瘫痪肢体上做假想运动和助力运动,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从患者手指功能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肌力,在指导患者进行翻身、左右移动身体等患者运动训练,当肌力进一步增加时可指导和协助患者下床运动,可以从站立开始逐渐增加站立时间[7],同时结合上肢手握健身球来恢复手指功能。坐位训练:当患者经过初期康复训练后健肢可协助患者活动时进行坐位训练,有护理人员协助使患者从床上坐起、下地坐轮椅,每次反复训练5 min并逐渐增加时长。站立训练:护理人员应搀扶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可从站立1 min逐渐增加时长,同时护理人员应逐渐减小支撑力,并鼓励患者借助轮椅自己站立并无支持站立。步行训练:当患者肌力可以达到Ⅳ级或者独立徒手站立可达30 min,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步行康复训练,护士搀扶患侧,行走时护士的内侧腿拖带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行走,要指导患者重心偏向健康肢體一侧,注意防止行走中跌倒。应用Fugl-meyer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应用Barther指数积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统计两组患者肌力恢复情况。
  疗效判定:0级:0分,肌肉无收缩;Ⅰ级:1分,无明显运动,但肌肉收缩;Ⅱ级:2分,无法克服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Ⅲ级:3分,可以克服自重运动;Ⅳ级:4分,能克服中等阻力进行运动;Ⅴ级:5分,能完成运动且能克服的阻力与健侧相近[8]。
  数据统计: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通过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后运动功能评分为78.3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9.06、肌力综合评分为4.07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栓子随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引起脑血管阻塞,脑组织因缺血而出现坏死及软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蛋白、高脂肪可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9],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高龄人群动脉血管壁狭窄、闭塞都是导致脑梗塞发生的主要病因,偏瘫是脑梗塞患者最为常见的后遗症,患者表现为上下肢、面肌、舌肌的中枢性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因此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是临床治疗的重点,本研究通过给予患者科学的心理护理,循序渐进的肢体康复训练,从被动运动、患肢运动、主动运动、坐位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等一系列科学康复训练方式给予脑梗塞肢体偏瘫患者护理,结果表明与常规护理比较,研究组患者在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力综合评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经过综合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能积极的配合训练,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良好,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上升,是一种高效的康复护理方式,能显著提高脑梗塞肢体偏瘫患者肢体康复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荣东. 超早期康复意识的建立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 中华老年学杂志,2004,24(2):118-119.
  [2] 崔欣,吴谓虹,欧阳荔莎,等. 脑卒中并存假性球麻痹病人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4,19(3):73-74.
  [3] 岑春兰.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作用[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5(4):481-482.
  [4] 姜芸,齐海玲. 老年人脑梗塞早期的康复护理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47-148.
  [5] 王晓霞,阎成美,程彩云.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肌力恢复影响的临床观察[J]. 南方护理学报,2000,7(3):39.
  [6] 韩雪燕,张魁魁,王颖. 脑梗塞病人康复期护理体会[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01):70-71.
  [7] 尹娟,孙华娟.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2):82-83.
  [8] 江雪英. 早期康复与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09):1541-1542.
  [9] 张华清.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5(18):160.
  [10] 许美貌. 脑梗塞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08,16(06):116-11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心脏病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给予心理疏导,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出院健康指导。结果:50例患者在治疗和综合护理后显效3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0%。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自理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关键词:慢性肺心病;护理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支气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内科护理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的2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析治疗及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从而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措施。结果:本院收治的2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科有效治疗与精心护理之后19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1例患者转入外科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经治疗康复,无死亡病例。结论全面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泌尿外科护理特点与患者心理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生活护理、宣教、沟通、合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对照组合计并发19例次,人均3.8例次/人低于观察组10例次,人均2例次/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据病情、手术、专业组给予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总结行皮瓣移植术后的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间收治的108例行皮瓣移植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行全面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营养支持等,总结分析护理的措施及体会。结果:48例皮瓣移植成功,成功率达44.44%,修复处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结论:皮瓣移植术后采取有效的全面护理,可让护理活动从被动变
期刊
时值初冬,正是充满生机的时节,为了积极响应医院开展深入贯彻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的活动要求,随即我院召开了“优质护理服务”动员大会,伴随各个病区的护士长签署的责任状,我院的创建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我科从开展创优活动以来,全科室护理人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朝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进步。正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我做起,事事从细节做起,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如
期刊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早期死亡率达36%,且反复出血者病死率达70%以上[1]。约半数以上的病例是在40~6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50~54岁[2].居脑血管意外的第三位。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置入6F导引导管,行载瘤动脉造影,3D-DSA三维重建后明确动脉瘤的位置、形状、大小及瘤体瘤颈的宽度;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做好患者的的心理护理在临床的治疗、预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心理护理;患者;肿瘤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语言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大部分肿瘤患者都存在心理障碍,要减轻心理障碍是患者尽早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对肿瘤患者
期刊
摘要:优质护理服务宗旨就是“服务改革大局、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新风、促进医患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论述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性,探讨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应具备的素质。认为护理人员只有热爱护理事业,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自身业务水平高,心理素质强,有较强的护患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及协作精神,能展现良好形象,做到内秀外美,才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重要性;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护理工作中采取人性化服务的应用体会。方法 通过营造人性化服务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人人参与管理,激励主人翁意识。结果 明显提高了护士工作热情,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结论 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护理工作;应用;人性化服务  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相同层次医疗机构竞争,其核心将是服务质量的竞争。真正能够为医院赢得竞争优势的是服务,只有优质的服务才
期刊
脑出血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肺部感染是此病的重要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而且是此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误吸又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起因,做好急性期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保持气道通畅,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1临床资料  襄州区中医院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68例,男性42例,女性26例,发生误吸致肺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