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工艺创新的扩散机制

来源 :科学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3966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分析以工艺创新为基础的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交互作用出发,讨论了工艺创新的扩散机制。认为工艺创新的扩散分为内部扩散和外部扩散两种形式,前者是指由一项工艺创新,以产品为中介,引发出一系列新的工艺创新,后者是指一项成功的工艺创新可以导致一系列新产品的开发成功。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无模液压胀形工艺技术开发这一典型案例,进一步讨论了这一扩散机制。
其他文献
本文从知识的视角,把母子公司关系看成是相互间知识转移的关系,在此前提下运用基于情境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来剖析母子公司管理度,从而为解决这一管理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运用非对称信息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技术创新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认为主体分离、信息渠道不畅和高度的专业性是信息不对称的主要形成原因。最后针对信息不对称的各种成因
知识经济时代,仅靠二元合作已不能满足小企业发展的技术和资金需求。三重螺旋模型提供了一个动态和复杂的“三方互动自反”创新模型。在此框架下,美国的小企业创新政策从SBIR计
认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虽然是基础科学领域最有声望的奖励机制,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的水平也是层次不齐的。它包含最优秀的科学成就,但也有很一般甚至错误的成果;在它没有包
科学知识被认为是个人运用其自身的认知能力所从事的认知活动,与他人的话语无关.这是传统个人主义认识论的经典观点.而对科学知识的社会认识论和言语行为论的分析表明,他人的
在当今中国社会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专利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的专利最优保护期进行深入的分析,试图探究现行专利保护期的合理性。文章通过分
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个体与社会因素相互渗透与整合的过程,也是追求一种合理确定性的过程。认为由于个体语言的差异、先验知识的无法证明、评判标准不统一以及社会诸多因素的
企业创新网络是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的企业创新网络会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演变。对浙江省331家企业的实证分析表明,企业创新网络的构建和演
在介绍美国和德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理事会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理事会制不能全面推行的原因,探讨适合我国非营利科研机构的理事会制的模式,并就目前我国非营利科研机
根据中国科协的批复,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于2005年12月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机关和全国各地的1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议题是审查第四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