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82296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要求,而且是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相适应的需要。而作为一名优秀的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则应在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高年级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6-012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為学生铺垫创新的土壤,播撒创新的种子,以催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其创新的火花点燃。尤其在高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探索、尝试与创新,以便将其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创新思维特质掌握、思考需要良好的培养环境
  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所在便是创新思维。通常情况下,创新思维指的是基于客观的需要,在发挥已储存知识的作用下,可以综合运用各种新信息的思维形式,并通过创造新观点、新方法、新理论、新形象,而突破性进展认识和实践的一种思维活动。而针对小学生展开的创新思维能力教育更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既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增强才华,又能使其形成创新精神。而生成创新思维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一)学生生成创新思维所需的社会环境
  人的思维能力既和其自然生活环境有关,更和其社会生活环境联系紧密。即怎样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便会培养出怎样的人才。所以,若社会崇尚文明和科学,则学生便能发展高尚的情操。同时也应辩证地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的影响。而儿童创新力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管教与家庭情况。若家长过于严格要求孩子,规定他们不可以干这干那,则他们的创新力便不好;反之,若家庭具有民主的气氛,则孩子便具有更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生生成创新思维所需的学习环境
  学生主要是在学校掌握知识和提高认知水平。目前的教育十分重视素质提升,所以尊重个性、宽松、民主的校园环境,更能帮助学生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而高年级语文教师尤其应一改与社会隔绝、自我封闭的现状。在教学中与社会、生活广泛地联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创新的学习生活气氛。十二三岁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是非观念,而且对外界有了强烈的探知欲,希望能探索一些事物。若引导得当,则学生便有一定的问题思考主见,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看法与观点。只有大力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大胆猜想、独立思考,才能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发展创新思维
  学者罗杰斯提出,课堂气氛的和谐安全才能造就成功的教学。语文学科肩负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责任,所以应为学生营造一种发表看法、自主思考的氛围。语文老师应善于通过肢体语言,激发学生的热情;努力将引导者做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自由地发表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现代的先进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解《观潮》时,可以为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使学生体会气势磅礴的潮水所带来的感官刺激,进而提高学习课文的热情。同时,也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在这种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推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激发创造的火花等。
  (一)多鼓励质疑问难,将创新能力增强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情境教学等,来鼓励和教导学生质疑问难。即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要为老师讲学生听,一般强行灌输名家解读或教学参考给学生,这只会禁锢他们的思维,却激发不了其思考,无法促使他们自主发现问题,产生质疑的冲动。所以,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发散与求异思维,以摆脱原有的学习思路、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多提问:你看了题目以后,可以猜想出课文是怎样的内容呢?思考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当你阅读课文以后,究竟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通过预习,你的思考、发现、启迪有哪些?这便能帮助学生养成寻找突破点、持之以恒质疑问难的好习惯。所以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预习问题,并深入思考和充分交流,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其思维与语言交际能力增强,并以此来训练求异思维,将其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
  (二)加强联想想象及创新思维的拓展
  想象力指的是创造性认识功能之一。而在某种程度上,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学生丰富想象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解《普罗米修斯》时,则能够以远古神话故事为导入,而拓展学生想象与思考的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使其渴望弄清第一粒人类火种的由来,而激发他们的听课兴趣与阅读热情。此外,还应在空间拓展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学生的思维。总的来说,应帮助学生养成继续探究已明白事物的习惯,使其永不满足,从而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创新欲望,以帮助他们养成探究性的思维习惯。
  三、结语
  综上,培养与本世纪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使命。在高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新氛围的营造、创新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并不断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最终成为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绍男.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方法研究[J].好家长,2018(88):97.
  [2]沈在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三条途径[J].知识窗(教师版),2018(05):75.
  [3]张洪义.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经贸实践,2015(10):240.
其他文献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期刊网和维普检索,检索到136篇关于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文章。其中多数是研究赛前、赛中、赛后的心理训练及其影响因素,很少文献对篮球运动员的心理活
期刊
摘 要 学生的数学错解是数学教学中的宝贵财富。当今许多教师对学生数学错解研究的重点仍然集中在学生的具体数学知识、概念错误上,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数学错解的研究目的不仅仅是诊断与治疗,更应该把数学错解当作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本文对如何有效提高数学错解的教育功能作些探索,希起抛砖引玉作用。  关键词 提高;数学错解;教学
摘 要美术课程作为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科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學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与尊重自然环境的态度。新课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首要目标,有利于端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教学;美术课程;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
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2年2月13日,全国公租房优秀设计方案在住建部官方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发布实施,并作为全国公租房建设的重要参考。根据设计方案显示,公租房最小的户型建筑面积不到34平方米,使用面积则不到23平方米,但起居室、卧室、卫生间、厨房却一应俱全,并相对独立。这也将是我国首个保障房的国家指导性设计方案。  点评:小户型公租房面积虽说有点蜗居意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会对民众产生消极的心理及行为影响.群际威胁视角对于理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对民众心理影响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使研究者深入了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情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