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都市,慢生活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qjh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一法师曾说人生可分为三个楼层。住在第一层的人仅满足于物质生活,探索如何达到丰衣足食、孝子慈孙,这种人占多数。第二层即学术文艺层面,超越第一层的人会把精力献给文艺、献给思想。人生的第三层是灵魂生活,达到这一层的人认为仅满足物质欲与精神欲是远不够的,他们有更浩远的目标——探求人生的究竟。
  “快生活”的人通常可以登上人生的第一层,“慢生活”的人却能更接近于第二层、第三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对“慢生活”心向往之。
  
  “慢生活”的理念自提出后,一直为全球广泛推崇,并细化出一系列的“慢”生活方式,比如,慢写、慢爱、慢阅读、慢运动、慢呼吸……
  
  “慢生活”不是刻意放慢生活节奏,不是抛弃物质满足精神自恋。“慢”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调节自我的能力。
  
  慢下来,并不是傻坐太阳下,空晒发呆。慢下来,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信才能完成的绝美状态。
  慢下来,要靠心智和阅历的修炼,慢下来,是都市快节奏下的另一种韬光养晦。
  
  “慢”的记忆
  ——散漫而有质量的生活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把物欲稀释些就可以了
  文/文潮
  
  很多年以前一个闷热的上午,刚放完暑假,回学校上课遇到眯眯眼板刷头,一脸满足又带点骄傲的神气对我说:
  “葛君,我暑假去了中国哦。”
  “啊,去哪里啦,去了多久?”我有些眼热地问,这个暑假我一直在打工,哪里都没去。
  “云南,西双版纳,一个月。”板刷头留恋万分地回答。
  “还去了其他地方吗?”
  “没有,一个月都在版纳,其他哪里都没去。”
  “一个月就呆在一个地方?都玩些什么了?”我感觉有点不可思议,毕竟出门旅行大家都希望去的地方多多益善。
  “什么都没玩,每天早上起来去看瀑布,在那里发呆一天,晚上回酒店睡觉。”
  “有没有吃什么好吃的东西?”这么无聊的旅行,我还是生平第一次听到,于是切到另一个有趣点的话题。
  “每天吃炒饭呢,炒饭好吃得很,和日本的一样好吃。”板刷头舔舔嘴一脸憨笑。
  “一个月都吃炒饭?!……”我望着他的眯眯眼,一下子找不到话头。
  在那个闷热的上午之后,又过了无数个同样闷热的上午,我的人生轨迹从东京划到神户,又从神户划到洛杉矶,旧金山,纽约,一路景色斑斓,异彩纷呈,板刷头的名字已经忘记了,但那双眯眯眼总是忘不了,更忘不了他那一个月无所事事的旅行。每当穿行于纽约上州的山间公路,或裹身曼哈顿的滚滚车流,板刷头的眯眯眼时不时在脑海一闪而过,他那乏善可陈的旅行,却于我越来越有吸引力。
  当下的社会运作机制,就是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巨大复杂机器的一个个齿轮,在身不由己,周而复始,无一刻停顿的飞速运转中,消磨青春,消磨激情,消磨灵性,消磨自我,直到有一天齿牙磨掉被新的齿轮代替。
  对这样的生活越来越厌倦,身心一天比一天疲乏,蓦然回首,竟然里里外外伤痕累累,几番挣扎,决心不再作齿轮,过自主自在的朴素生活,虽然不作齿轮要付出代价,冒不可预知的风险,但无论代价还是风险都比作一个齿轮更让我快乐。我重新构建了自己的生活,不再被繁忙的工作追赶得喘不过气,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旅行,学古琴,睡懒觉,写大字,或什么都不做听管平湖的流水发呆。
  这样散漫而有质量的生活看似很难,其实只要把物欲稀释些就可,古人说无欲则刚,人一刚浩然之气生,浩然之气生生命即丰满,生命丰满生活自然自在惬意。
  很多时候,在很长的时间里人常常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就像当初听闻板刷头的版纳之旅时,心底泛起的那些不屑和不解,但生命对真正需要的东西一旦遭遇就不会遗忘,今天板刷头的名字已经彻底忘记了,但那个闷热的上午,乏善可陈的旅行,吃了一个月的炒饭始终忘不了。
  
  你敢慢下来吗?
  ——只有懂得慢下来的人,才会快得彻底
  文/刘轶鸥
  
  一本名为《慢生活》的养生书去年年末登上了各大书榜。在书中每个章节后,都有段“洪昭光‘慢’谈”。我粗略地翻过一遍,里面所描述的慢生活确有极强的说服力。而读后真正“敢于”付诸于实践的,除了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就剩不谙世事的孩童了。而又有多少人敢真正地并主动地慢下来呢?
  你敢慢下来吗?我相信,当问出这个问题时,被问者十之八九会摇头说不。而在这百分之八九十的人群里又有为之众多的人是被动变快,被动地“不敢慢”。
  在当下,慢下来,就等于是与不勤奋、不作为、不上进以及懈怠等等消极状态划上等号。而在压力如此之大的社会环境下,谁也不敢轻易地背负这样一个骂名。只能似陀螺般,不停地旋转,生怕没了加速度,人生前途也就停止。
  那么,什么是“慢”?“慢”下来的后果如何?
  翻开字典可以清楚看到,“慢”在字典中的解释,最上限也只能够算中性定义,自始至终与褒义擦边而过。
  单纯把“慢”平摆浮搁地谈论起来,总似感有那么点“玄”。相对应的“快”,倒是不尽然。“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轻而易举脱口而出。可是放在“慢”这个相对概念中,就不是那么的稳妥,“没有最慢,只有更慢”,说起来总还是拗口的,只因为不被接受。
  难道慢就是如此之不堪?相对的快就如此之好吗?
  刚上初一的时候,当大街上都在单曲重放着《心太软》,我却无意间听到一曲《心太急》。后来得知是林秋离的词。整首曲子节奏舒缓,加之蔡琴深沉女中音的完美演绎,娓娓道来,让我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里感动缠绵了良久,一遍遍在本子上划拉着歌词:“啊,心太急,急着缱绻在一起,彼此却不留空隙;心太急,急着证明难分离,才在无法重来后,让爱都融成雨。”实则那个时候的自己,连爱的基本定义也还是懵懂的,更何况是男女之情间的快慢节奏。
  轰轰烈烈的爱情被瞬间点燃,还未等知己知彼,爱也爱了,恨也恨了。岂知这之间耗尽的燃料又是何其多?人在经历如此大的内耗后,想来相对无言是必然过程,爱到荼蘼,分手是最终结局。最后道别只得一句“我已无法再继续爱你了……”爱情就此破产。
  感情被快速消耗,人是必然被瞬时完全掏空了的。百转千回之后,才恍如隔世地说,当细水长流,一切要慢慢来。毕竟,高汤需文火慢炖,而急火烧出的饭也只能是夹生的。
  北京奥运会余温仍在,有一个名字永远被人们记住——牙买加的博尔特。百米飞人大赛上演,最后的20米,一个减速,随之张开双臂,头转向观众台,右手轻拍胸膛。时间定格在9秒69,这个牙买加小伙儿以无以伦比的优势稳稳地站在世界巅峰。
  让我们来做个假设:假使博尔特以全力冲向终点,那么,另一个同样惊人的百米速度将被载入史册。有人预测他将跑进9秒5。而扼住全世界喉咙的恰恰正是距离终点的那一“慢”,人们都惊呆了!先是无言、静默,随之而来的是排山倒海的惊叹,欢呼,拥抱!而这,不得不承认,就是瞬间“慢下来”的无限魅力,给予人类无止境的遐想空间。
  由此可见,慢下来,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加之极强的自信才能完成的绝美状态。
  人,只有修炼到一定程度,才深知因何慢,如何慢,才深谙慢下来的潜藏价值。因为他们懂得,慢下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韬光养晦。米兰·昆德拉在小说《慢》中写到:“慢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快的速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当事物发展太快时,谁对什么都无把握,对一切都无把握,甚至对自己也无把握。”
  所以我要说,只有懂得慢下来的人,才会快得彻底。学会慢下来,才真是学到了生活的真谛。
  
  “慢生活”之古今谈
  ——如今的“慢生活”是白领分裂时间的补偿、
  轰隆的永动机之下的小憩
  文/万骏
  
  这个世界太快了,所以我们的生活要慢下来。这句话特别平常,却满是酸辛,如今,慢下来谈何容易,谁不急匆匆地赶路打拼,梦想着40岁前赚好足够多的银子退休,然后彻彻底底慢下来!
  我们的生活本不该如此匆忙窘迫。我们祖先的那些日子,皇家固然有皇家的显贵与煊赫,庶民也未必没有庶民的风流节物、和美人情。
  在那些时候,生活有着自己与天地合拍的节奏。《月令》里说:“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意思是说,春天来的时候,万物复苏,这个时候,就可以学习舞蹈、祭祀山川里的神灵,不可以打仗,伤害生灵。
  《诗经·豳风·七月》里也说,七月份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份就该发寒衣;七月份开始有呜叫的伯劳鸟,八月份开始纺线;十一月份捕貉子,取出狐狸皮,给公子做皮衣;九月份肃条起霜,十月份清扫打谷场。两樽酒作为款待,宰杀羔羊。登上厅堂,看他们正举起那犀牛酒杯,互相祝福长生不老。古老时代的生活就是这样,合着天地阴阳的律动,在什么时候,合适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这样的生活,不会刻意地快,也不会没有活力地慢,有起有伏,闲雅有度,充实而平静。
  在那些时候,生活,有着华夏民族特有的平静、温和与富庶。《东京梦华录》里,孟元老不无感慨地谈起当年的开封城,太平日久,人物繁盛,少年但习鼓舞,老者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迹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高楼,雕车宝马,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所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真真是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喧天,几家夜宴呢。市井街头,茶楼酒肆,卖一色好酒、百味羹汤,哪怕是一般人家从店里叫的外卖,也是一水的银质餐具送将过来。日子过得好,老百姓的脾气也不小,赵官家的大内,本是节度府改的,小是小了点,要改造,弄大些,要拆迁了,结果皇宫边的居民不同意,于是就有了史上最小的皇宫,边上的酒楼都造得高过大内的宫墙,闹得官府不得不出面禁止登高以便保护赵官家的隐私……整体的富裕、安定的社会,生活,想不雅致地慢下来都不行——这份心情,在四百年后的《浮生六记》里还依稀可见:“是时,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是为古典,绝非小资。
  可是到了现代,讲究的是专业、是分工、是个人自由——工商业的大生产带来了专业和分工,个人的自由于是就退回到工作以外的“私人领域”。于是如今的“慢生活”就龟缩于这个“私人领域”,以此作为工商业大生产之下,白领分裂时间的补偿、真实民工身份的艳装、轰隆的永动机之下的小憩。
  对大多数人来说,“慢生活”之外,是严肃、正经、烦闷、单调的“快生活”,严格、专业、敏捷、时效,是它的不二法门:那些不分寒暑的民工流水线与白领格子间,其实是一回事情。这些生活占据了我们生命的绝大多数,我们的一切自由和逆反,也只是由此而生。于是,再怎么也要把生活硬生生划出一个世界:慢走、慢食、慢写,还有……慢爱,零零碎碎地拼凑出一个自己的气度闲雅的慢世界——世界太快,我自己还不能慢下来么?
  但是,我们自己慢得下来么?上流社会不必又猛又快地打拼,就能自在悠闲、气度不凡,普罗旺斯的阳光,圣托里尼的海岸,挪威的森林还有伊斯坦布尔的金角湾……这些漂亮迷人慵懒干净的符号在他们是真真切切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大小中产这个不着四六的阶级却只是一种眩人的时尚。时尚是大小中产模仿上流社会,再接着用来区别工人阶级的装饰,它是最善变的玩意——上流社会咋会让他们的符号和下层的阶级一样?等大小中产们都不着四六地快学会了,时尚自然会变。当代“慢生活”的情形大致如此,因此无可救药。
  
  我要我的慢生活
  ——真正的“慢”与工作、生活的节奏频率无关,
  关键取决于自我的调整
  
  都市女子“漫”生活
  文/陈晓华
  
  第一次在“生活时尚”频道,看到“我要我的漫生活”广告片时,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相对于“慢生活”这个词,我更偏爱和欣赏“漫生活”的意境。
  其实,“慢生活”绝不仅仅是刻意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抛弃任何物质需求单纯满足精神自恋,“慢”是一种健康心态,一种合理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调节自我能力。
  生活节奏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里,忙碌让很多人陷入郁闷、疲惫、抱怨、茫然境地,他们在机械、被动的拼命工作中,向往和盼望能有机会让自己得到彻底休息和放松,却从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慢”与工作、生活的节奏频率无关,关键还是取决于自我的调整。
  我觉得,用“漫”可以更确切地表达出这样一种“休闲、舒适、散漫、惬意”的生活理念。浪漫、散漫、漫不经心……这些词的本身就带给我们悠然、舒缓的感觉,求慢的同时,“漫”而缓的态度更适合我们运用到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也许,它也更符合我对自己现实生活的一种体会和感知。
  每天,分秒必争的职场里,我会给自己泡上一杯香浓咖啡,偶尔,将视线透过玻璃大窗,俯瞰大楼外的绿荫、街道,看到草坪上嬉闹的孩子、锻炼的老人,我会欣慰自己为家人提供的安稳;
  常常,疾驶飞驰的奔忙中,我会在车上聆听席林·迪翁的“I Know What Love Is”,柔情荡漾的歌声感受爱的力量;等待办事之时,我会从随身携带的包中取出一本喜欢的书籍,读上一篇;
  傍晚,闷热杂乱的灶台边,我会一边切配烹饪,一边咬一段黄瓜、吃一个番茄,为老公、儿子做一顿可口丰盛的晚餐,想象他们津津有味的吃相,再累也快乐;
  深夜,再忙再累的女人都不要忘了呵护自己,没有时间上美容院护理皮肤,就在自己坐电脑前不停敲打文件、报告的时候,给自己的脸贴上一张保湿面膜,美丽、工作两不误;
  闲暇,相约三五闺密好友,逛街、喝茶,畅谈心声,女人的苦恼、困惑、幸福和希望,就在侃侃而谈中,释放、共鸣、分享……
  慢慢的,我学会了遇事不斤斤计较,不介意偶尔随性为之,不会总是紧紧张张,不再太过苛求精准;我信,只要心还是清明净朗的,便不会错过路上的美丽;烂漫的情绪,可以带着我,悠然地享受生活——然后,一杯清水,一缕凉风,也能让我快乐无边!
  这就是我要的“漫”生活,闲适自然一点,随心随性一些,活出轻松,活出快乐,让我可以成为更年轻、更迷人、更有女人味的时尚女子。
  
  慢行人
  文/蓝调莎
  
  数年前,从螺旋般飞速的工作节奏中,到逐渐地慢下来,没多久,读书、看电影、行走、写作、种植、烘焙,成了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
  早上起来,去户外看我那一大家族的绿色植物,为它们喷洒晨水,拔两株明显混在它们中间的杂草,即返回屋。然后,用当令物为自己榨一杯蔬果汁,这一天,算正式开始了。
  翻阅报纸,吃已断了十几年不曾照面的早餐,全麦面包、溏心蛋、果酱、黑咖啡。在以往做事的日子里,上午是一天中最忙的辰光,小助手随同一旁,定制计划,上通下达,与老客户继续,招呼新访客。往往忙到肚皮贴到背脊,知觉很饿了,仍不进食,因已饿过头了。再说因为事多人多,就算食柜里有好多吃食,但假如要边做事,边啃食物,饿死我也不干。为此,十多年来,体内的粮仓里不知少装进多少粮食。
  工作节奏放慢后,想法肆意纷飞。以前为数字、业绩忙得不可开交。如今,自由状态下,就做自己欢喜的事。
  慢行人自律:早餐后写作;午餐后读书;傍晚,看电影、会朋友、下午茶交错。在写阅读、电影随笔和园艺、烤焙体验时,把内心感动流于笔端。2003年投稿生效后,开始为此不亦乐乎,也不在乎发表的实实要比写的少。
  曾与跑了十几个欧洲国家、染上一点坏习惯的人一样,说起田园风光,动辄要提起法国普罗旺斯、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好像世界上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其他原野就不是田园了。在上海越来越漂亮大气后,无限感怀地想:与其常常赞美国外自然生态和田园风光,不如挖掘一下自己这座城的藏龙卧虎地。有着165年历史的上海,它的海边出发地一定非常有看头!围绕上海城市周边的十个区县,伴随老祖宗成长的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光,一定蕴含着很多惊喜。
  在无意识地慢逛到青浦的赵巷、闵行的七宝、松江的泰晤士小镇、金山的东海海畔与枫泾古镇后,凡所抵达的每一个地方,都带给我无限欣喜。我如同大路上的惠特曼,伸开双臂拥抱眼前所有的事物……这份快乐,无与伦比!
  周末,上午在户外修剪果树、布局花坛、摘取熟的果实,而后回厨房烤法棍或曲奇,期间,眼睛过一周电影镜头,心里溢满喜悦。
  慢,并不是傻坐太阳下,空晒发呆;自由状态,也不是没有谱。在蓝天白云下体味生命质感,慢行人,也前往理想彼岸。
  
  假日慢阅读
  文/李晓楠
  
  周末,除去中间看了一场电影以外,就是窝在家里读书。
  手边放着亦舒的《电光幻影》,女主角也是趁放假,结识了一群影人,热闹、喧嚣打破了以往的宁静和孤寂,带来了幻想中的爱情,也收获了生活中的知己。以往喜读亦舒的书,只因为她的作品没有半点废话,以对白为主,省去大段心理刻画和风景描述,顺着那条简洁的线,穿越书中的悲欢离合、起承转合。看亦舒的最过瘾处在于,每每痛彻心扉的时候,她都能用类似于快餐化文字来轻描淡写地表白,大痛而沉默。
  再泡一杯冻顶乌龙,慢慢细读胡茵梦的《生命的不可思议》,体验书中描述的有关于爱情的无法言传的默契。书中有少量篇幅讲到李敖,李敖以他的文笔成功地打造出一个时代的叛逆英雄,令自认为同样独特且心怀救赎之梦的胡茵梦引发好奇、继而崇拜,可是猫通常都是被好奇心害死的。李敖的极端自我,强烈的占有欲、征服欲、控制欲,对金钱、对友人的态度等等,令胡茵梦心生去意。感情不怕犯错,最怕纠缠。
  要想维系一份情感,期望越少越好,若是没有任何期待,便能无条件的爱。可是年轻时谁能没有期望?谁能在彼此的心智都成熟的年月如期遇到既有真知灼见,又有超越名利的侠客呢?
  在克里希那穆提触及到灵魂深处的提点下,胡茵梦闭关,禁语,翻译,通过学习克氏的心灵教诲而逐渐明白百无禁忌与了了分明的解脱滋味。她遵从心灵的引导,尊重新生命的到来,温和坚定地担任起单亲妈妈的角色,为了孩子的幸福,治疗身心,担当一切应该担当的,放下一切本不那么重要……
  生命中一切不可思议皆有因缘,一旦克服原来困宥自我的障碍、烦恼、局限,就可以发现一个更大的自我。这种发现之旅是永无止境的探险。
  悠悠假期,慢慢阅读,再用文火煲一砂锅咸肉冬笋汤,自说自话地在里面添加了白萝卜、木耳、小青菜,便是书中添香、回味悠长了。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都可以追求快,但阅读却是一件需要慢慢做的事,而且越慢越好。对于追求优雅和舒适生活的慢一族,阅读指的是触动心灵的“读”,不是泛泛的看。
  好书是要慢慢读、慢慢受用的,读太快容易错过许多美好的东西,读着读着,世界便渐渐沉静下来,日子变得明亮,身边洋溢着安详、和谐的氛围。
  
  体验开普敦的慢生活
  文/谢川陵(发自南非)
  
  当我摔断了胳膊,躺在Cape Point(好望角最南端)的医疗室里等救护车时,我问身边的护士小姐“你在开普敦几年了”,她说从她生下来就住在开普敦了。我笑着说你真幸运,能生长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她对此深表赞同。我想开普敦人也许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至少是非洲最幸福的人。
  在这片不足一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各式各样优美的建筑,漂亮的花园,雄伟的桌山,甜甜的葡萄酒,还有各种不同的民俗文化,和无数独一无二的动物和植物。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来这里体验一下开普敦人的生活,才知道生活有多么美妙。不知道开普敦的心理医生是否都会失业,实在找不到需要他们的理由,市民如果有什么烦恼,只要开车去海滩上看一眼可爱的企鹅和憨厚的海狮,烦恼就会立刻没有了。
  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桌山上云卷云舒,生活在开普敦就好像生活在欧洲。经过几百年的殖民统治,开普敦看起来更像是个欧洲城市,不仅建筑上以欧式建筑为主,就连城市里的花草树木也大都是从欧洲引入的品种。就像欧洲人一样,这些植物逐渐取代了原有的植被,成为开普敦的新主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的存在,不仅没有削弱这里的欧洲气氛,相反地,却让开普敦看起来更像是现代欧洲城市,因为在欧洲有色人种的比例也相当的高,随处可见亚洲人的文化痕迹。
  酒吧是开普敦年轻人的主要娱乐场所,是体验开普敦生活的重要一站,因此就连我这种不会喝酒的人,都挤进去“体验”(或者说参观)一下。南非的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好的葡萄酒之一,这里有最好的水源、土质和阳光。
  在长长的Long Street两侧同时经营着几十家酒吧,即便是白天这里也聚集着许多来放松的人,他们大多数是黑人,白人在这个时候大多忙着赚钱呢。但黑人朋友会说,relax!
  这里是非洲的开普敦,不是伦敦,别太紧张,凡事都要慢慢来,先喝一杯吧!
  黑人的这种生活态度,让开普敦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同时也要归功于周围让人窒息的美丽风景。开普敦的生活不仅充满了欧洲风情,而且节奏更慢,物价更低。
  
  慢慢的,就很好……
  文/凌子
  
  慢餐饮
  慢餐宣言:城市的快节奏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始,放慢生活的节奏。
  慢餐运动正在席卷世界,很多地方正在掀起一个摒弃美式快餐模式、回归悠闲传统、宣导慢餐文化的运动,世界慢餐协会的发起人卡洛·佩特里尼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慢餐不仅是给我们的味蕾寻找美味,也是为了保留我们的人性。”
  所谓的慢餐运动是为了唤醒人们遭快餐催眠的味觉,提倡回归对食物及用餐环境品质的要求,主调不过是“来,慢慢吃吧,没有太特别的事情要赶的。”最初的“国际慢餐协会”只有20个国家代表,现在已经拥有40多个国家成员,包括快餐的故乡——美国。
  既然美妙的生活开始于缓慢的吃法,习惯了快速度的我们该怎样在平日里培养慢餐态度?也许每天都享受一顿漫长的美食几乎没可能,但换个角度,我们还是能找到更好的途径让用餐时间更充裕、更品质、更精致,让过程更享受。比如适当调整一下生活习惯,提早20分钟起床准备早餐,至少为自己煎一个鸡蛋、调制一杯新鲜果汁。与自己约定12点准时去吃午餐,因为上午没做完的工作下午还可以继续做。
  缓慢的,健康的,时尚的,品位的,这就是我们对慢餐最恰当的定位。
  慢睡眠
  慢睡眠宣言:睡眠好的人不是没有烦恼,只是我们懂得放弃,最起码要放弃一晚,等到明天再想。所以,在我们决定睡觉的那一刻,没有人可以打扰我们的美梦。
  慢生活的推崇者总能慢条斯理地入睡,一夜安眠,第二天闻着太阳味醒来,容光焕发,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睡出了情趣,睡出了健康。如此精致的睡眠也是慢出来的,在有关睡眠的每一个细节上,“慢慢们”都做足了功课,容不下半点潦草,对于他们,准备睡眠就像调制一杯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花草茶。
  慢工作
  慢工作宣言:这代表了一种更为自由、开放、弹性的工作方式。尽管还要为工作和业务拼搏,但可以把努力工作当作一件很愉快的事。很多自以为看起来很苦的事情慢下来欣赏着,感觉也是很美的。
  也许有人会迷惑不解,工作怎么可以慢呢?现代化的工作节奏的确是“慢”的大敌,但是你可以以更自由,更开放,更弹性的工作方式来对待,让工作更有计划性,避免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让自己工作着,快乐着。
  慢运动
  慢运动宣言:运动对于一般人而言,享受的是过程,而不是目的或者结果,所以“更快、更高、更强”只适合奥运健儿。我们运动的标准不是速度快了多少,也不是肌肉又增强了几分,我们的目的是使自己更健康、更快乐。
  对于平时疏于运动的都市人来说,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反而对自己的身体有害,而慢运动才能真正提高生活品质,带来健康。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速度的放缓。柔韧、平衡、放松才是现代都市生活中最佳也是最快乐的运动方式。
  慢休闲
  慢休闲宣言:无论跑到任何一个城市,就如回到自己的家:黄昏走到街市买菜,在住处周遭闲逛、不带任何东西两手空空、潇洒走过。这样的旅游绝对比“到达、拍照、话题”这样的模式要痛快。
  休闲是什么?就是身体和灵魂放轻松,让平时劳碌的身体停歇,让紧张的神经彻底放松,让浮躁的心态沉淀下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够了,至于形式可以随心所欲。
  慢音乐
  慢音乐宣言:拒绝噪声,我要健康,我要我的慢音乐。
  喜欢慢生活的人通常喜欢听轻柔的音乐,慢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气质修养还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每每聆听那些高山流水一样的曲调,我们就能明显感觉到心灵在舒缓,所谓天籁之音,就包含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慢力量。
  慢社交
  慢社交宣言:职场如江湖,算计别人不如修炼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反而可以轻松打通人脉,以四两拨千斤。
  即使在职场上,“慢慢们”总是不温不火,不慌不忙。在他们眼里,职场中的人际关系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主张快社交的人往往主动出击,为自己假想了很多危机,时时处于“备战”状态准备扑火,可是“慢慢们”总是采取慢社交,他们坚信练好内功是根本,因此他们不做小动作,只是本分地做最好的自己,与人为善。
  慢情爱
  慢情爱宣言:爱情真的不是小品,只能像韩剧。谈情说爱宛如煲汤,必须拿时间来炖,时间越长,味道越香。
  让我们慢下来吧,缓慢不见得一定让爱情走向长久,但至少中间会有许多可待追忆的情节。你或者可以慢慢地去爱上一个人,再慢慢地思念,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多给对方一些机会,别急着说好,也别急着说不。我们期待慢爱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感情泛滥化的社会里,如果你还没有放弃信念,慢爱或许成为你新的情爱思考方式。
其他文献
一分钟可以做什么?她告诉我:“我刚刚结束一次相亲……别惊讶,别恐怖,别呐喊——全过程只是一分钟!”  回放画面——她进入衡山路的凯文咖啡馆,目光“喜唰唰”地直逼第一个靠窗,哇!是他!是他!还是他!  一个月前他们已经被红娘介绍过了,两人当场表态没戏,怎么过了一个月还是他?  当着面就立刻打电话到婚介所质疑,婚介所的口气完全是见怪不怪:“没有关系啊,我们就是想啊,你们见见第二次说不定就有感觉啦!要快
期刊
豪华车    2009款凯迪拉克赛威  2009款赛威是凯迪拉克目前在中国唯一的国产车型,新款赛威在外观上并无大的改动,最大的改变在于它改变了之前的米白色内饰,2009款赛威提供了全新的黑色内饰,包括前排真皮包裹的中控台,托斯卡尼小牛皮真皮座椅,BOSE音响的喇叭和每一个细小的按扭,都被设计成黑色。黑色的亚光小牛皮带来了更多的运动感觉。  顶配版的4.6L赛威搭载的是具有320马力的北极星Nort
期刊
最新上市的首部女性猎头小说《狩猎》的作者尾葵是一位70后女性,曾在世界500强榜单头几位的外企打拼多年,不单在职业精神、专业能力、职场技巧上身手不凡,对文字的把握和故事的叙述技巧之老练亦令人惊讶。  女主角芮祥一出场,就不再是《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那种初到外企的懵懂管理培训生,而是上海外资高级顾问,从业五年、手上握有10万份高级人才履历,涉及掌握包括IT、FMCG、电子通讯、汽车配件、医疗器械、
期刊
整个世界都在“画皮”,而我却躲在角落里看李米。网友小巫婆说,李米跟在方文背后哭,她跟在李米背后哭。我立马从MSN上递去一块丝绢安慰说,朋友别哭,要相信自己的路。  爱一个人,你愿意等多久?你若是热恋中的男女,或许会不假思索说:永远。好吧,其实谁都不知道永远究竟有多远,如果把“永远”当作变量,在你嘴上信誓旦旦说是无穷大“+∞”,而在你心里顶多是未知数“X”。我想起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之王帕勒斯特里那
期刊
《镜头的感觉》:第三只眼感受世界    《镜头的感觉》摄影文集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梁冠华多年来在国内外采风拍摄的作品精选。作品忠实记录了他所到之处所见的事物和人物。反映国外的作品,有古老而辉煌的俄罗斯文化及其精美艺术珍品;活着的中世纪古城布拉格和波西米亚的迷人风情;有印度洋上的花环,美丽而遥远的马尔代夫;还有东南亚旅行胜地文莱和马来西亚……反映国内的作品,展示了宁静而神秘的世界第三极——雪域西藏
期刊
“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他的坏,是有限的。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他的坏,就是无限的。”   这句充满哲理的话,出自一个只有中学水平的香港某著名钻石王老五的第N个被炒的女友之嘴。听说,她每次在传媒的社交版上亮相时所穿的皮草,戴的金刚钻首饰都是临时由钻石王老五借给她,赴宴完毕要全部上交还他,由他一一清点后再放入保险箱,以至连一些八卦读者都能认出同一些首饰先后出现在不同女人身上有N次了。这位被炒的女人对媒体控
期刊
当下的都市男人像是黑夜里的一条鱼,他们在餐桌上,在酒吧、KTV、洗浴城、生意场,在灯红酒绿之间游弋,且游刃有余地享受这样的生活。   不回家的男人们总有千奇百怪的理由。对于女人来说,不回家的男人,让人恨;回家的男人,让人气。回与不回,都是一个家的疮。作家柏杨曾说:“社会是一个战场,家庭则是一个堡垒。一个男人每天都要走出堡垒,和社会作战,受打击,受折磨,以及受种种痛苦,回到自己的巢穴,伏地喘息,伸舌
期刊
从大洋彼岸回国企图完成婚配的K君刚走完北京、上海、成都三城,昨天在北京798聚会时总结说,一个总体印象是,三个地方是那样执着而温馨地爱欲横流:北京的爱是意识形态病,上海是经济学病,而成都则是文学病。  座中T君称“学历史出身的人,内心深处总伴随着一个模糊不清的神秘幽灵”。我指出这幽灵其实就是宿命论的影子。换一种解法,是成见。嗯?我要K君认可。他自嘲地一阵狂笑,随后简述了他的三城恋情始末。  50出
期刊
杨琼珠(默墨):  自幼爱好文学,一直坚持“一支笔,一个人,一条路走到黑”的理想。虽然现在就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对写作从没松懈过,陆陆续续发表过一些作品,拿过几次奖。座右铭:我在乎的,都要努力做到最好!    她总爱踮起脚尖,张望远处的风景,看过人流汹涌的街道,看过热闹非凡的小镇,看过安静清幽的村庄,看过恩爱的情侣,看过哀伤的老牛,看过发情的猫,然而她怎么也张望不到的,是她的幸福。    飘洋过
期刊
【想为上海辩护】    今年国庆期间一天晚上,我在外滩附近活动后,走到一个公交车终点站,准备乘车回家,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公交车的影子。这条线路是经过淮海中路的,同时我看到马路上另外一路同样经过淮海中路的公交车,照样来来往往,所以我判断我所要乘的这路公交车,可能发生了交通事故,总之我还是选择等下去。同时在终点站上的还有几十个人,而且越来越多,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外地人,有的还是“大包小包”,显然是利用国
期刊